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中韩端午之争:尽快立法保护传统节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7日03:30 时代商报 | |||||||||
专家直言中韩“端午申遗”之争 辽宁大学民俗学教授乌丙安昨日接受本报专访 韩国准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一事,近日被各大媒体关注。昨日,就此,本报专访了辽宁大学民俗学教授乌丙安老师。乌丙安教授认为,中国不仅仅有端午节,更重要的是要自己重视起来,立法保护传统节日。乌教授说他个人不排斥韩国申报,因为这不影响我国的申报,他只是希望能够督促国家早日行动。
相关申报工作还是盲区 乌丙安教授说,去年1月份,他被国家文化部聘请为全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负责民俗,如传统节日、庙会、婚丧嫁娶等。今年3月他收到韩国邀请,参加“江陵端午祭”(音)学术讨论会,同时他从韩国朋友那里得到准确消息,韩国准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于是,他就给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发出一份急件。 乌丙安教授介绍,文化遗产分为物质类文化遗产和非物质类文化遗产。如北京天坛和山东孔庙等为不可移动的自然物质文化遗产,这部分已引起国家的重视。但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申报工作还是个盲区,中国目前仅申报了两次,第一次申报了19个,第二次是28个。这与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极不相称。作为全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的成员,乌教授说,他写这封信的目的是想呼吁各省一起来好好过“端午节”,保护好“端午节”。 文化遗产应为世界所共享 乌丙安教授说,现在他每天都能接到上百个询问此事的电话,但人们更多的只是关注事件本身,却忽略了中国目前有上万个文化遗产急需保护。乌教授说,中国除了端午节,还有重阳节、清明节、中秋节,但这些节日却正在一点点地被淡化,甚至有的青少年根本不知道这些节日应该怎么过。乌教授说,文化遗产的最大意义在于它是民族精神的表现。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后,就会成为世界的文化遗产,为全世界所共享。人类越来越文明,文明是人类历史各代创造的,每个民族都为人类走向文明做过贡献。 一定要还端午节本来面目 乌教授说,现在大多数年轻人喜欢过“洋节”,那是商家炒作的结果。比如“圣诞节”,中国人就过歪了:满街吃,满街逛,满街闹。而西方人过此节却是很文明的:互送鲜花、祝福和鼓励。但中国对传统的节日缺少挖掘和引导,让人觉得过传统节日没意思,而传统节日有着许多有意思的内容。端午节在中国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其前身是“端阳节”,每年农历5月5日之时,天气转暖,阳气上升,阴气下降,各种疾病开始活跃,瘟疫流行,所以要熏黄酒,戴装有香草药的针绣荷包,或在门口插艾蒿,以此防病避邪。而多年来报纸书刊上介绍端午节的来历时,总是只讲它是一个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结果在相当长的年月里,人们不了解端午节的真实内容和全民防疫健身的内涵,逐渐失去了美好的传统文化记忆,从整体上冲淡并损害了一个全民共享的祝福祝寿、企盼吉祥的美好节日。对此,应当恢复它两千多年来的防灾祛病、祈求健康长寿的本来含义,抢救并保护其原汁原味的文化形态。如果把这些传统内容加进节日中,比如朋友之间互赠香包,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喜欢,卖香包所带来的市场效果也一定会很好。 尽快立法保护传统节日 乌教授说,韩国也经历过对文化上的“崇洋媚外”时期,但韩国已经警觉了,现在人家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就做得非常好。日本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都非常好,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许多负责人都是日本人,因为人家这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而且韩国从1915年,日本从1960年,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文化遗产保护法规。乌教授说,我们不应为申报而去挖掘文化,而应当真正地重视起来。同时他对《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法》(草案)今年没列入日程及讨论通过表示非常遗憾。主任记者 张焕兴 记者 冯岚 相关专题:湖南保卫端午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