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要率先实现现代化 立法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8日14:02 南方日报 | |||||||||
众多国内主流媒体再次把焦点对准广东!昨天上午,省长黄华华在北京接受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多家媒体以及本报的联合采访,透露了广东发展的一连串重要信息。 广东有基础率先实现现代化
提要 25年来,广东GDP以年均13.4%的速度增长,去年GDP达到13450亿元,占全国11.5%,广东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一定基础。 记者:温总理在报告里说,有条件的地方要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广东是中国的第一经济大省,也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有什么优势、差距,有什么时间表? 黄华华:广东是改革开放最早的地方,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25年来,广东GDP以年均13.4%的速度增长,去年GDP达到13450亿元,占全国11.5%,广东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一定基础。 同时,广东还积累了一些改革开放的经验。省委、省政府落实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也提出了一些目标:到2010年,珠江三角洲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GDP要比2000年翻一番,达到3100美元;2020年,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入小康社会,人均GDP要比2010年再翻一番,达到6200美元。 农业税改革尽量提前 提要 税费制度改革,只要在广东省权力范围内的,我们会尽量提前考虑,更早地减轻农民负担。 记者:温总理在报告中谈到创新的时候,突出地提到了体制创新,比如,农村税费改革、国有资产改革等,这种体制创新都要花钱,而且有些要花很多的钱,广东作为改革开放最早的地方,如何看待体制创新在下一轮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创新资金从何而来? 黄华华:体制创新很重要的是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所有制、国企、财税体制、投资体制、农村的改革,都应当进行大胆创新。 改革在很多方面需要花钱,既有政府花的钱,也有社会、企业各方面花的钱。大家共同投资来支持这个改革。去年广东开展农村税费改革,省财政拿出12.2亿元,农民负担大大减轻,人均负担从前年106元下降到去年的17元,减负率达到了89%以上,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极大欢迎,他们纷纷表示感谢党感谢政府。通过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 中央5年内全部取消农业税,我听了非常振奋!税费制度改革,只要在广东省权力范围内的,我们会尽量提前考虑,更早地减轻农民负担。 珠三角能发展多快就多快 提要 广东省内也要解决区域经济不平衡、解决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要继续加快广州、深圳两大中心城市和珠三角的发展,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还要发挥她的龙头带动作用,不能等 记者:温总理的报告提到要加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谈到珠三角,人们常说是“广东制造、香港服务”,广东要如何与其他地区协调发展,如何提升自己的优势? 黄华华:温总理的报告主题非常突出的就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广东自身来说也是一个大问题。广东本身的发展也很不平衡,珠三角是全省最富的地方,面积占23%,人口占30%,但是,GDP占了全省的72%,财税总收入占了全省的86%,其它三分之二的地区,山区和东西两翼财税收入只占了全省14%,差距很大。人均GDP,2003年珠三角达到4499美元,东西两翼1102美元,山区五个市只有737美元,差距很大。 而且城乡之间的差距也在扩大。1997年城乡可支配收入比例是2.7:1,2003年这个比例变成了3.05:1,因此广东省内也要解决区域经济不平衡的问题,解决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接下来要加大力度。 具体讲,首先要继续加快广州、深圳两大中心城市和珠三角的发展,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还要发挥她的龙头带动作用,不能等。珠三角等其它地区发展?那不行!能多快就发展多快。 第二,政策扶持、产业转移、项目倾斜、资金投入等多种手段来扶持山区和东西两翼跨越式发展。从去年开始,省财政就准备在5年内拿出375亿元来支持这些地区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创造条件支持发展。去年山区招商引资超过1000个亿,山区的财政收入增长19.8%,增幅第一次超过珠三角。按照这个势头,差距有望缩小。 发展不能拼资源拼环境 提要 广东过去20多年的发展,很大部分都是靠高投入来支撑。高投入带来了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今后要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速度、效益、质量、结构的协调 记者:广东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国际竞争力方面有什么战略考虑? 