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4广东“两会”专题 > 正文

大力发展重头戏 城镇化激荡各地方官员创新思路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6日17:19 南方网

  南方网讯 2004年1月12日、13日,广东省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这是广东省委、省政府新年伊始召开的第一个重要工作会议,这更是继去年的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文化大省建设工作会议、海洋经济工作会议之后的又一“广东发展重头戏”,怎么评价都不会过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在会上有两句话,可让人理解这次会议给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所将带来的不可估量的影响——

  第一,城镇化是个大战略。

  第二,城镇化一抓就灵。

  把城市做强做大

  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城市化水平高达70%到80%。人口和产业空间只能朝着城市化的目标聚集,变化是肯定的。遥想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广东仅有10座城市,它们分别是广州、佛山、韶关、江门、湛江、茂名、肇庆、汕头、惠州和海口。时间走到今天,按照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统计,全省已形成特大城市6个、大城市9个、中等城市16个。

  进入新千年,又有城市撤市建区。由此还带来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当有关部门作全国“百强县(市)”“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一类排名时,广东“每况愈下”,给外界造成“落伍了”的错觉。原因在于城镇化,推进城乡区划调整、消除二元结构的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只能面对新的标高。区域发展的质量提升,就是这样一步步循城市化的规律而来。

  情况还在不断发生变化。因为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育、壮大,当珠三角一个镇已经聚集着好几十万劳动力,你说应该叫镇还是叫城市?工业化必然推动城市化,反过来,城市化的推进也将加速现代产业的培育以及再上层次。这就很好理解,广东的城镇化发展步伐,何以会催生“全国第一个没有农村的城市”。深圳这场城市化风暴,将使宝安、龙岗两区现有的27万农村人口,至今年年底全部洗脚上田。

  区域经济的竞争是城市的竞争,更是大城市之间的竞争。且看广州和深圳:2002年底的统计数字表明,两市GDP达5258.3亿元,占全省GDP的44.7%;两市同年所创财政收入为511.8亿元,占全省财政收入42.6%。大城市的空间容积率比小城市高得多,单位土地的经济产出率同样可以高出许多倍。

  广州“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其变化总能让人刮目相看。由于番禺、花都两个新区在新千年的并入,广州的市区面积更是翻了一番多——拥有3718.5平方公里的市区土地,大乎哉?不大也。“十年一大变”(也许用不着十年),城市发展空间再翻一番,不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过去的一年里所发生的一件新鲜事,是佛山与南海、顺德、三水、高明的强强组合,佛山市区面积一下子扩大了50倍,“广东第三大城市”的高起点构建由此引人注目。把城市做强做大,已成广东城镇化之路步入新世纪的一个显著特点。

  推进城镇化有什么总要求

  广东省的城镇化又是怎样一种发展现状?据有关调查结果,到2002年底,全省的城市化率为55.6%(这是按照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标准的统计。如果按非农业人口占户籍总人口比例的统计,城市化率则为36.2%)。调查结果还表明,2002年,城市GDP达9339.8亿元,占全省总量的79.4%。显而易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经济已成全省经济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

  黄华华省长是这样强调推进城镇化的总要求: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部署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基本理念,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遵循城市化发展规律,加快城镇化步伐,促进城镇化和工业化、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走大中小城市与中心镇协调发展的有广东特色城镇化道路。

  2010年,按户籍人口全省城镇化水平达50%。其中,珠江三角洲达70%,基本实现现代化;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城镇化步伐加快;形成以广州、深圳两大中心城市为龙头,以一批大中城市为骨干,以遍布城乡的小城市、小城镇为依托,广大城乡协调发展的格局。

  毋庸置疑,积极推进城镇化,是广东新世纪发展的战略选择。十六大提出“要提高城镇化水平,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省委九届全会提出,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三化”并举;省委九届二次全会更加鲜明地强调,把加速城镇化作为推进全省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性举措;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了要全面落实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加快全省城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四个层面的发展格局

  广东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发展走势,既激荡着各地行政官员的创新思路,也为专家学者所热切关注。

  珠江三角洲应该率先发展成为有世界竞争能力的“组团式城市积聚群落”。按“五普”统计,珠三角的城市化水平至2002年底达到72.7%,这一数字的披露,表明亚太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群正在崛起。

  按照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牛文元的观察,珠三角城市化的模式已经比较先进,其城市群的建设已经完成了3/4,同时由于毗邻港澳,十年之后还要面对东南亚自由贸易区,所以具备率先完成“组团式城市群”发展的优势。他认为,在广东,大中小城市“组团”发展为“城市群落”,建立城市战略联盟,以产业链重新布置和设计,可实现效率最大化。

  “要建设一个集约高效的社会”,这次城镇化工作会议所形成的共识,实际上已采纳有关专家观点,明确了广东城镇化的其中一项主要发展任务。

  冲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三大目标,建构合理的城镇体系,形成集约发展态势,广州、深圳两大中心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而带来的辐射,佛山、东莞、珠海、中山等多个区域性中心城市所带动的区域整体发展,众多小城镇的活跃发展,势必形成“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中心镇)及卫星城镇(其他城镇)”的四个层面的发展格局。

  到2010年再看广东吧,到那时,珠三角城市化水平按照“五普”统计将达到80%,完全有可能走出“组团式城市群”的更具示范意义的一步,不信走着瞧。(编辑:李美仪)

  相关专题:2004广东“两会”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