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飞旋华尔兹 轻舞翩翩绕百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4日00:39 城市快报 | |||||||||
津门飞旋华尔兹 轻舞翩翩绕百年 记者张博/城市快报
华尔兹舞步轻盈 天津人热衷慢三 当历史的车轮缓缓地驶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天津城出现了一种新生事物,那就是西方人在租界开始举办一些舞会。这种舞会不比中国传统的舞蹈,而是男女二人共同协作完成,就是现在所说的交谊舞。这种舞会的形式是何时传入天津的,目前已经无从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上海在1897年举办第一次舞会后,这种舞会肯定会传入天津,因为当时天津人的崇洋风气很浓,作为展示近代文明的橱窗,天津当然也少不了这样的西洋景。 于是,夜晚华灯初上时分,在天津的英法租界里的俱乐部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西方人在这里举办交谊舞会。当然,天津上层的官绅是少不了要被邀请的。不过,这种西洋景他们还不太习惯。舞场的布置要十分考究,地板要用蜡磨光,对灯光的要求更是严格,光怪陆离,西方的乐队为之伴奏,随着音乐轻声响起,舞场中的人慢慢多了起来,随着音乐的节奏“蹦嚓嚓”,慢三步是非常受欢迎的一种舞姿。于是,天津开始牵手华尔兹,轻盈的舞步成为当时上层社会社交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 男与女授受不亲 交谊舞乐而不淫 这种舞蹈方式在刚刚传入天津的时候,难免要受到一些影响。受过传统教育的人士,有一种严格的传统观念,“男女授受不亲”,中国男女很忌讳身体上的接触。 从目前专家们掌握的素材来看,没有多少天津人对交谊舞看法的文字材料。但从当时中国驻外使节的一些记述上看,国人对交谊舞并不排斥,虽然交谊舞这种形式与中国传统观念是格格不入的。 天津人当时并没有拒绝交谊舞,而是十分热衷于跳交谊舞。据天津市国标交谊舞协会副会长齐兰介绍,当时天津有许多比较高级的舞厅,专门供跳舞,如仙乐、胜利、凤凰厅等等,国际俱乐部在当时是非常高档的交谊舞厅之一。齐兰介绍,国际俱乐部舞厅里面的地板是专业的木质地板,有弹簧地板之称,这种地板让舞者可以轻松跳舞,身体不受伤害。 舞蹈课传入天津 培训班短期速成 当时的天津城,有许多外国人开办的各种学校。在这些学校中,一些西方的社交礼仪方式是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之一。这样,交谊舞在这些学校的学生中得到了普及。舞蹈可以列入体育课,也可以单独列为一种社交礼仪课中。 舞蹈能培养人的灵活性,锻炼人的反应速度和身体的协调性,更能训练人对于体态美感的感受力。当时的中国,不仅仅在天津有这样的课程,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地的学校中,都开设有这种课程。这一现象为交谊舞在学校的普及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据齐兰介绍,当时天津还有许多培训跳舞的短期班,能够开这种班的人,大多是当时天津各大舞厅的常客,因为是跳交谊舞的行家里手,所以,就能够开短期培训班,让一些喜欢跳交谊舞的人能够在短期内学习一些基本的舞步。齐兰对记者说,“交谊舞从西方传入天津后,随着西方音乐的发展,舞步也出现了多种方式,主要有,华尔兹舞(waltz),也称‘慢三步’;维也纳华尔兹(Viennese waltz),也称‘快三步’;狐步舞(Foxtrot),也称‘福克斯’等等。” 交谊舞步进津图 当然,交谊舞这种社交形式能够传入天津,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种西方的社交礼仪能够得到认同,它传入天津的路线图至少经历了三个阶段。尽管每一个阶段对天津的影响力度不尽相同,但对于交谊舞传入天津的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 出国应邀看舞会 书写见闻飨亲朋 19世纪后半叶,古老的中国第一次派员到西方出访,后来又按照近代的外交礼仪向欧美国家派驻公使。这些人经常接触西方的事物,在他们的记述中,经常可以看到有关交谊舞的情况,而按照清政府的规定,这些的日志或是工作笔记是要回国后上交留着检查用的,有的人则把自己游历经历刻印成书,在亲朋中传阅。 中国第一个由官方派出的使团,是斌椿1866年率队赴欧洲游历的使团,他在欧洲国家就被邀请参加宫廷舞会。虽然,对于这种西洋景,斌椿从未见到过。但他如实地记载了当时所看见的宫廷舞会的盛况。在一场舞会中,男男女女在一起跳舞要跳十多次,穿戴五色璀璨,光彩夺目。两年后,中国第一个外交使团蒲安臣使团中志刚在法国被邀参加舞会,他对交谊舞的认识深入了一步,认为那是西方人的一种风俗,具体场面则是“男携女手,进退有节”。 与斌椿同时出访的张德彝还将看到的西方化装舞会的场面记述下来,那是在英国,当时参加舞会的有数百人,每个人的打扮都非常有特点,有的男子扮成黑人,有的穿着送信人的服装,也有的衣着苏格兰古装。