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金融机构先解决不良资产再上市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12日12:18 信息时报 | |
作者:梁晖茹 近期最轰动的新闻莫过于中央政府用4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注入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提高两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两家银行最终上市打下坚实基础。其实自从去年11月6日中国人保在香港成功上市以后,国有大型金融企业就酝酿出一股上市筹资的浓重气氛,中国人寿也在全球关注的目光下于去年12月成功登陆香港和美国的股市,而下一批股份制改 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人曾经表示,对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是由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存在缺陷,加上其他一些历史原因,目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仍存在不良资产率高、资本充足率低等问题。其实在谈到国有金融存在问题的成因时,金融机构都会归咎于体制问题、历史问题。例如保险公司庞大的利差损是多次减息的历史原因造成的,银行庞大的不良贷款是体制原因造成的。不论这些说法是否正确,目前大家关注的焦点其实就是,股份制改造就能解决这些机制体制上的问题了吗? “一股独大”不利改革 在中国的股市上,最为人诟病的一个方面就是一股独大,中小股东的权益难以得到维护,对于在海外上市的国企,这点似乎仍然没有改变。中国人寿股份公司的集团公司代表国家作为出资人控制了72.2%的股份,中国人保股份公司的集团公司手里握有69%的股份。而从目前提交的上市方案来看,四大商业银行只愿意最多释出20%的股权,就是说国家作为出资人将持有80%的股份。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董事会的权利仍然会牢牢掌握在现在的国有股股东手中,而实际的决策、经营权也应该是目前银行的管理层,那么,上市与否对于更科学、更有效的决策会有多大的意义呢? 公司的治理结构的表现形式除了这种股东大会、董事会与经理层的关系以外,它们各自的表现形式也非常重要。比如,按照规定建立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班子等运行机构,并分设发展战略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薪酬管理委员会等等。同时,强化公司运营机构,加强集中决策和优化运作。当然,还要聘请外部董事和外部监事,加强监督,保证决策的公正、客观、科学,防止“内部人控制”。 但是,对于中国的许多上市公司来说,外在的表现形式不是不完善,公司欠缺效率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这种外在的东西真正流于了形式,而没有深入到公司的内部。 应妥善处理不良资产 除了一股独大的问题,市场也普遍担心国有金融企业上市的模式,即把大量不良资产划拨给集团公司,然后由集团公司控股上市公司。因为那这些不上市的不良资产不是说已经消化掉了,只是以另外一种形式转移给集团公司而已,集团为此作出了“牺牲”,你股份公司的效益甚至是股市的融资也理所当然应该回报集团,可以想见,这正是当初许多国有企业上市后,屡屡被大股东侵占资金、剥夺利益的背后动因。 所幸到目前为止,可以看到决策层对于国有金融机构的上市还是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不是为了上市而上市。人民银行有关人士多次提到,对于四大国有银行上市,要先解决不良资产,先解决内部控制机制,然后把他们变成股份制公司,按照公司治理的原则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最后才是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允许他们上市。 有市场人士表示要紧的是具体操作别走样。因为,在改革的道路上,所表现出来的结果经常事与愿违。更为重要的是,任何以推卸或掠夺的姿态介入市场的举动,都将是不明智的。否则市场终将惩罚各方。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