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东方周刊:全球扶贫大会中国缘何脱颖而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5日09:49 瞭望东方周刊 | |||||||||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许瑛/上海报道 中国经验给全球扶贫事业启迪的并非只是微观层面的解读,更重要的是政府在宏观层面的掌控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哪一个在消除贫困中能得到高分?这是5月25日至27日在上海
减少全球贫困人数一直是国际社会努力的方向。截至2003年,发展中国家基本达到了千年发展目标中的减贫标准,即1978年至2003年,亚洲发展中国家共同将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一半以上。 这一成就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的贡献。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在2002年的一次中国之行后,提议在实行社会主义的中国召开一个让各国分享扶贫经验的大会。 中国缘何脱颖而出 上海全球扶贫大会提交的70个扶贫案例中,中国占了8个。 事实上,中国经验给全球扶贫事业启迪的并非只是微观层面的解读,更重要的是政府在宏观层面的掌控。 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研究员康晓光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中国扶贫成效显著,是因为“中国政府作为一个非西方式民主的政府,它承担了扶贫的全部责任”。 中央政府的政策和措施起到了明显作用,例如,1978年开始的农村经济改革,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几年间减少了1亿贫困人口;1994年,国务院制定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成为中国第一个有明确目标和方向的扶贫行动纲领。经过7年努力,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3000万人。 “在西方式的民主国家,政府难以做到这一点。”康晓光说,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日本在70年代才提出向贫困宣战,它们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比中国90年代中期还高十几倍。 “在总体人均收入很低的情况下,中国提出了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的目标,这在世界上是惟一的。”康晓光说,“基于社会主义的理念,中国政府承担了西方式民主国家政府不可能承担的所有责任。” 在亚洲,和中国一样同属于社会主义国家的越南,在反贫困上也取得了很大成绩。据世界银行的数据,1993年越南58%的人口处于贫困状态中,而到2002年,这个数字下降到了29%。 西式民主不适合扶贫? 以联合国界定的每天1美元的贫困线生活水准计算,全世界超过三分之二的贫困人口居住在亚太地区,而这些贫困人口的70%都集中在中国、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和印度尼西亚5国。 这些国家中,除中国以外,其他国家都曾经是英国殖民地,并沿袭了英式民主制度。 这种原版拷贝的西式民主对所在国的扶贫事业没有产生太大积极作用。例如在有“东南亚新民主典范”之称的菲律宾,2001年,约有38%的菲律宾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到2003年,这个数字已增加到40%。 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西式民主制度国家,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但贫困问题比中国严重得多。目前印度国内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每天1美元)的人口有30%-40%,文盲率也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曾经去印度旅游的梁小姐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印度的穷人太多了,到处都是乞丐。坐在火车上,可以看见铁路沿线绵延几公里的贫民窟,都是些用破塑料布、碎砖头和木棍之类的东西搭建的。”令人担忧的是,印度政府还没有明显的能力直接地把解决贫困问题提上日程。 5月13日,印度大选揭晓,瓦杰帕伊被迫辞职。英国路透社在分析印度人民党失利的原因时表示,是印度贫困地区的广大选民给了瓦杰帕伊政府严厉的惩罚。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傅小强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印度沿袭了英国殖民时代的民主制度。这一制度对于印度来讲,是超前了,由于经济还没有跟上,在很多地方产生很多障碍。” 这种超前的西方式民主体制让印度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关注于利益集团的利益,忽视穷人的利益,于是在印度的社会中产生了更多的“新贵”和“新贫”。 在康晓光看来,“多元利益集团认为,在民主程序下他们所从事的一切活动都是正义的,所以比较多地为各自的利益集团牟利,很少顾及穷人的利益。” 同时,西方式的民主容易使一些经济基础还不太好的国家社会不稳定,让这些国家更难以解决贫穷问题。南亚的孟加拉国,早在1971年独立时就制定了西方议会民主制度,但由于国内矛盾不断,政局长期不稳。直到今天,孟加拉国仍有一半人口处于贫困中,属于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此外,原版的西式民主制度还给这些经济还不够发达的国家带来很大的浪费。就拿选举而言,某种程度上这种政治游戏就是“烧”纳税人的钱。据《印度时报》5月8日报道,最近37年内,仅印度政府花在选举上的费用,就上涨了720倍。1967年政府花在选举上的钱为1800万卢比,而今年估计所花费用高达130亿卢比(1美元兑换44卢比)。 中国经济生活中的“特色民主” 有趣的是,在微观的方面,中国正进行着一场有着自己鲜明特色的、自下而上的基层民主建设,以此来发展经济、解除贫困。现在,这种基层民主建设正从村、乡、镇等各级政府向上发展。 村民选举中出现了一个趋势:一些“经济强人”、“技术能人”、“致富带头人”走上了领导岗位。例如,陕西省华县金堆镇石可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冯婉君,非常有经济头脑,自己的日子过得很富裕,在被村民选为村主任的几年里,她把这个有着70多万元外债的矿区穷村变成了渭南的“小康示范村”。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员唐兴走过中国很多贫困地区,他认为,在减贫工作中,中国政府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但也要看到,中国实行的基层民主建设对减少农村贫困人口有着积极作用。 贵州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礼全说:“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对民主的认识逐渐深入,特别是市场经济发展起来以后,老百姓对民主的理解与参与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但他同时表示,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尚未解决温饱的近3000万贫困人口现在主要分布在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比较差的地方。在这些地区推行基层民主建设非常困难,反过来民主所起到的作用也非常有限。 中国政府主导下的扶贫 在1981年-2001年间,中国的绝对贫困人口从6亿多人减少到2亿多人,几乎和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同期所减少的总数相等,绝对贫困人口比例从64%降低到17%。 中国在扶贫方面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例如中央政府制定统一的计划并成立专门的扶贫开发机构以保证计划的推进,通过优惠政策减免贫困地区税收,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包括开展省际的对口支援,以及发挥民营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等。 相关专题:瞭望东方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