女子打扮就更有意思,有的打扮成老人,有的扮成仙女,也有的人用墨水点在脸上,在乐队的伴奏下,翩翩起舞。 影响指数:★★ 快报解析:作为清政府官方派出的出国人员,他们最先受到了西方文明直接的冲击,也是对各种西方新鲜事物感受最深的一个群体。他们中有的人参加过宫廷舞会,有的人参加过私人的舞会,对交谊舞这种社交礼仪,没有更多的批评,尽管这与中国传统的孔孟之道“男女授受不亲”有所不同。他们在国外的经历必须写成各式文体的书,以向清政府汇报,但他们如实地记载舞会的场面,为国人了解这种社交礼仪提供了一个信息来源。天津当时是可以阅读到这些书籍的,但这仅仅提供了一种书面文字,没有任何的感性认识。对于交谊舞传入天津的影响在于他们告诉人们有这样一种社交方式。 西方舞家进中华 观者疑似处瑶台 1896年6月,虽然是盛夏使节,申城却热闹异常。这一年,法国舞蹈家维多理亚非利来华演出。观看了这场演出的人士,对西方舞蹈的认识和赞誉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当时的《申报》对这场舞会做了非常详尽的报道,对舞蹈家的舞姿和着装赞口不绝。毕竟这是国人在自己的国家观看到与中国传统舞蹈相差很远的舞蹈,西方舞蹈家华美的衣裳,佳妙的舞态给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申报》的记者还极其夸张地说:“故观者神摇目眩,几讶彩云万朵,降至瑶台。”甚至不忘用李白咏杨贵妃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诗句来赞誉这场演出。 就这样,通过《申报》的报道,西方的舞蹈在读者心目中,产生了一种良好的接受心理。以华尔兹等为代表的西方交谊舞,在这个时候逐渐传入进来。到了20世纪初,西方国家的舞蹈团体、西方商人和旅华外侨都将各种交谊舞传入到津沪等地。 作为一种近代的社交礼仪方式,跳交谊舞很容易被国人接受,尤其是像上海、天津这样的城市,西方式的生活方式已经能够被许多年轻人接受。 影响指数:★★★ 快报解析:如果说,国人从中国驻外公使的笔记中,对交谊舞这种社交礼仪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阅读阶段,那么,西方舞蹈家来华表演舞蹈则使得国人对交谊舞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尽管这些舞蹈家是在上海表演,但相信,当时的天津已经或多或少地能够有所耳闻,甚至有些在上海经商或是读书的天津人会亲眼目睹西方舞蹈家的风采。这种形式对于天津人跳交谊舞的影响要比驻外公使的记述大得多。这也使得交谊舞入津的路线图日渐清晰。 沪上首次办舞会 津埠乐曲跟上来 1897年11月4日,上海洋务局,彩灯300盏悬挂在大厅的顶部,一切显得都是那么富丽堂皇。鲜花盆景衬托下的舞台背景显得更加金碧辉煌。在舞台有一座临时搭建的平台,上面已经坐着西洋乐队,500多位来宾步入大厅时,场面空前。地板上能够照出人影来,原来细心的主办者已经用蜡将地板磨光,就是为了当天晚上举办的盛大交谊舞会。 这是国人第一次举办交谊舞会。应邀前来的主要是在沪的外国人、清政府的官员和社会名流,参加舞会的中国人在这次舞会上破天荒地携带家眷而来,但按中国人的习惯,在舞会中专门开辟了一个房间,供这些女眷们休息,并在窗前用旗子遮挡住了。洋务派官员陈季同的女儿因为懂得法语,与西方人用法语交谈,备受注目。 这场舞会不仅仅给中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连到会的西方人也认为舞会的布置是中西合璧。尤其是参加舞会人的衣着更是令人眼花缭乱,西方女士靓装艳服,中国官吏穿的缎套花衣。这场舞会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两点才结束。 国人第一次举办的交谊舞会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有人还投书报纸,对西方人每到夜间,男女聚集在一起以跳舞为乐的现象提出了批评,认为这是一种陋习,而当时报纸的回答则对舞会持有肯定的态度,称“西人光明磊落,脱略为怀,虽男女聚会跳舞,乐而不淫,与中国之烧香赛会,男女混杂,大有天渊之别。” 这场舞会也为其他城市接受交谊舞提供了一个样板,不久之后,天津等地的交谊舞会就开始举办,让交谊舞社交礼仪方式广为人知。 影响指数:★★★★ 快报解析:同为通商大埠,同样地能够直接感受到欧风美雨,同时能够接触到各种西方新鲜事物,近代中国津沪两地成为当时中国一南一北两个近代文明传播的重要基地。从当时报刊上看,从诸多学术论著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信息,晚清天津城经常能够看到其他城市所没有的西洋景,甚至可以说,上海还没有出现的事物,在天津已经开始被人所接受。因此,国人在上海举办的这个舞会应该对天津有所刺激,交谊舞传入天津的路线已经十分清晰,应该在这次舞会后不久,天津人已经开始牵手华尔兹。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