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名考:“过气”词语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7日23:33 城市快报 | |
“过气”这个词来自港台地区,就是“原先很火而现在过时”的意思,譬如“过气影星”、“过气歌手”等。在天津市,与居住有关的一些词语,诸如“窝棚”、“三级跳坑”、“新村”、“大杂院”、“临建”、“危陋平房”、“伙单”等词语,随着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确已分别“过气”,渐渐淡出,甚至行将步入不再使用的“历史词语”的境地。 解放前,下层百姓生活在何兴村、万德庄、谦德庄等地的窝铺区。所谓“窝铺”就 工人新村始建于1952年,主要分布在中山门、西南楼、丁字沽、王串场、唐家口等地。十几间简易平房为一排,排间留距为院,正房住人,对面一间稍微矮小的房子做厨房。在当时,这就是令人艳羡的居住条件啦!大多数人住在多户聚居的破旧大杂院里:每家一间十多平方米住房,没厨房,只能在各家门口搭小棚子做饭。全院一个水龙头,几个胡同一个公厕———这就是“危陋平房”。文革期间,家庭住房极其紧张,子女结婚无房成为大难题,只得买旧砖盖小房。1976年地震,人们住在临建防震棚里。灾后重建时出现大批临建房,至1981年,临建棚才被全部拆除。“伙单”分两种,或一单元分给两户居住,共用一厨一厕;或几家合住一单元,共用一厨房,每家一个炉灶,共用一个水池子、一个厕所。在1993年以前,市区“危陋平房”有一千多万平方米,居住着占全市近四分之一的老百姓。三代同居一室,夏不遮雨,冬不避寒,生活极为不便。 1994年,天津市确定把“改造成片危陋平房”列为“三五八十”四大阶段性奋斗目标之一。从1994年初到2001年底,累计拆除危陋平房1388万平方米,新建住宅3847万平方米。全市建成谦德庄、南市、中山门、丁字沽、西广开、王串场等近百个居民区。有43万多户、140多万市区百姓乔迁新居,彻底改善了居住条件。于是,天津人耳熟能详的上述词语,就成为“过气”的历史词语了。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