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6日00:35 城市快报 | |||||||||
南开大师 文/陈丽娜薄晓岭张国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悠悠岁月,百年南开,这样一些名字至今仍在熠熠生辉———姜立夫、陈省身、吴大猷、曹禺、梁启超、范文澜、老舍、刘东生、竺可祯…… 大师筑就了南开最厚重的根基。“毕生做学问,寒暑育英才。”是他们擎起了南开的一片天空,同时也与南开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那样的峥嵘岁月,与南开一起度过:无论是在初创时期的私立南开,还是在日军炮火下的一片废墟;南开也因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大师们心中的圣地:无论是在西南联大,还是改革开放后的新南开。他们以出众的才华和甘为人梯的品格在南开的历史画卷中留下了璀璨的一笔。 呕心沥血,教诲谆谆,大师们完美的人格魅力、不屈的奋斗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杰出的学术成果,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南开学子,同时薪火相传,使南开园里人才辈出。 微分几何之父陈省身 “把中国建成数学大国” 1942年,陈省身用独特的方法完成被视为“现代微分几何出发点”定理的内蕴证明,成为整体微分几何的一个经典定理;1945年,发现著名的“陈省身示性类”,对整个数学界乃至理论物理的发展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陈省身获得1984年度沃尔夫奖,成为惟一获此殊荣的华人数学家。他还三次应邀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演讲,并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和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曾获前美国总统福特颁发美国国家科学奖章,曾获罗巴切夫斯基奖章等。 1994年,陈省身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他在《怎样把中国建成为数学大国》的演讲中提出:“愿中国的青年和未来的数学家放大眼光展开壮志,把中国建成为数学大国!” 1911年10月28日,陈省身出生在浙江嘉兴的秀水河畔。1926年,年仅15岁的陈省身考入南开大学,四年的大学生活使他确立了终身的理想———献身于数学事业。 1935年,陈省身从德国汉堡大学博士毕业之后,赴法国师从微分几何学泰斗嘉当,从此开始整体微分几何领域的开创性工作。 1942年,他用独特的方法完成被视为“现代微分几何出发点”定理的内蕴证明,成为整体微分几何的一个经典定理;1945年,著名的“陈省身示性类”问世,对整个数学界乃至理论物理的发展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1946年,发表重要论文《大范围微分几何的若干新观点》,确立了他现代微分几何奠基人之一的历史地位。 由于在整体微分几何上的杰出工作,陈省身获得1984年度沃尔夫奖。到1990年为止,世界上仅有24位数学家获得过沃尔夫奖,陈先生是惟一获此殊荣的华人数学家,被誉为“微分几何之父”。 20世纪70年代,身在美国的陈省身功成名就,但他依旧心系祖国。经过他和时任南开大学副校长的吴大任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985年建成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并受聘出任所长。1998年,他捐出100万美元建立“陈省身基金”,供南开数学所发展使用。同时还留下遗嘱:将遗产分配由一分为二(给两个女儿)改为一分为三,加上南开数学所这个“新生儿”。 这就是一个终生热爱祖国、热爱数学的老人的情怀。 2003年,在陈先生的倡议下,由国家投资1.3亿建设的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大楼在南开大学破土动工。陈先生曾说过:“这座‘世界数学中心的第一’的中心就是我们达到国际水平的希望所在,这里将成为我国未来冲击世界数学中心地位的桥头堡。” 尽管一生成就显赫,但心里最牵挂的,还是祖国和母校。2000年,他回到了令他魂牵梦萦的母校———南开大学定居。 中国物理之父吴大猷 “南开十年决定了我一生” 被誉为“中国物理之父”的世界科学巨匠、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先生(1907—2000)是天津南开中学、南开大学毕业生,又曾执教于南开大学,在南开整整生活了10年。 吴大猷科研成果蜚声国际,他还培养了包括2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无数物理学精英,为中国科学发展z做出了重大贡献。由于其诸多杰出贡献,他一生屡获殊荣:1949至1963年任加拿大国家研究院理论物理组组长,1957年被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1967年获Chai-Hsing基金奖;1984年获菲律宾拉蒙·马格塞奖;1991年被授予密歇根大学荣誉博士,1992年被南开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吴大猷在回顾往事时说,我在南开中学受到基本训练,在南开大学受到科学入门的训练。