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专题 > 正文

国宝落津门 巧计护编钟(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0日23:46 天津青年报


陈亦侯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陈亦侯之子陈骧龙向记者讲述当年其父保护国宝的故事


  昨晚,电视剧《国宝》播出,但是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天津,也发生过一段鲜为人知的真实感人的护宝故事。一个深明大义的银行家,凭借一颗赤诚的爱国心和过人的勇气,成功地保护了故宫流失到天津的国宝……

  本报记者张博

  20集电视连续剧《国宝》在央视一套播出后,观众对那些在秘密状态下保护故宫国宝南迁的人们肃然起敬。更令人赞叹的是,故宫文物南迁工作历时15年,近2万箱、百万件文物,行程数万公里,文物没有丢失损毁,这是一个奇迹。

  与这次国宝南迁相比,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天津保护国宝的故事,更是鲜为人知。那幕保护故宫国宝的传奇故事,情节更为曲折。如果不是一位银行家,今天,我们恐怕无缘在故宫博物院珍宝馆欣赏这批国宝了。

  那位银行家为了保护这批国宝,凭借着巨大的勇气和艰辛的努力,终于让这批国宝平安地回到了人民手中。

  本报记者日前走访了当事人的后代以及有关专家,揭开了那段尘封已久的往事,将那段感人肺腑、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事实展现在读者面前。

  来信检举 拉开查宝大序幕

  1951年冬天,正在天津市增产节约委员会工作的张仲像往常一样处理着来访信件。一段时间以来,他们发动群众举报一些不法资本家窝藏赃物,揭发信像雪片一样飞向这个办公室。这一天,一封群众来信引起了张仲的注意,信中提到,北京一个资本家手中藏有故宫的国宝。

  天津市当时立即组织了一个专案组奔向北京,北京方面也派出了史树青等专家协助工作。当天晚上,张仲、史树青就住在了这个资本家家里。当时要求所有人都不能出门,雇佣的仆人除外。但他们在这个资本家家中仅仅搜出了几件普通的玉器,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张仲不免有些失望。

  由于检举信中提到的内容涉及到故宫国宝,因此北京方面也非常重视,天津派去的同志决定转天继续搜查。在第二天的搜查中,张仲发现,女主人从桌子的玻璃板底下拿出一张折子,准备扔掉。张仲见状,一把将折子抢过来,看到上面的内容,立刻把其他几位同志叫了过来。原来,这是一张分家的财产清单,上面清楚写着各种玉器、瓷器都分给了谁。按照折子上的内容,张仲、史树青等人就在北京城内搜查,先后搜出了1400多件重要文物。其中有一件玉器让张仲至今难忘。那是一件雕刻了7层的玉器,文物鉴定专家史树青告诉张仲,这件雕刻精美的玉器具有很高的价值,是玉器中的精品。

  搜查时,张仲看到一张照片,上面是16个金编钟。经追问得知,这套金编钟解放前运到了天津盐业银行,张仲立即给天津方面打电话。经过查询得知,这套金编钟和其他国宝已经在解放后,由盐业银行经理陈亦侯交给了天津军管会。由此,也揭开了一段银行家护宝的感人故事。

  免遭熔化 陈亦侯智勇护宝

  下面出场的是本文的重要人物,在他的保护下,金编钟等故宫国宝才免于战火涂炭,没有被日寇和国民党特务掠走。他,就是陈亦侯。

  陈亦侯原籍浙江温州,举人出身,又到西文学校专门学习外交,后来进入北京盐业银行任副经理。由于工作出色,1929年,担任天津盐业银行经理。

  1922年,溥仪大婚。为讲排场,就用包括金编钟在内的一批国宝做抵押,向北京盐业银行借款。当抵押合同到期时,由于“小朝廷”无力偿还贷款,编钟便归盐业银行所有。上个世纪的20年代末30年代初,北方社会动荡不安,许多军阀都曾经打过这批国宝的主意。张作霖、阎锡山曾探询编钟的下落,但盐业银行都是矢口否认。此时,盐业银行已经意识到这批国宝放在这里不太安全。

