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识:评剧前身--莲花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4日23:44 天津青年报 | |
单口莲花落莲花落是乞丐创造的口头说唱艺术,或说唱历史、民间故事,或乞丐自编乞食段子,最早由一人演唱,用竹板伴奏。民间也有打“十不闲”的单人演唱,牵动木架上的锣鼓等伴奏。此类由一人说唱的单口莲花落,在清末民初京东一带的集日、庙会上最为常见,平时也有走乡串村的。 对口莲花落“单口莲花落”逐渐发展为由二三人演唱的“对口莲花落”。所谓“对 拆出莲花落他们将长篇历史小说,民间传说、神话、传奇、演艺其中一部分情节拆出,编成小戏演出,同样颇受当地农民的赞许和欢迎。这就是评剧由“对口莲花落”进入“拆出”阶段。 剧本台词从叙事体改成代言体(第一人称)。每出小戏都有个重点情节,有固定的角色,固定的台词,有了老生、老旦、青衣、小旦等行当。登台人数多了,逐渐有规范性的舞台动作,角色化装也注意勾画脸谱。唱腔出现了二六板、跺板等板式(如金菊花创造出小悲调、大悲调、十三咳等新腔)。伴奏除板胡外,增加三弦、大笛子等,同时借用河北梆子的部分锣鼓点指挥舞台表演,武场已用大小锣、堂鼓等。这时不再跑地摊,已经搭台唱戏。拆出戏的剧目是单口、对口莲花落的丰富和发展,大部分剧目是艺人从其他戏曲中移植或改编的,约有八十余出。拆出莲花落已具备了戏剧诸般要素,它是评剧的萌芽时期。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