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泪洒莫斯科 之故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4日15:44 青年参考 | |||||||||
“我们实在弄不明白,为什么本应由两国政府解决的事情,却非要强加到我们身上来解决?货物一旦被封被拉,货主 们又能如何?” 故事之一: 梦断俄罗斯
本报驻莫斯科特约记者林竹 2月21日上午,记者再次驾车来到位于莫斯科东南部,大环外的“艾米拉”批发市场。与十几天前车水马龙的热闹 场面相比,这里显得很静。大棚的几处大铁门紧紧地关着,有的还落上了冷冰冰的大锁。四周用红白相间的彩带围成了一个警 戒圈。几位武装便衣龟缩在一旁的警车里,时不时地从车窗里伸出头来,向四处张望。 一阵阵寒风把大棚上的积雪卷起,撒向空中。门前广场上摆着几辆小轿车,十几位中国年轻人站在轿车周围的雪地里 ,表情冷漠、目光散乱地盯着市场大棚。 “不知我的货还在不在里面。要是被‘阿蒙’(注:俄特警部队的简称,他们在执行紧急公务时,一般都蒙着面罩。 这里指税警。)们拉走了,我家的损失就大啦……”一位叫王林的小伙子很忧愁地把记者拉到一边说。 “早知今日,何必发那么多货” 来自浙江的王林面庞清瘦,看起来二十七八岁、很机敏的样子。他大学里学的是经贸专业。父亲开着一家中等规模的 服装厂,专门制作销往独联体市场的各种服装。 去年,王林跟随着他的亲戚到莫斯科来做生意。由于国内供货充足,他在“艾米拉”市场同时经营着2个摊位。 记者发现录音笔的工作信号灯不亮了。仔细一看,才发现录音笔上结上了一层冰。这是王林呼出的哈气。 “去年,我的确是大赚了一把。为了大干一场,我在新年前就通知了父母,要他们多往莫斯科发货。”他一边讲他的 故事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粉红色餐巾纸,蒙到记者的录音笔上。 “可是现在,即便是我把里外挣的钱都贴进去,也不够还父母发来的10多柜服装货款。我太大意了,早知今日,又 何必要发那么多货……。”说着说着,记者见他眼里冒出两行泪珠,很快就凝固到脸上。 “2月12日,30多名荷枪实弹的‘阿蒙’带着搬运工和大货车,开始大张旗鼓地把华商的货物运走。多亏中国大 使馆得知消息后立即派官员赶来同俄警进行交涉。我父母打电话说,这件事还惊动了外交部和国家领导人呢!” 据王林估计,虽然“阿蒙”封库拉货的行动被制止,但是几天来已经被拉走的近30个货柜货物如果被“罚没”,至 少要给华商造成300万美元的损失。至于尚被封存于市场内的货物一旦出现闪失,华商的经济损失则不敢想象。 “灰色清关害了我们” “以前,我一直不知道什么叫‘灰色清关’。出事后这几天才搞清楚,原来走‘包机包税’、‘包箱包税’、‘包车 包税’的货物,不仅得不到合法的报关及完税手续,还被税警视作非法进口货物。可是,这些货物我们在国内交运时就向运输 公司付过了运费和关税的。这怎么能说是非法货物呢?”王林表情茫然地说。 “现在看来,货主们交的关税被变相装到了某些人的腰包里。俄罗斯海关强调说分文没有收到。原因是俄某些海关没 有从根本上杜绝‘灰色清关’或‘黑色清关’。这些由俄某些海关人员造成的关税流失责任,却被嫁祸到我们货主身上。我们 实在弄不明白,为什么本应由两国政府解决的事情,却非要强加到我们身上来解决?那么,货物一旦被封被拉,货主们又能如 何?据说,以前发生在‘兵营’、‘扩东’和ACT集装箱大市场的数百起封库拉货问题都没有得到过解决。面对巨额的财产 损失,华商们也只好逆来顺受,自认倒霉而已。”这时,王林向记者显出一付无可奈何的神情。 “今后有什么打算?等这件事情有眉目后,我想把摊位搬到市区的ACT集装箱市场去,从头做起。但是,我将尽量 减少每次的发货量,压缩经营规模。以便腾出精力到普希金俄语学院去好好学习俄语。等有俄语基础后,我想考俄罗斯友谊大 学经济系的研究生。我是学习经贸的,又有在俄罗斯市场上经营的经验,希望将来能从事中俄经贸关系的研究,为推动中俄贸 易向正常化发展做点事。”王林一改刚才那茫然和愁眉不展的神情,对未来露出了灿然一笑。 类似王林的人在莫斯科有很多。新到的生意人踏着前人离去的痛苦身影,重复着前人的艰苦步伐,忍受着前人曾经无 法忍受的无奈和痛苦,顺着前人发货不畅的渠道,把货物源源不断地运到莫斯科,在不安中等待,在等待中煎熬。 故事之二: 一个归国华商 的旧事重提 本报记者吴珊发自北京 北京的雅宝路是中俄民间贸易的一个北方集散地。