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延误:不解释也不会丢饭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8日04:58 中国青年报 | |||||||||
我是名乘机外出公干较多的乘客,多次遇到过因航班延误导致事先约定采访被迫取消或耽误会议的尴尬事。每一次,航空公司都没给我等一个说得过去的解释,更不用说道歉了。 众所周知,飞机比陆上交通工具要复杂得多,航班正点率也要低一截。如果不是因不可抗因素引起的航班延误,国外航空公司通常向乘客道歉并作出相应补偿。
可令国内乘客不满的是,因航空公司自身原因导致的航班延误,国内航空公司从来没有补偿一说,就连必要的解释也很少见。现在,越来越多的乘客明白,机票就是合同,你延误了乘客的行程,却连个说法都不给,舆论怎么不批评?这说明国有航空公司的“老大作派”必须跟着改。 本来航班延误时,对乘客作一番抚慰,乘客怨情即可消解。航空公司为何不愿做?若运用制度经济学的手术刀来解剖,答案却是国内航空公司的产权安排有问题。 航空公司作为特大型国企,理论上为国家所有,事实上却是虚置的。公司经营好坏特别是市场声誉,与广大员工之间只有间接联系。遇到航班延误等可能影响公司声誉的事,绝大多数情况下,当班工作人员不会主动采取补救举措,因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若拿此“哲学”作经济学分析,则叫补救可能获取的收益与己无关。至于因不补救而丢掉饭碗的事,更是未有所闻。国内各大航空公司的连年亏损,是经营不善的亏损。 倘若航空公司是家民企或“真正”的股份公司,同一情况下,多半会采取补救措施,否则少说受到处罚,弄不好连饭碗都不保。 民航的政企分开适才起步,当舆论为乘客权利得到承认而欢欣鼓舞时,更应当关注它们的产权革命。若不然,即使受“补偿”制约,航班延误也照样是老方一帖,只不过补偿款成了航空公司的新增亏损。最后还是羊毛出在羊(全民)身上。 对航班延误,也不可过于责怪航空公司员工及公司领导。因为无论是员工还是经营团队,其行为方式最终都取决于背后的制度安排。这已被制度经济学所反复证明了! 鲁宁 相关专题:聚焦航班延误补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