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民周刊专题 > 正文

以文学的名义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4日10:19 新民周刊

  撰稿/燕 舞

  5月的第三周,97岁的同济大学举办的首届“作家周”迎来了著名作家余华、苏童、莫言、余光中。“作家周”得 益于中文系主任马原的人脉,但“老马”也不忘强调上海本身的魅力,“那些作家可能会说是因为马原才来,但马原的同济在 上海,如果在我们辽宁锦州可能就是另外一回事。”“老马”还想真正让学生受益,“学生时代能够见到大作家,对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迷住男人的数码武器
命运我把握 好运不错过 注册财富会员人人得奖
年轻人也 是难得的机会,在他们记忆中将是一种美好的回忆。也许一生只有一次机会见到大作家,这种机会不是任何一个学校的学生都 有的。复旦可能有很多这样的机会,但我们同济也有。”经典性和前瞻性是他邀请作家的标准。

  余华“活着”

  5月17日晚,余华以《小说家和我们这个时代》的演讲拉开了“作家周”序幕。余华结合鲁迅的《孔乙己》和《风 波》谈着他激赏的“一下子切中要害”,这个晚上他最鲁迅的做法是出人意料地用半个小时结束了自己的演讲,比之前领导轮 流致辞的时间还短。余华也不时幽默一下,讲起签证官羡慕他认识巩俐,不讲英文而顺利办好全家赴美签证。狂热的听众在名 人故事中分享着文学以外的东西,被张艺谋改编的《活着》较之代表“暴力美学”的《现实一种》而更多被人提及。在12年 前马原拍摄的《中国文学梦》中,余华年少气盛:“中国的读者他们为什么不可以来迎合我呢?如果他们来迎合我的话,中国 读者会有出息的!”当年的豪言壮语被提问的女生声情并茂地朗诵,并尖锐地追问:“您觉得今天的中国读者有出息了吗”, 只是余华自己忘了这句旧话。

  太多的人挤进演讲现场,太多的人想提问,余华在最后给大家一个美好的承诺,“马原在这儿,我恐怕明年还得来。 ”马原在随后的宵夜中趁热打铁邀请余华担任同济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

  小说家存在的理由

  20日下午,苏童和马原尝试给出“小说家存在的理由”。苏童言简意赅,“小说家存在的理由比写作存在的理由要 宽泛些,不光是个简单的市场供求关系的问题。它跟艺术家存在的理由相通。任何时代都有这么些人从事经济生活、物质生产 之外的活动,所谓形而上的,它的需要也是被历史验证的。文艺永远会存在。”

  “文学与人文关怀”大型文学对话会在20日晚把“作家周”推向高潮,沪上批评家陈子善、张闳、王宏生、张新颖 也都来捧场。在余光中发言后,“全球化进程中如何捍卫汉语在英语面前的尊严”,成了中心话题。偌大的“一·二九”礼堂 “站无虚席”。门外没票的听众执意要进入会场,和保安僵持了一个半小时还不愿离去。一位从松江建筑工地远道而来的蒋先 生,抱着《苏童文集》诉说着自己怕影响会场纪律而特意没带手机的虔诚。“苏童迷”蒋先生在黯淡的月光下悻悻地离去,学 的酷爱无门以物极必反的形式表现为无奈的自嘲。

  上海文学

  21日,余光中《诗与音乐》、莫言《读图时代小说如何继续》两场讲座为“作家周”画上句号。《收获》副主编程 永新认为当前的文学缺少秩序、理性,读者阅读缺少引导,被冷落的优秀作品需要扩大宣传。他援引了一位老同志的提法:“ 增强文学在城市文化中的影响力”。受访的作家们几乎都高度赞扬了《收获》和上海的代表性作家王安忆、陈村、孙甘露等。 马原批评了上海市民文化的过于发达,“纯粹上海出的话剧、电视剧、电影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还不是太多。上海滑稽戏特别 有市场,但不能传到全国去,与我们东北小品就不能比。你看东北小品基本统领全国。这些有文学基础发挥作用。”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
陈水扁“5-20就职”
飞人乔丹2004中国行
日本首相小泉二度访朝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首届中超联赛 汤尤杯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