  “九·一八”事变后,北京盐业银行深感这批国宝放在东交民巷不保险。此时,天津盐业银行的新楼已经落成,内有保管库,于是该行决定将编钟以及玉器、瓷器等国宝于1932年由北京秘密运津。由于这批国宝的规模太大,为避人耳目,这批国宝分批运到天津,每次都是陈亦侯亲自到北京,用自己的车运回。当时陈亦侯是四行储蓄会的负责人,因此,陈亦侯就决定将编钟存盐业银行库内,玉器、瓷器存在四行储蓄库。

  “二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横行租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宪兵队进入位于天津的其他国家的租界,对这批国宝,日本侵略者更是垂涎三尺,他们在北京盐业银行总部得知,这批国宝已经运到了天津,于是就加紧对天津盐业银行的搜查。

  为了威胁陈亦侯,日本宪兵队“请”陈亦侯到宪兵队参观,但陈亦侯不为所动。此时,陈亦侯更加意识到保护这批国宝的紧迫性,他决定与已经离开北京到重庆的盐业银行总经理吴鼎昌联系。在天津发电报显然不行,陈亦侯派人到西安给吴鼎昌发电报,将国宝目前的处境告诉吴,并派人请示吴鼎昌,万一编钟无法保护,应如何处理。西安、天津的人都在焦急地企盼着吴的回答,不久,已经担任贵州省省主席的吴鼎昌将处理结果回复西安。在吴的回复电文中,只有一个字:“毁”。

  眼见这批国宝就要熔化为一千多根金条。当时,陈亦侯与许多文化名人都有交往,在与友人的攀谈中,更加坚定了保护这批国宝的决心。陈亦侯认为编钟是国宝,毁掉太可惜了,于是又找到天津四行储蓄会经理、原盐业银行副经理朱虞生之婿胡仲文。经商议,将国宝也运到四行储蓄会地下仓库。既然吴鼎昌有了毁掉国宝的命令,他就可以先从账上把这批国宝划掉,至于如何处置,兵荒马乱的,没有人会查银行是否将国宝熔化成金条了。

  巧藏国宝 开滦煤保全编钟

  上世纪40年代初,战事更加紧张,租界也不安全了,陈、胡商定将编钟分装在4个木箱子里,转运到解放路的四行储蓄会。

  一天夜里,在暮色的掩护下,一辆小车在靠近海河的四行储蓄会后门口停了下来,在四行储蓄会后院内,有一个圆形上下的铁制防火楼梯,楼梯下面是一个闲置的小仓库。为避人耳目,陈亦侯借口战事频繁,社会动荡,要储备一些煤等必备物资,派人从开滦煤矿运来几车煤。运送国宝的汽车也分不同的路线到四行储蓄库。一次由中街直接送到四行储蓄会,一次从佟楼再转回来,由陈的司机杨兰波和储蓄会经理室工友徐祥二人装卸,将编钟存放在这个楼梯下的小仓库内。随后,用煤将地下库封死。

  日本侵略者对这批国宝贼心不死,日驻津副领事几次向陈亦侯软硬兼施,要他交出编钟;还多次盘查,借口修防空洞,丈量地下室,希望从中找到一些破绽。此时,陈亦侯早已把编钟和其他国宝安顿完毕,其中瓷器、玉器在地下室做了夹墙,用泥封好,安放在夹墙中,两千多册宋版书则巧妙地放入屋顶。日本宪兵队数次搜查都没有查到,就误认为这批国宝已经销毁。

  抗战胜利后不久,陈亦侯接受了两位国民党要员的询问。先是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到天津来查,后来孔祥熙也过问这件事情。陈亦侯假装生气地回复:“当时你们把国宝留在天津,把这个要丢脑袋的事让我处理,你们却躲到了大后方,当时不是已经命令我销毁了吗?怎么还来查问?”戴笠和孔祥熙见状,也只有作罢。就这样,这16个金编钟和其他国宝,终于被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陈亦侯列出保管清单,将编钟交到天津军管会。运到天津的国宝是留下来了,但在解放前,原北京盐业银行经理岳乾斋曾经将一部分国宝放到家中,这批国宝一小部分流失到了海外,大部分还在北京,这些国宝就是张仲等人到北京查案时搜查出的那批文物。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