黄华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广东经济增长方式有所改变,但还没有达到根本性的转变。广东过去20多年的发展,很大部分都是靠高投入来支撑。高投入带来了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环境污染、资源承载的问题都来了。今后要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速度、效益、质量、结构的协调。 第一,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污染排放少、经济效益好的资源可充分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第二,要加快产业机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效益好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对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要限制。 第三,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知识创新能力,而不是靠拼劳力、拼设备、拼资金。 第四,要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的治理,尽量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此外还要节约能源,广东有90%多的能源都要从外省和国外进口,资源问题对广东省非常重要。 城镇化重点是发展中心城镇 提要 首先是以工业化为核心发展中心镇经济;其次要把中心城镇规划好,建设好;第三要改革户籍管理,解决农民工进城的问题 记者:打破城乡二元制结构关键是发展中心城镇,广东发展中心城镇有哪些政策? 黄华华:城镇化是“三化”并举中的一个重要工作,城镇化中我们重点发展中心城镇。 城镇化不可能普遍展开,作为一个县来讲,要抓住县城所在地,同时要抓住若干个中心镇,去年我们规划300多个中心镇,省里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帮助搞好镇的整体规划。 中心镇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与工业化连在一起的,首先要发展中心城镇的经济,农村人到城镇中首先要有饭吃,重要一条就是以工业化为核心发展中心镇经济。同时发展一些特种经济,城镇与农村连在一起,特种经济很重要,像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为大城市提供配套。 其次,要把中心城镇规划好,建设好,要建设成为适宜人居住、适宜人创业。 第三,要改革户籍管理,解决农民工进城的问题。现在要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还要跳出农村看农村,跳出农业看农业,如果单以务农的角度去解决是解决不了的。要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减少农民,这样的话城镇才是吸引农村劳动力最大的地方,改革户籍可以解决吸引农村劳动力的问题。 广东将立法保护农民工权益 提要 广东采取了“二三四”的做法——完善两个制度,突出三个重点,强化四种手段,来解决拖欠问题 记者:国务院提出要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广东有1300多万流动人口,在维护他们的权益方面有什么考虑? 黄华华:维护外来工合法权益非常重要。长期以来,外来民工对广东经济建设作出很大贡献,我们表示感谢。维护外来民工的合法权益问题,不仅关系到外来民工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广东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去年省委、省政府实施十大民心工程,其中有一项就是维护外来工的合法权益。 首先工薪支付问题,我们要千方百计保证外来民工工资按时平稳支付,这次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用了很长的一段话讲怎样保证工资支付问题,在这个方面广东花了很大努力去解决。去年广东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就采取了“二三四”的做法——完善两个制度,突出三个重点,强化四种手段,来解决拖欠问题。 两个制度,一个是工资支付的监控机制,比如珠江三角洲八个市都已经建立了电子监督机制、法律监督员制度、投诉举报的政府通道。第二个是建立齐抓共管的机制。发现农民工拖欠工资问题,劳动保障部门要及时介入;发生工资拖欠的群体性事件,公安部门就及时介入维持秩序;对一些建筑领域的,建设部门就采取降低其资质等惩罚手段;对严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工商部门要给予严肃处理,甚至吊销营业执照。 三个重点就是,重点行业是建设和饮食,重点地区是珠江三角洲,重点企业是私营企业和港澳台的三资企业。 强化四种手段包括:法律手段,立法保障农民工权益,广东省正准备出台广东省的工资支付条例,现在已经十易其稿,很快就要出台,对拒不支付农民工工资的依法打击,加快案件的优先审理。强化行政手段,加强行政处罚力度,加大行政的协调指导。加大经济手段,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基金制度,解决农民工吃饭问题。强化舆论监督手段,对一些问题严重的单位,事实调查清楚后通过新闻媒体和政府的公开网站来公开曝光。 此外,我们对外来民工的劳动保护与省内民工一视同仁。外来民工的子女在读书就学方面,我们也提供条件。 相关专题:2004年全国“两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