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新闻:清欠之要在“别欠”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15日19:53 人民网-华东新闻 | |
作者:顾勇华 解决清欠难,最根本的办法还是尽量“别欠”。属于政府工程不能量力而行的,要强调对决策的监督,不让工程失误转变为对劳动者权益的损害;属于投资中伴随风险的,则要从制度上加强防范,杜绝“干了白干” 每天,传媒上的春运报道,传递着打工的人们返乡过年的情景。他们是兴冲冲的还是心怀忧伤,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年辛劳的工钱有没有拿到手。真担心,有些人可能到了年三十还讨不到工钱。 有“欠”就要“清”,不能“干了白干”,各地为此采取的措施也很是得力。但是,一方面要清欠不怕难,另一方面也不妨分析一下清欠为什么难、有没有办法尽量避免出现这样的难,别让广大农民工只有账面的增收而无真正的实惠。 有些问题的原因已经比较清楚了。欠工资不付,只要不是恶意拖欠,那就是真的没钱可付。生产经营中,因为某些未能预料的原因而付不出工资,本不奇怪。而像一些地方不顾自身财力,勉强上一些政绩工作、形象工程,结果付不出工钱,说明那些工程本来就不该上马,至少是不该急于上马。 然而,要清醒地认识这一点并不容易。 以各地普遍兴建的“行政中心”和“广场”为例。有些地方的建设不但不会亏空,还可能盈余,大可按需动工。浙江湖州通过出让旧办公楼获得资金,结果建新楼还没用完。要是换个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还不高,却也想学着盖新楼,必定埋下欠工资的祸根。这种情况下,解决问题要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入手。 再如被许多地方列为工作目标的招商引资。人们常以“筑巢引凤”来说明创造好的社会环境能促进招商引资,很有道理。有些地方,优化环境不下功夫,只要能说动投资者掏钱什么条件都敢答应。而一旦许诺不能兑现,就容易给投资者留下拖欠工资的借口,到头来“政绩”看不见,还连累务工人员。 现在,贷款消费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了。用明天的钱提高今天的生活质量自然有道理,不过,贷款时就要想到还款,享受的同时也承担着风险。今天买了豪华别墅,明天要是无力还贷就住不成了。同样,贷款建工程既意味着可能有丰厚的利润,也隐藏着经济发展失衡使投资失败的风险,以至付不出工人工资。大面积的工资拖欠,不排除有这方面的原因。 解决清欠难,最根本的办法还是尽量“别欠”。做到这一点,要区别对待。属于政府工程不能量力而行的,要强调对决策的监督,不让工程失误转变为对劳动者权益的损害;属于投资中伴随风险的,则要从制度上加强防范,如建立务工工资保证金,杜绝“干了白干”。 经济活动有其复杂性,拖欠工资反映的问题可能是多方面的,既要坚决做到利为民谋,又不能因噎废食。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