在南开的岁月“是性格、习惯的形成,求学基础的训练的重要时期……这十年决定了我这一生的为人和工作。” 在南开大学学习期间,吴大猷师从著名物理学家饶毓泰教授,1929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并以其学习成绩“极其杰出”而被留校任物理教员,讲授近代物理学和高等力学两门课程。他一面教学,一面研读古典力学、量子力学,并抽暇兼任南开中学和南开女中的物理教员。1931年9月前往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系求学,结束了长达10年的南开生活。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吴大猷曾归国执教于北京大学及西南联合大学,培育出了一大批一流科学家,可谓桃李满天下。 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吴大猷到密歇根大学任客座教授,从事原子核物理学研究。1949年秋,他受加拿大国家研究院之聘主持理论物理组工作,直到1963年。1963年秋,吴大猷辞掉加拿大国家研究院的职务,去纽约布鲁克林理工学院任教。1965年秋,他又转到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任物理学和天文学系主任,经过几年的努力,使该系的教师阵容和科学水平大为改观。1978年从纽约大学退休后居住在我国台湾省。 1986年,年近八旬的吴大猷用英文撰写了上、下两册《量子力学》。1988年开始,他撰写了《物理学的发展史及哲学》等。 化学泰斗杨石先 “南开大学开从事科研之先河” 在农药化学和有机磷化学研究领域,杨石先(1897~1985)先后发表了《有机磷杀虫剂的研究》(1-8)以及有关植物刺激剂、杀菌剂研究的学术论文40余篇,研制了杀虫剂久效磷、除草剂燕麦敌、杀菌剂、叶枯净等十几种新农药;并著有《有机磷化学进展》,译有《国外农药进展》等专著,为我国农药科学发展进行了开拓性工作。 杨石先首先在我国倡导并实践有机农药化学研究的方向,着手研究当时国内尚属空白的有机磷化学。1962年,他创建了我国高等学校第一个化学研究机构———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继有机磷化学研究后,又开展了有机氟、有机硅、有机硼、金属有机化学等新领域的研究工作,填补了我国化学学科中的一个又一个空白。 1923年,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化学专业硕士学位的杨石先,走进了待遇微薄的私立南开大学,这成为他潜心追求“教育救国”道路的起步之地。在南开大学,杨石先和邱宗岳教授通力合作,担负着全校化学课的教学工作。他提出以有机化学为重点的发展方向,并与邱宗岳教授一道,从国内外聘请了多位专长有机化学的教授来校任教,为南开化学系后来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奠定了基础。 杨石先经常强调,同时注重教学和科研是南开大学的优良传统。他说:“南开大学在解放前就开国内大学从事科研之先河。” 1955年杨石先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委员(院士),1957年任南开大学校长。在主持学校工作期间,他一方面用科学家的严谨态度从事学校领导工作,一方面不懈地进行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杨石先除担任南开大学校长外,还是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五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协副主席、天津市科协主席、中国化学会理事长,身兼数职,工作繁重不言而喻。 1985年2月19日,德昭学界的一代宗师、科坛巨星杨石先与世长辞。 中国话剧第一人曹禺 “南开新剧团对我影响最深” 20世纪30年代,中国剧坛诞生了一位年轻才华横溢的杰出戏剧家。他就是曾就读于南开学校的曹禺,年仅23岁就以《雷雨》名震中外。《雷雨》问世震惊了中外剧坛,它不仅宣告了一个话剧家的诞生,也宣告了中国话剧新时代的开始。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原籍湖北潜江县。幼时的曹禺好读书,在戏迷母亲的影响下从小受到戏剧艺术的熏陶。 1922年秋,12岁的曹禺进入南开中学读书。南开丰富活跃的课外生活,尤其是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南开新剧团深深地吸引了他,曹禺很快就成为南开新剧团中的积极分子。在这里,他遇到了恩师张彭春。在张彭春的指导下,他开始初试戏剧创作并刻苦钻研戏剧知识理论。1928年,曹禺入南开大学政治系。1933年曹禺完成了酝酿于南开、创作于清华的处女作《雷雨》。 曹禺是中国话剧史上继往开来的作家。他继承了先驱者们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精神,同时广泛借鉴和吸收了中国古典戏曲和欧洲近代戏剧的表现方法,把中国的话剧艺术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的《雷雨》成为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曹禺的作品,使话剧成为真正的综合性艺术。 在曹禺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他写出了一系列闪耀光彩、震动文坛的戏剧作品,《日出》、《原野》、《北京人》、《家》、《胆剑篇》……为我国的戏剧创作和话剧运动做出了划时代的独特贡献。