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报道媒体集萃:会风清新扑面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8日09:52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 近两天在这里出版的一些报纸,围绕两会会风进行了报道。 报告后面有名词解释 《中国青年报》报道说,步出人民大会堂,全国人大代表刘大群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多亏有附在报告后边的名词解释,今年的预算报告听起来轻松多了。”今年发到代表手
新华社在“两会小词典”专栏中摘发了其中的部分名词解释。 代表爱读报边读边思考 《新华每日电讯》报道说,3月5日中午,辽宁团3位农村代表聚在一起,结合政府工作报告,针对《新华每日电讯》3月4日在《中国调查》专刊推出的《甲申农鉴——鄂豫皖部分农区调查》,各抒己见。“这组调查有深度,记者确实是深入下去了,我一口气从头看到尾。”“‘一号文件’为什么很多农民不知道?报道提出了一个大问题。再有含金量的政策,落实不了也不行,下一步就看各级政府怎么抓了。” 辽宁兴城四家村党总支书记张文成代表说,“一号文件”有些地方只发到县里传达一下,村镇干部都没拿到文件。传达能记住多少?能领会多少?把中央的精神贯彻到最基层、把“一号文件”沉到底,靠的就是他们这一级。 辽宁凤城大梨树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毛丰美代表指着报纸上的一张照片说:“像这么穷的村全国还有不少,这样的小土房在咱们那儿也有。农民的声音弱,新闻单位的记者就应该多下去跑,把一些实际情况反映上去。” 官员代表、名人代表、基层代表被围堵 《北京青年报》报道说,这次两会上,有三类代表最易遭到“围堵”,即官员代表、名人代表、基层代表。开幕式之前,第一个被记者发现并立刻“淹”进话筒堆的就是天津市市长戴相龙代表。刚从企业家的“角色”转换成为海南省省长的卫留成代表也被记者围得“水泄不通”。因为受民众喜爱又“脸熟”好认,名人代表也是易“遭围”的对象。众多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这次也成为记者围堵的新对象。来自湖北神农架林区的谭徽在代表说:“我觉得这是含金量很高的一个报告,是给农民实惠最多的一个报告。” 代表委员车队在途时间缩短15分钟以上 《北京日报》以天安门广场为观察点报道了代表委员车队在开幕日的情景:8时18分,第一个代表团车队到达广场西侧路北口,社会车辆暂时停止。8时18分20秒,代表车队刚过。民警陈星不停地招手,等候在路口的社会车辆快速通过,与会车队与社会车辆开始交替放行。8时19分,第二个代表车队到达路口。第三个、第四个……8时32分,最后一个代表车队通过广场西侧路口。从第一个代表车队离开驻地开始算起,到最后一个车队抵达大会堂,近一千多辆车,前后用时32分钟,实现了今年两会期间代表车队路上时间比去年缩短15分钟以上的预期目标。 8时40分,记者来到10路公共汽车天安门东站,问一位刚下车的女乘客一路上堵不堵?她回答:“车很多,还行,不算太堵。” 9时,长安街上的交通也陆续恢复到常态。 政协委员接受小记者采访 《人民日报》报道说,“您都作过什么曲子啊?您对我们这些孩子的艺术教育有什么建议?”在文艺界政协委员驻地,对陈燮阳委员几个提问有板有眼,这些问题出自两个10来岁的孩子,她们是两会外的小记者。来自《中华小记者》杂志社的孩子的装备和素质都可以和专业人员相媲美。“我们一样关心国家大事,而且最关心我们自己的事,所以我们就到这儿来采访了。” 《光明日报》刊登照片报道了中华小记者采访团的两位小记者在现场采访从事基础教育的黄晓浪委员的情景。(完) 相关专题:2004年全国“两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