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四书家妙笔写华章 孟广慧慧眼赛过照相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10日23:59 城市快报 | |||||||||
津门四书家妙笔写华章 孟广慧慧眼赛过照相机 记者张博城市快报
“有一次,一个古董商拿了一副王文治的对联请家父鉴定……第二天,古董商来到家里,家父把他仿造的一幅字拿了出来,告诉古董商这幅字是真迹,古董商没有犹豫,拿起字就准备回去。这时,家父拿出原件,让古董商看看两幅字有什么区别,古董商居然难辨真别,说他是用照相机拍的。家父风趣地说:‘照相机也比不上我的眼睛啊!’” 日前,本报记者接到读者打来的热线电话,讲述了津门著名书家孟广慧之后人30年如一日收集其父书法作品的感人故事,记者立即前往和平区南门外大街393号孟昭联家中采访。 来到孟昭联老人家中,一进客厅,第一个感觉就是浓郁的书香气息。客厅的墙壁上挂满了孟广慧和孟昭联的书法作品。采访话题就从孟昭联收购其父书法作品开始的。 珍爱父亲华采章 艰辛搜寻三十年 今年76岁的孟昭联是市司法局的退休干部,家中原本少得可怜的孟广慧的作品在“文革”中被人抄走了。因为自己也从事书法创作,父亲的字又是孟昭联的珍爱,于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孟昭联开始了漫长的找寻其父书法作品之路。先是在朋友家中找,后来又到沈阳道古物市场去找,再后来又到各种拍卖行去购买父亲的作品。在找寻父亲的作品期间,孟昭联体味到了人生百味。有的人知道他收购孟广慧书法作品,就开出非常低的价格,几乎是又送给了孟昭联,也有的人则是狮子大开口,开出比原作品高出数倍的价格,让人难以接受。 30年过去了,孟昭联收回了父亲近百幅作品。在他刚刚开始找寻父亲作品的时候,薪水还很低,而一副孟广慧的对联就要200元人民币,这在当时也是个天文数字。当时,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才30块钱左右,这个价格是一个人近半年的工资,为了顺利收购父亲的作品,孟昭联还是买了下来。“在私人手中收购还好一些,最让人头疼的是到拍卖行去竞拍,有的人根本不想买,看到你举起牌子,他就跟着凑热闹。1985年,我第一次到拍卖行去竞拍,当时竞争父亲作品的人很多,最后,以1800元的价钱收回了父亲的一副对联。” 多年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孟昭联收购了各种不同形制的书法作品。他最近买了一幅书法作品,花了18150元,是上海的一位收藏家收藏的,是六条屏,这样的作品在孟广慧的创作中很少出现,上面的字体很多,有大篆、金文、小篆。虽然花了这么高的价钱收购作品,孟昭联还是觉得很值得。在他家中,目前有孟广慧创作的12条屏、8条屏、6条屏、4条屏等等,还有的作品仅有一个字,属于非常少见的作品。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孟昭联表示,最近准备把他收集来的父亲的作品出一部集子,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之中。 书家本是道台子 年少能识古物味 据介绍,孟广慧家学渊源,其父孟继尊擅诗能写,曾任过道台。孟广慧从小受父亲熏陶,少年时代便才华崭露,一次,他为一幅画题句“君家信有如椽笔,青出于蓝画本佳”,长辈们赞叹不已。孟广慧11岁那年,临摹何绍基的字,几乎可以以假乱真,有个古玩商戏言请他写幅何绍基的字,于是,孟广慧就模仿何绍基书法写了一副对联,古玩商经过装裱后,当真品卖了四两银子,还分给他二两银子,一时传为佳话。 在孟广慧的成长道路上,他的叔父对他影响很大。孟继勋,字志青,举人出身,曾在内阁、军机、刑部等处担任官职。他不仅能书善画,且富收藏,对鉴别古玩字画有着精深的研究,由于他在这方面名气很大,每天去他家做客的古玩商络绎不绝。孟继勋在接待这些客人时,特意在屋角为孟广慧设一座位,使其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从小就懂得如何鉴别字画古玩。孟昭联告诉记者:“父亲在生前不止一次地跟我提起二爷爷对他的好处,为了缅怀老人,他还将二爷爷的画像悬挂在‘錞于室’书房。” 隶书独步黄淮北 眼睛能敌照相机 作为一个书法名家,孟广慧写的字汇诸家书法于一身,探源篆隶,人神化境,可以发人意气。王襄曾评价他说:“忆昔年访定老于‘錞于室’,适为人作书,见其几案之上,殷契与汉碑杂陈,知君研求殷墟有素,于彀、宾、画、书诸史之笔法运用于汉隶之间,宜汉隶之独步一时,为流辈所倾倒。” 孟广慧书法功力深厚,诸体备精。他写的汉隶造诣精深,当时还有南郑(郑孝胥)北孟之说。不仅如此,孟广慧还擅长临摹,用墨尤精,他临仿的作品用墨浓淡相似,都能以假乱真。如他为友人题写“三希堂法帖”帖签,共计32本,32体,连懂行人见了都以为是董其昌等人书体。“有一次,一个古董商拿了一副王文治的对联请家父鉴定,家父同意了,他让古董商人转天来拿这幅字。第二天,古董商来到家里,家父把他仿造的一幅字拿了出来,告诉古董商说,这幅字是真迹,古董商没有犹豫,拿起字就准备回去。这时,家父拿出原件,让古董商看看两幅字有什么区别,古董商居然难辨真伪,两幅字没有区别。说他是用照相机拍的。家父风趣地说,照相机也比不上他的眼睛啊!” 孟广慧书法之所以诸体相参,古色独绝,与他潇洒性格有关,他学书不愿受古人拘束,把真草隶篆综合一体,又结合颜、柳、欧、赵、苏、黄、米、蔡等历代书法家特色,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他教育子侄习书也是这样,曾屡告子侄不要只学———家书法,要兼习百家,学书要出新意,书法要给人以美的享受。 旅游路费购甲骨 殷契收藏是先驱 据孟昭联介绍,孟广慧家境虽贫,但对甲骨文的收藏与研究极其重视。1898年旧历十月,山东潍县古物商人范寿轩,在王襄家谈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当时不知是甲骨),孟广慧恰也在座,他当时以为是古简,便催促范寿轩快去购买。第二年秋天,范寿轩带着“甲骨”来到天津,经孟广慧和王襄研究,认为是殷商时代用于占卜的文字,属于殷商出土文物。范见孟、王二人视若珍宝,爱不释手,便抬高价,大片完好的甲骨,竟索一字一金。孟广慧是个穷秀才,靠卖字为生,哪有如此巨款。其叔孟志青时任武昌盐道,正好给他寄些路费来,约孟广慧到湖北旅游,孟广慧嗜古心切,竟把全部路费买了甲骨。 范寿轩是个善于经营的古物商人,他见孟、王财力不足,于是便将其余多数甲骨带到北京,卖给了国子监祭酒王懿荣。1900年范寿轩又来到天津,带来的甲骨比以前多,孟广慧和王襄又买了一些。孟广慧前后共买了430片甲骨,都是最早出土的甲骨,有些甲骨还带有小屯泥土的香气,其中有一片是牛胛骨的上半。由此可见,孟广慧和王襄是殷墟甲骨最早的发现者和研究者。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