特别是《雷雨》和《日出》是50多年来演出场次最多的剧目,同时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上演。 史学大家范文澜 “在南开心情非常愉快” 范文澜与郭沫若并称为我国历史学领域开国一代的两位大师。他的《中国通史简编》、《中国近代史》等论著,是我国学术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论述中国历史的开创之作。 范文澜(1893—1969),字仲纭,浙江绍兴人。1917年6月毕业于北京大学人文本科国学门。1922年下半年,应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先生热情礼聘,范文澜遂赴天津南开中学任国文教员,后兼任大学部国文课程,自1925年起被正式聘为南开大学教授。 在南开的5年,是范文澜学术上渐趋成熟的阶段。1925年,应顾颉刚之约加入了以编辑、出版中国古代典籍为宗旨的“朴柱”(社址在北京),与京津学术名流相往从。同年10月,由天津新拉印书局出版的《文心雕龙讲疏》一书,便是范文澜积年专究经史文学的最初成果。1929年,在《讲疏》的基础上,范文澜后又撰成《文心雕龙注》,世称有关《文心雕龙》的辑注中,“以范注最为详备”。 刚过而立之年的范文澜,便以其笃实的作风和功底,渐渐在国内文史学界崭露头角。然而国家的危乱、民族的衰落却容不得他沉心于学术天地,强烈的爱国思想和经世意识驱使他去关注眼前的现实世界。1926年秋,在中共天津地委的鼓励、帮助下,范文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南开大学学生党支部生活,由一名与世无争的书斋学者逐渐成长为一位坚强的共产主义革命斗士。 文化大师陈序经 “我是一个资料员” 陈序经(1903-1967),广东(今海南)文昌县人,现代著名社会文化学大师,社会历史学家、教育家。 陈序经是我国现代文化思想史上的大师,学贯中西,对历史学、政治学、社会文化学、经济学、教育学、法学、民族学都有精密的研究并多有独到的见解,其中成就卓著、影响最大的是他的历史学、社会文化学著作和高等教育思想。他毕生奋志力学,勤勉笔耕,著述丰硕,专著43种。百万字著作《匈奴史稿》,是到目前为止有关匈奴历史研究成果分量最大、资料最多、涉及面最广、学术水平较高的一部著作,填补了我国匈奴史研究的空白。他的《东南亚古史研究》八种,开创了国人全方位探讨东南亚古史之先河,也使他成为中国学术界全面研究东南亚古史的开拓奠基者。 陈序经大学毕业后,于1925年赴美伊利诺大学攻读政治学与社会学,获博士学位。1929年赴德深造,在柏林大学研究政治学、主权论及社会学,后转到基尔大学世界经济研究院研究国际公法。 学成归国的他开始了执教生涯,任教于广州岭南大学社会学系,1934年接受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聘请任研究教授,其后又历任西南联合大学法商学院院长、南开大学教务长、岭南大学校长、中山大学副校长、暨南大学校长和南开大学副校长,1956年被评为一级教授。他大半生供职于南开,最后逝于南开大学副校长任上。 陈序经教授对文化学和中西文化学的比较研究,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化思想界,也产生过重大影响。在联大社会学系,正式开设了当时绝无仅有的“文化学”课程;他所讲授的“社会学”特别着重文化,与清华的正统学派、北大的唯物学派鼎足而三,造就了南开的文化学派。 经济学名家何廉 “讨论中国的经济问题最重要” 何廉,湖南邵阳人(1895-1975),著名经济学家。1919年赴美留学,获耶鲁大学博士。是国内最早引入市场指数之调查者和我国最早重视农业的经济学家。他在南开的研究课题之一是着手编纂“天津物价和生活指数”,编制了在当时极具权威的南开物价指数,开了历史之先河。 1926年回国后何廉受聘来到了南开大学,任商科财政系和统计学教授。在他教育生涯中,无论是教学、研究、管理、改革都立足于中国经济。 1930年春,受张伯苓托付,何廉将商学院、文学院经济系和社会经济研究委员会合并成立了经济学院,1934年改为经济研究所,从1935年招收第一届研究生到解放前11届,一批批具有真才实学的高级经研人才在这里成长,足迹遍及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被公认为“研究中国经济之权威机构,其出版物驰名全球”。 何廉执教南开以来,率先倡导开展中国社会经济的研究,带领并组织研究人员研究中国物价统计,编制并公开发表各类物价和生活指数,受到国内外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独开风气之先”。 教学中国化是何廉始终关注的问题之一。作为推进教学中国化的先行者,他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编写上都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运用中国经济历史和现状的实例来阐述《财政学》原理;“第二课堂”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等。在研究生教育上,主张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实际及能力的培养。他主持的经济研究所成批地招收研究生以及注重实地调查、理论联系实际地培养高级经济人才的做法,对30年代乃至以后的大学教育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