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委员:构建长三角文化循环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1日09:58 浙江日报 | |||||||||
省政协委员、民盟省委会副主委、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陈振濂已是连续两届的省政协委员,每年政协会议,他都有提案。作为一名文化人,陈振濂的提案总离不开“文化”两字。今年也不例外。 “我们要从发展的视角,构建长三角文化循环圈,把浙江的文化大省建设融入长三角的文化循环圈中。”陈振濂的长三角文化循环圈的“灵感”,来自省委提出的长三角经济
陈振濂说,长三角的文化圈其实早在清末民初就已具雏形,浙江的越剧如果不是走向上海,不会有现在这么大的影响力,美术的海上画派也是在上海发展起来的;再比如浙江的文化名人鲁迅、蔡元培都是在上海成名的,盖叫天、潘天寿、黄宾虹的出名也都离不开上海,这就是文化循环圈。我们现在提出构建长三角文化循环圈,一方面是恢复过去原有的东西,使它再流动起来,更重要的是站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战略高度,用发展的眼光有意识地引导、鼓励长三角的文化融合、循环。 从发展的角度看,长三角不仅是中国的三大“高地”之一,也正在形成世界第六大都市圈。陈振濂说,长三角的经济是开放的、文化的,它的发展与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文化创新精神和文化对经济的牵引分不开。而作为世界第六大都市圈,长三角很有竞争力的是文化。长三角有宋元明清的文化积淀,而这种文化又是多质的,上海是大都市的文化,浙江则有诗书耕读的风气。因此,长三角的文化不应该只是经济的补偿,而应该用文化来牵引经济。 陈振濂认为,构建长三角文化循环圈,可使各地的文化精神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利用江浙的传统文化资源,借助上海的文化辐射力,把上海都市精神与江浙两地的传统优秀人文精神乃至长三角城市的精神财富结合起来、交织起来,将潜力无穷,会产生一种巨大的文化力量,推进这一区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关专题:2004年浙江“两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