大量国内工厂生产的服装鞋帽等小商品会从这里由俄罗斯中间商带 回国内。当然,这里也有为数不少的中国商贩有过多年在俄罗斯经商的履历。 2月21日上午,记者踏足这块因为有不少俄国人造访而显得有点特别的商贸之地,想寻找并倾听一个曾经在俄罗斯 商圈里打拼多年的中国商人的心经。 中国商人跨越黑龙江 雅宝路上雅宝和国星大厦因为曾经的“中国人不得入内”风波而显得有一丝神秘,但是记者走进国星大厦之后并没有 遭遇阻拦。类似宾馆房间的中国商户门前都挂了一块布帘,上面有“恕不内销,谢绝参观”字样,而有些商户则用蓝条将这些 隐约可见的字样覆盖。不知掀起了多少个布帘并说明来意之后,一位面善的中年男性户主终于表明自己有9年的俄罗斯从商经 历并同意接受记者的采访。 这位甄姓户主今年35岁,1990年21岁时和现在的夫人赴俄经营商铺,9年后回国,在北京的雅宝路继续经营 商铺,去年在广州有了自己的工厂并注册了自己的服装品牌。甄先生一直没有中断自己在俄罗斯的生意,他的胞弟、夫人的胞 妹和他最好的朋友都还在俄罗斯经营着自己的商铺并给他做服装的代理。 初到俄罗斯时,中国的商户就遭到了俄罗斯本地生意人的排斥。由于中国的商户可以直接从工厂把货带到俄罗斯,省 减了价格的中间差,做中国货代理的俄罗斯商人顿时没了市场优势,生意大受影响。 “1995和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时很多俄罗斯华商倾家荡产,很多中国人手里存的卢布一夜之间就贬值一半 。这是在俄华商最不好的两年,其他年份都还可以。1996、1997年是我自己经营状况最好的时候。但是这么多年的经 营,遇到的麻烦从未间断。俄罗斯的警察对我们非常不好,我很憎恨这一点,不然我也不会把生意迁回国内。”甄先生向记者 坦言,这么些年,满腹的苦水一直没有地方倾吐。 警察霸市欺压华商 “今天早上我弟弟还从布市打电话过来,说市场又查护照,查到不合格的就遣送。但是中国去俄罗斯经商的中国人的 护照,就没有合格的。有一种情况是有护照的在那边反而经常被罚款,没有护照的可能反而受到照顾。比如你没有护照在那边 被警察抓到了,拿出几百卢布警察就放人。但你如果有护照他就卡你的护照,还让你交更多的钱。所以我们经常有护照也不往 市场带,放在家里,到市场见到警察不说二话就掏钱给他。这么多年就这样。我家的亲属到俄罗斯时就在大街上被警察盘问, 因为护照落在宾馆里,又不会说俄语,就被警察带走了,关在铁笼子里,还用胶皮棒揍了几下。” “布市也有很多越南人,朝鲜人,这些警察对他们还是比较照顾的。在同一个市场做销售,越南人和俄罗斯当地人享 受的是同样的待遇。比如说给市场交税,越南人和当地人都只要交18万一个月的税,而中国人就要交100万。至于为什么 越南人会受到优待,我到现在也没有搞清楚,可能越南人享受的是难民待遇吧。朝鲜人一般在那边做劳力,经商的少。” “还有去年布市市场的库房起火,一夜之间货全部烧没了,中国商人损失了上亿资产。那里面全是中国人的货,当地 人的货另有库房。我弟弟损失了五六万,我爱人的妹妹损失了二十几万。但是到现在市场也没给个说法。按理说库房是俄方的 ,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应该赔偿,但是他们不赔我们也没办法。”甄先生拨弄着手中的名片,无奈而平静地对记者说。 复杂的利益集团 近期莫斯科“艾米拉”市场发生的大批华商货物被查抄事件,并不是一时一地的偶然现象,几乎每年都会在俄罗斯各 地的华商市场上不止一次地上演。幸运的是,甄先生每年都逃过了这样的“大搜捕”。“俄方也是抓几个典型,不是每个华商 都会摊上。”甄先生说。 “关于跨国贸易两国之间应该有个明文规定,或者应该就民间贸易有一个协商,就是说告诉我们怎么做才合法。俄方 要求缴100%的税可以,就看我们的货过去之后能不能在市场上销售,市场能不能接受这个价格。”甄先生说。 俄罗斯警察、海关、移民局、半黑社会性质的克格勃等,因为经常蚕食华商的利益,常常成为在俄华商敢怒不敢言的 对象。而这种情况,据华商反映,在莫斯科尤为严重。 “查抄货物有时候也是由于中国人之间的互相报复导致的,向警察行贿也是中国人的首创,所以有时候当地人歧视中 国人也是自作自受。不过大部分的中国人都还是好的,团结的。”甄先生说。 声明:《青年参考》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