“我从中山门打进天津城”(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12日00:34 天津青年报 | |
张品德至今仍清楚记得解放天津的全过程 张品德,一位很是风趣的老人,73岁高龄的他,两鬓却未斑白,身体还是那样硬朗,提起让他记忆深刻的解放天津战役,老人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王志辉 首战塘沽 冰碴里打了第一仗 说起当年的战斗往事,张品德老人收起了他的幽默,“过去这么多年了,我还是忘不掉啊。打完辽沈战役后我就随部队进了山海关,准备参加平津战役。”据老人介绍,当时他是解放军44军131师2营5连的一名战士。“根据当时的作战方案,我们本来是要去围歼唐山敌军的。但在行军途中,我们获悉唐山的敌人撤到了天津,我们又加紧行军,赶到了北塘,打起了扫清天津外围的第一仗。” “记得那天战斗开始的时候是一个清晨,部队从天蒙蒙亮时就发起了攻击。尖刀连的任务交给了善打硬仗的3排。国民党军队在新河至京山铁路一线挖了一条8米深的壕沟,又修筑了碉堡群,用一个团的兵力据守。我们部队从正面进攻,同时向两侧迂回包抄,只用了3个小时,就占领了敌阵地。” 虽然老人只是对这次战斗轻描淡写地讲了讲,但从他的话语间,我们多少了解了当时的激烈情况。“当时我们东北野战军的武器装备在全军里算是比较先进的了,其实就是打完了辽沈战役,缴获了许多敌人的武器装备。当时塘沽的大部分地区是荒地,没有任何建筑物,土地还都是盐碱地,冬天地上的水坑都不结冰,战士们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对敌人发起冲锋。冲锋的道路上,敌人的子弹不时飞过,很多战友被击中倒了下去,但没有人后退。我们都知道,打仗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的气势吓破了敌人的胆。一直打了3个小时,由于地形对我们不利,部队在付出较大的伤亡后,全连官兵才攻进了国民党军修筑的壕沟里,而敌人则撤至塘沽城区内。” 据他介绍,当时的壕沟里有许多积水,冰冷刺骨,小冰碴儿结在上面,但战士们都忍受着,准备随时歼灭残敌。张品德轻轻地揉着自己的腿,似乎又回到了那个寒冷的冬天,“壕沟里的水有的齐膝深,有的刚过脚面。可别小看这些水,那个冰冷劲儿就别提了,我就是在冰碴儿里打了解放天津的第一仗。当时与我们交手的敌人是国民党青年军的一个团,这是当时天津国民党军中最顽固的一支部队,而且战斗力也不弱。”由于新河与塘沽城区间是近500米的开阔地,在敌人的火力封锁下,部队进攻十分困难,为了保存力量和避免伤亡,上级命令张品德所在的5连在壕沟前修了掩体,防止敌人突围。在寒冷的冰水中,张品德和他的战友们坚守了十几天。 据张品德回忆,当时对敌的政治工作连里也做了很多,但敌人就是不投降,在拉锯的半个月中,敌人与他们互有攻守,壕沟两边堆满了尸体,壕沟里的冰水已经成了暗红色。“我现在只是记得,战斗结束后,俘虏并不多,2000多敌人几乎全部被我军击毙。” 再战中山门 二百多战友倒下了 当塘沽的战斗还没有完全结束时,解放天津的战斗已经准备开始了。张品德所在部队接到上级命令,从塘沽迅速进入天津,攻打中山门一带。部队行军到军粮城大袁庄休整了三四天,然后沿海河西行,到达卧河村、吴嘴村。 “那时,天津城防司令陈长捷在防务上投入了很大精力,仅在吴嘴村一带就搞了‘坚壁清野’,拆除大批民房修筑工事,在护城河内侧构建碉堡群,企图用交叉火力死守天津。”张品德告诉记者,“我们5连的战士纷纷去苇塘里割苇子,绑在梯子上,用它在护城河上架浮桥。”那天晚上,张品德和连长去前敌侦察,在护城河边发现中山门新仓库(今二宫一带)驻有敌人重兵,仓库四周筑有高达十几米的城墙,城墙上还有射击孔,一些碉堡突出在城墙边,形成很强的火力控制区。我军根据侦察来的情况,决定从吴嘴村(今津塘公路)方向发起主攻,1连为突击队,5连为预备队。 “战斗打响了,我们连配合主攻连对敌发起了冲锋,负责架桥的战士们抬起大约4米宽的桥,飞快地冲进了护城河。几十名战士飞身跳入冰冷的河水中,把梯子架在肩上,抓得稳稳的,冒着敌人的枪弹站在河水中。1月的河水很冷啊,可战士们什么都不顾,只想着能把突击部队送进突破口。”紧随着架桥排的是爆破排,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下,怀抱炸药包向敌人发起冲击。“他们每人都抱着一个8公斤TNT炸药包,400公斤TNT把敌人建起的高数米的围墙炸开了一个大约5米左右的口子,突击队顺势就冲了进去。” 说到这,张品德哽咽了:“开始一切都比较顺利,就在这个时候,我们和炮兵的配合出了问题,炮兵没有及时地进行炮火延伸,让敌人有了反扑的时间。进入突破口的突击队只有一个排的兵力,我们的后继部队被炮火封在了外面,冲不进去,而冲进去的战士们又退不出来。