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舆论认为普选未必是解决政制争拗最佳方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17日20:38 新华网 | |||||||||
新华网香港4月17日电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日前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报告说,在考虑2007年和2008年行政长官及立法会产生办法时须顾及九个方面的因素。对此,香港媒体17日纷纷发表社评文章认为,如果抛开这些因素急遽普选,将会窒碍均衡参与,对本港经济、金融、财政及其他制度产生不良影响,与民主原意背道而驰。普选未必是解决政制争拗的最好方法。
香港《文汇报》的社评说,特首报告强调的九个因素为社会各界探讨政制发展提供了理性框架。本港工商界和专业界普遍认同这九个因素。香港总商会表示九个因素同总商会的看法大致相若,工业总会认为这是香港持续繁荣稳定的必要因素。专业界和中产阶级人士也普遍认为,九个因素有利维护香港投资环境和利益平衡,如果急遽普选,会令香港在福利主义道路上迅速滑行,专业和中产人士的税荷将更为沉重。 社评认为,民主不是任何人或党派的专利。基本法已定下了最终达致行政长官和立法会普选产生的目标。但是,在追求普选目标的时候,也要清醒认识到,民主的定义,是尊重大多数人的意志,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如果违反了民主的原意去发展民主,是本末倒置、缘木求鱼,在损害民主的同时,也会危害经济民生,打烂市民饭碗。 《大公报》的社评说,回归以来,由于“民主派”不断制造社会事件,挑动阶层、界别之间的矛盾和对立,事实上制造了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就是个别传媒配合“民主派”实施“舆论白色恐怖”,谁敢支持一下特区政府、讲特首几句好话,谁就倒霉,就会受到种种无中生有的谩骂与攻击,甚至“狗仔队”日夜跟踪让当事人全家不得安宁。 社评指出,如果政制发展背离了基本法规定的各阶层共同参与、均衡兼顾的原则,出现“激进民主”的全面直选,政制设置失去平衡,无法确保各阶层、界别共同参与,个别政治利益集团横行,则特区的稳定繁荣与发展将会受到致命的打击。 香港《商报》的社评说,实现“民主”的途径和道路很多,采取什么样的“民主”形式,走什么样的“民主”之路,从来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应该因地制宜地作出选择。 社评认为,虽然“民主”作为一个政治口号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因为人们通常接受到的信息是,在纯粹的直选民主体制下,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可以达到一种理想的和谐。但事实往往不尽如人意,甚至事与愿违,那些不成熟或急进的“民主”给人们和社会带来的往往是冲突、动荡甚至是流血和战争。 还有香港媒体评论说,普选未必是解决政制争拗的最好方法,可以考虑改善选举委员会的产生办法,如将提名和选出特首的选举委员会名额扩大等,这样可以反映大部分香港市民的愿望。 相关专题:重温邓小平“一国两制”讲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