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业厅长:主产区促增产解脱条件恶劣区农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8日09:39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张米扬、于力、张毅)“加强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建好高稳产农田,加大对主产区的扶持,靠粮食增收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主产区种粮的农民增收了,粮食生产也就安全了。这就需要一部分自然条件不好的地区的农民逐渐从土地上解脱出来,走其他的路脱贫致富。”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农业厅厅长段兴祥做出承诺:“2004年要使全省农民人均增收100元。”
段兴祥说,全国很多地区自然条件在粮食生产方面不具备优势,但也千方百计提高粮食产量,一方面自己被牢牢地“栓”在土地上还不能摆脱贫困,另一方面这种竞争使主产区的粮食也得不到增收,卖不出好价钱。应该让一部分农民转化出来另辟蹊径,如参与到农产品加工业等方面来。 去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是2600多元,而云南只有1700多元,相差900多元。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结构不合理;收入的渠道比较单一:加工渠道滞后等,但差距主要在非农产业方面。 段兴祥代表分析认为,云南人均收入落后于全国人均水平的原因不在农业内部,而在农业外部,在非农产业上。去年,北京、上海、天津这三大发达地区,农业人均纯收入6000多元,来自农业内部的只有1300元,云南的1700元中来自农业内部纯收入也是1300元左右,农业内部收入相比差距不大;而非农产业的差距近4000元,就差在二三产业、外出务工等非农收入方面。 我国在农产品加工领域的滞后,给农业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也拖了农民增收的后腿。段兴祥用一连串的数字来举证,农民增收,从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来看,加工占整个农产品总收入70%以上,我国平均占到30%左右,而云南只是10%左右。在肉食品加工方面的差距更大,发达国家肉食品加工也占肉量加工的70%左右,我国平均占10%左右,而云南只占3%左右。去年,云南重点扶持了93家龙头加工企业,这些企业安置了许多富余劳力,今年准备再扶持100家这样的企业,这样的势头发展下去,加工方面也会有一个大的变化。 把劳务输出作为整个农民增收的重点,才能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云南4300万人口中,农村人口占3400万,其中有2000万劳力,这2000万劳力中,在第一产业就业的只有1300万,剩余700万左右,到去年年底转移了350万左右,转移出来的农民劳力有的到农村企业,有的到建筑企业,有的当保姆、钟点工。今年准备再转移50万,预计到2007年剩余农村劳力全部转移。现在劳务输出占农民人均收入增长部分的28%左右,如果达到50%以上,农民收入一定会有一个大的变化。今年我们承诺的农民人均增加100元,农民外出务工起码占50元。段兴祥说,这方面的潜力非常大。 相关专题:中央一号文件重视解决“三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