敌人集中了数倍于突击排的兵力进行反扑,最后突击排几乎全部牺牲。在敌重新占领突破口后,就从碉堡里往外扔手榴弹,在突破口外围负责架桥的排和负责爆破的排也伤亡惨重,第一次进攻就这样被压回来了。不到2个小时的时间里,近200个我们的同志就被敌人的子弹击倒,尖刀连全连能作战的只剩下20多个人。” 三战新仓库 我捉了8个俘虏 1949年1月15日,对于首战失利的张品德,是一个终身难忘的日子,那天他们可以再去攻打中山门附近的新仓库,为自己牺牲的战友报仇了。 “1月14日夜,友邻部队的392团攻破了东局子兵营,我们2营5连奉命转移到万新庄扩大战果,并从唐口向南前进。打到大直沽附近的时候,上级突然命令立即返回参加攻打新仓库。而这次再打新仓库,是从敌人的防御工事后面打进去的,给敌人来了一次‘走后门’。” 据张品德介绍,新仓库当时的守敌是一个团的兵力,他们依托坚固的工事暗堡、充足的粮食和武器弹药,企图负隅顽抗。当五连到达新仓库外围时,已经是1月15日下午了。由于这次是绕到了新仓库的背后,不用面对敌强大的防御工事,团部决定,集中力量突破点,随后撕开敌人的防御。主攻点选在了新仓库西院大门,主攻任务交到了5连身上! “17时整,连队司号员吹响了冲锋号,我们先用缴获的美式90火箭筒摧毁了大门两侧的碉堡,然后用迫击炮、60炮、轻重机枪进行火力封锁,压制敌人。在师部调来的3辆坦克配合下,我们冲进了新仓库,扩大了突破口。”张品德说,“在进入仓库后,我还俘虏了8个国民党兵。当时我发现一个房子里面有动静,二话没说,一脚踹开房门,扔进一颗手榴弹,然后就冲了进去,高喊:‘缴枪不杀’,敌人被我吓坏了,也没说什么,就投降了。我一清点,活着的有8个,就交给了跟上的部队,继续前进了。” 在当天晚上21点30分,经过我军政工干部的喊话和谈判,新仓库东院的最后一股敌军决定投降。至此,天津城区内的全部战斗结束,华北重镇天津城区全部解放。 刘德胜讲述攻打大德隆工厂经过--“一想起他们,我就整夜睡不着” 刘德胜老人是河北省人,1942年他从天津入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与日寇数次交手;解放战争时期,年仅19岁的他担任38军114师31团3连指导员兼连长;在攻打天津的战斗中,他指挥的连担任主攻任务,从西营门打到了海光寺,从海光寺打到了现在的南开花园,又从南开花园打到了四四仓库(滨江医院附近),随后进攻耀华中学,小白楼等地。老人的两条腿全部负过伤,其中一条腿就是参加解放天津的战斗中被打伤的。 “我们是挨家挨户地争夺” 说起解放天津的战斗,老人说:“那是王牌对王牌的战斗,是我们解放军的王牌部队对国民党的王牌部队。我们依靠的民心,是士气,而国民党依靠的是钱财,是物质。”老人告诉记者,那时的国民党军队许诺,坚持一个小时,给军官40块大洋,给士兵10块大洋。“这样的军队怎么可能打赢呢?”“虽然是这样,但国民党军队也不是无能之辈,双方在天津城区是逐街逐家的争夺,一间房,一个碉堡,一条大街,一个战壕,都成了双方的战场。战斗激烈的地方,尸体在战壕里堆着有半米高。” “牺牲时他才16岁” 刘德胜告诉记者,“当我们打进天津城区后,一路猛进,在大德隆工厂(今南开花园附近)遇到了负隅顽抗的一股敌人。敌人占领了工厂的厂房,并且修有10多个碉堡,工事坚,火力强。我们的进攻地距离敌人大约有300多米,上级命令我们,1月14日晚21点前,必须实施进攻,拂晓前必须占领敌阵地。”但敌人的阵地前不光有铁丝网,还有荆棘、鹿角、梅花桩,必须组织爆破才能攻入敌阵地。 进攻开始了,阵地上枪声一片,刘德胜派出了第一个爆破手。“第一个冲上去的是李庆厚,那年他才16岁,很年轻。别看他是个孩子,但战斗经验十分丰富,他抱着20公斤的炸药包飞一样地冲出了阵地。那可是300多米的开阔地啊,隐蔽物少,敌人射界良好,而我们这边只能靠机枪火力压制敌人。但是跑到100多米的时候他倒下了,我的心里顿时一痛,他才16岁呀。正在我考虑怎么样让爆破手完成任务时,李庆厚又站起来了,可以看出,他的动作有些不顺畅,肯定是负了伤。就是这样,他又向前跑了50多米,再次被敌人的机枪打倒。但是他还坚持用头推着炸药包向前爬。就这样,第一道障碍物炸开了,他却牺牲了。战后,我们只在敌阵地上找到了他的半条腿……” 说到这儿,老人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哭了出来。“这样的战士太多了,为了炸开前进通道,有20多个同志负伤或牺牲,但敌阵地还是被我们突破了。解放天津的战斗我们连有几十个同志长眠在这里,他们有的与日本鬼子拼过刺刀,在辽沈战场歼敌无数,最后倒在了天津,想起他们我就一夜一夜地睡不着,最小的才16岁,最大的也不过20出头,都是青春好年华啊!” 看着老人被眼泪模糊的双眼,还有那被敌人子弹打折了的腿,记者的眼前也是模糊一片……本报记者王志辉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