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瘫儿”乞讨致富损害人的尊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14日14:13 新京报 | |
作者:毛飞 昨日《信息时报》专题报道《安徽宫小村:全村靠租瘫儿行乞致富》,向人们揭开了一个近乎荒诞而又无法置疑的事实:支撑起宫小村这个全镇著名的富裕村的主要产业居然是“带瘫业”。 村民租买来自全省甚至全国的残疾儿童,再带他们出门行乞。这些“瘫儿”乞讨所得分为两份,一份作为“工资”寄给“瘫儿”的父母,另一份便成为“带瘫”村民的收入。正是靠着这些“瘫儿”的乞讨所得,宫小村许多人家的大门上都贴上了“小康达标人家”的牌子,宫小村也成为了全镇响当当的富裕村。 透过宫小村发生的这一切,我看见了一种奇特的、也令人惊惧的“均衡状态。“均衡状态”本是经济学中的术语,意指各方均得益并均无改变当前利益格局愿望的状态,宫小村的“带瘫业”正处在这样的状态之中。 “带瘫”的村民是直接受益者。他们通过“带瘫”一年的收入是平时务农的7到8倍,甚至获得“小康达标人家”的荣誉等等。因此,他们有足够的经济动因激励他们选择“带瘫”而放弃务农。 “瘫儿”的家长是间接受益者。在农村,“瘫儿”往往成为农村家庭的沉重经济负担。对于“瘫儿”的父母来说,“带瘫业”不仅为他们卸掉了一个沉重的“包袱”,还能够为家庭带来额外的“工资”收入,于是他们将孩子租卖给“带瘫”者。 “租瘫中介”是一个隐性的受益者。这些“中介”直接沟通了“带瘫”村民与“瘫儿”的家长,他们的任务是牵线搭桥,他们可以通过收取“介绍费”获得不菲的收入。 当地基层政府组织是一个隐蔽性更强的受益者。“小康达标人家”牌的颁发机关是基层政府,“小康达标人家”牌发出去得越多,就意味着全镇的经济发展与人均收入越高———而这些种种的经济指标恰恰与基层政府的“政绩”息息相关。禁止“带瘫”就意味着可能减少“小康达标人家”的数量,就意味着降低当地的经济发展数字,也就意味着缩减正待上报的“政绩”。 总之,对于“带瘫”村民、“瘫儿”家长、“租瘫中介”与基层政府来说,保持目前的现状无疑是最符合经济规则的,“均衡状态”就此形成了。 然而,这种“均衡状态”是可怕的;也许这是一个经济上完全良性的“均衡”,但这一定是一个对于社会正常运转弊大于利的“均衡”。这种“均衡”虽然可以为上述四方带来收益,但在这些收益的背后藏着人性尊严、法律尊严、社会道德、政府公共形象的损失。“带瘫业”的蓬勃发展是建立在践踏残疾儿童人性尊严、违背法律原则与精神、损害社会道德、损毁政府公共形象与法定职责的基础之上的;交易各方得到了经济上的收益,却让整个社会承担了他们行为的成本———这也造成了整个社会的“不经济”。 必须意识到,作为人,经济仅仅是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而人的尊严是更为重要的部分。如果整个社会的发展,没有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没有以保障人的尊严为前提,那么那也是非常可怕的“发展”。从宫小村的事例来看,是到了必须改变发展观的时候了。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