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名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1日14:12 城市快报 | |||||||||
大园·小园·野茶馆 谭汝为 在南运河南岸、芥园西道以北,有两个相毗邻的区片———“大园”、“小园”。初为村落,1403年形成,初名“大郎村”、“二郎村”。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分别更名为
乾隆年间,诗人汪沅在诗集《津门杂事》中写有《小园》:“重红复翠接村畦,此屋都居花太医;剧爱木园蜂蝶闹,蓝舆日日挂遍堤。”小园、大园与芥园相距不远,“居人以艺花为业”。当年此处以南运河的水光帆影为背景,遍野鲜花,姹紫嫣红,旖旎风光堪比江南。因而大园、小园与芥园一带遂成旅游胜地。文人墨客多沿南运河堤岸往返于大小园与芥园之间,“小园香径独徘徊”,览物采风,觅句吟诗,盘桓应和,以抒雅兴。 家居芥园附近的落拓秀才张问荷,为适应游人之需,在芥园大堤西端附近开设了一家简陋的小茶馆:一间土房,几张桌凳,粗瓷茶具,“野”味颇浓。其经营理念尤为奇特———以茶会友为宗旨,非专为赢利也。茶馆座上客,多为骚人词客。设猜灯谜、对诗联等文字游戏,优胜者由茶馆奖赠书画文具,以资助兴。茶馆本无字号,又在露天野外,故俗称“野茶馆”。传说津门著名诗人梅宝璐曾来此品茶,与茶馆主人联句取乐,忽刮大风,梅起身欲走,主人欲挽留之,遂以“风起何妨”四字征求下联。宾客沉吟之间,小雨淅沥而下,梅宝璐顺口对曰:“雨来散矣。”博得满座击节,主人大喜,告知拟以“雨来散”作为茶馆字号。梅宝璐亦欣然题写了“雨来散”牌匾,挂于土墙之上———遂使这家小茶馆遐迩闻名。 二百多年前的野茶馆早已荡然无存,但其派生地名却绵延至今———红桥区芥园大堤西端南侧,有一条始建于乾隆四十八年(1782)的“野茶馆胡同”,即由此茶馆得名。1982年郭家胡同并入,1983年拆除。北段现名宜兰里,中段已并入红旗路,南段并入立兴里居民区。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