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浪评论专题 > 正文

中国青年报:让民俗远离铜臭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29日13:46 中国青年报

  作者:李甘林

  中华民族十分看重传统习俗,源自农耕文化的淳朴习俗生生不息源远流长。今年,法国巴黎当局更是专门辟出一方区域让华人华侨燃放鞭炮、舞狮子龙灯。可以说,淳朴的民风早已漂洋过海,为友邻和外邦所尊重和欣赏。与此相反的是,在国内,过年这一习俗却正在被异化,甚至还被一股铜臭所熏染。

  1月27日新华网报道,在湖南洞庭湖区有一些少年从正月初一开始,就以舞龙灯为名在公路上一字排开,拦住过往车辆强行收取所谓的“喜钱”,不给就不放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情况已经不是新鲜事情了。去年春节期间,笔者就遇到过此类事情:一帮少年熟练地把红绸布系在小车的后视镜上。笔者还以为这是当地民俗,给上两元钱继续赶路。谁知车前行五六里地,又被一拨少年拦住去路。当笔者告诉少年,强行拦车是一种违法行为,少年准备撤离时,几个在暗中操纵的成年人却为少年打气:“别怕,不给钱就不让他们走!”

  在一些地方,春节期间确实有一些民俗很普遍,如邻里之间、单位之间相互闹花灯、舞龙灯狮子、跑采莲船,挨家挨户送去新春的祝福。每当此时,祈福吉祥的话语总让主人很高兴,他们也乐于放上几挂鞭炮表示同喜或是送给贺喜的人们一些卷烟表示感谢,至于贺喜的人们向主人讨要一点零花钱只是一种象征意义,是为了讨个好彩头,绝没有不给钱就不让走人或对主人进行要挟的“习俗”。很显然,少年不识“俗”滋味。拦车要“喜钱”,无疑是一些成年人打着“习俗”的旗号鼓动懵懂少年做出的行为。

  当然,追根还须溯源。春节期间,一些人打着民俗的幌子以行要钱之实也的确有着一定的社会基础。如去年以来,媒体报道四川遂宁中学向被录取的高考生收取1~3元不等的“喜钱”,河北保定望都县邮局直接送高考录取通知书上门另外加收15元的“喜钱”,以及安徽六安两名乞丐拦住载有新娘的婚车索要“喜钱”等等。或许,湖南洞庭湖区的一些拦车要“喜钱”的“民俗”正是从这些事例中找到的“灵感”。

  优秀民俗千百年来世代传承且经久不衰,对于丰富、弘扬并且装点我们的传统文化,引领一种健康向善的社会时尚,净化日见庸俗的世风,都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民俗的传承也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存了一份宝贵而淳朴的历史文化标本。

  因此,只有保持和发扬民俗中的优良传统并且弃粗取精,去伪存真,方能达此目的。而一种被异化、被铜臭熏染了的所谓的“民俗”,则无疑是应当被我们所唾弃的,因为它与本真意义上的民俗格格不入。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