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青年参考专题 > 正文

2003-2004:中国军事外交年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2日15:04 青年参考

  (编者按:

  6月20日,中英海军联合搜救演习在青岛成功展开,再次掀起了中国和外国军队联合军演的高潮。过去一年,中国 军事外交史上发生了太多值得纪念的大事。2003年10月,中巴联合海上搜救演习;同年11月,中印海上联合演习;2 004年3月,中法海上联合军事演习。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抢注旺铺得超值礼物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夏季房展6.24国贸开幕

  《青年参考》特邀曾经指挥舰艇十几次访问外国与香港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某部参谋长李汉军,讲述他在军事外交 活动中的真实感受。)

  本报特约撰稿李汉军

  (国防大学中青年领导干部班学员)

  去年以来,我国在军事外交上亮点纷呈,中国军队在世界防务合作交流方面充满活力与自信。我国军事外交进入了新 阶段。对此,我有深切感受。我来自海军驱逐舰支队,2002年到俄罗斯海军学院留学。我支队舰艇十几次出访外国与香港 ;接待上百批外军参观;多次与外国舰艇进行海上联合演习。我参加了部分演习。在亲身实践中,我深深感到,以高层互访、 联合军演、专业交流、舰艇互访、派遣维和部队等为主要内容的军事外交,在和平时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巴军演

  先于中印军演

  对外开放前,我军几乎没有正式的对外交流,西方国家和近邻对我军缺乏了解和信任,甚至有疑惑感和恐惧感。我军 被置于国际社会之外。现在,我军与世界上146个国家军队建立了多种联系,军舰互访、专业交流、联合军演等日趋频繁, 我国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如2003年,在中印关系改善的背景下,双方筹划海上联合搜救演习。巴基斯坦在得到信息后非 常重视,立即与中国协调,一定要先于印度与我进行军演。因为军演是一种标志,是国家关系的直接体现。我国考虑到与巴基 斯坦的传统友谊和长期合作关系,就于10月在长江口外进行中巴海上军演,22天后在同一海域组织中印海上军演。

  与核大国联合军演

  我国是个核大国,与其他核大国之间保持良好的核信任是国家对外关系的重要内容。这同样需要军事交流发挥作用。 一般来说,两国间关系走下坡路,最先中断的是军事交流;而两国关系的改善,最迟恢复的是往往是军事外交。可见,军事外 交处于国家总体外交的顶层部分。

  去年,我军与美军之间的军事外交迈出了重要一步:美国军舰首次访问南海舰队司令部驻地——湛江港,我舰艇编队 访问了美海军的重要海外基地——关岛,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双方都把对方的军港视为未来可能威胁自己安全的兵力的出 发地。现在相互开放,意味着更高的军事互信。

  今年,我海军与法国军舰在黄海进行了联合军演,这是我军与北约国家、与核大国首次联合演习,效果显著。法国成 为推动欧盟开放对华军售的最主要国家。近年,我军与俄军建立了总参谋部协商机制,两军最高将领的互访与磋商已纳入机制 轨道。

  中俄VS韩俄

  去年8月,我军邀请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等15国军事观察员来到中国最大的训练基地,观摩实兵演习 。各国观察员参观后,在高度赞扬我训练水平时,心中无疑会留下中国军队不好惹的印象。

  我曾参加俄罗斯海军学院2003年迎新年酒会。当时,学院院长海军上将主动向我们中国学员敬酒,并在500多 人前祝中国学员新年好,祝中国海军发展壮大。韩国留学生很羡慕,要向院长敬酒,外训系主任却给拦住了。这件事看似很小 ,实则是国际地位、军事实力、军官素质等因素的综合体现。

  军事交往中,中国军人表现出来的良好风貌和专业水平不断赢得国际尊重。如去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 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5国在中哈边境举行的联合反恐演习,中国反恐力量的素质就令各国军队称道。强大战斗力的显示就是 一种威慑。

  访港军舰

  驾驶舱内的眼泪

  每次我军舰出访,都会引来华侨、华裔的踊跃参观,常常形成强烈的爱国热潮。几年前,我导弹驱逐舰访问美国,从 美国各地和加拿大闻讯赶来的许多华侨,登上战舰,感慨万千。当年,我新型护卫舰出访印度尼西亚,对民众开放参观时,大 批华侨涌入,我几名战士负责搀扶人员上下舷梯,一天下来,胳膊都肿了。今年,我海军8艘舰艇组成编队出访香港,同胞们 参观战舰,爱国心倍增。有位老人一定要到不对外开放的驾驶部位参观,执勤战士不同意,老人说他是民国初期海军高官的儿 子,当年中国海军弱小,有海无防,现在一定要看看先进的战舰。经请示编队领导,破例让他参观。当他进入驾驶舱,看到先 进的指挥系统,不禁老泪纵横,在场人员无不动容。

  “用兵千日”新含义

  古人云:“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当经济全球化将各国关系日益联结在一起的时候,国家安全越来越具有国际性, 一国的安全越来越与他国的安全互为条件与保障。因此,武装力量的运用应成为“养兵千日,用兵千日”。这种“用”并不是 单指过去的暴力运用,更多的是军事外交。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第三轮六方会谈
大学生非法传销
英语四级考题泄露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我国部分省市供电告急
伊征兵中心遭袭击
2004世界难民日
2004欧锦赛 2004温网
不良信息举报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