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梁思礼追忆父亲梁启超:我是爸爸的老白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5日00:33 城市快报 | |||||||||
资料图片 记者 张 博/城市快报 “老白鼻”是梁启超先生对幼子梁思礼的昵称,“白鼻”是英文单词BABY的译音,中年得子的梁启超对这个最小的孩子宠爱有加。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听得出,电话那头梁思礼院士的声音很激动,追忆起在饮冰室的岁月,新中国著名的火箭问题专家梁思礼院士用了“终身难忘”四个字来形容。已是耄耋之年,尽管对童年的记忆不很完整,但梁思礼仍
“我小的时候在饮冰室居住过一段时间,当时的房子分为老楼和新楼两部分,新楼就是我父亲的书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饮冰室。”在梁思礼的记忆中,平时他们很少能进饮冰室,如果能到里面转一转,是父亲梁启超对他们莫大的奖励。从梁思礼院士的回忆中,我们可以勾勒出这样一幅画面,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在天津饮冰室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幕:梁启超手把着梁思礼的小手,给在海外的子女写信。至于信的内容,梁思礼印象不深了。 童年梦在饮冰室 常思先人故居中 “我曾经多次回到故居饮冰室,特别是天津市修复了饮冰室,并且开辟成为梁启超故居后,我也回去过两次,基本上符合原来父亲书房的旧貌。”梁思礼院士介绍,“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父亲的书房饮冰室中悬挂着他的得意门生蔡锷将军的照片,父亲还曾经筹备过松坡图书馆。” 当年的饮冰室曾经留下了梁思礼院士童年的笑声和记忆。尽管当年他还不太记事(梁启超先生故去时,梁思礼才四岁半),“因为我是最小的孩子,父亲亲切地叫我‘老白鼻’。” 梁思礼于1924年8月24日出生在北京,很受梁启超的宠爱,1927年,梁启超在给海外孩子的信中说:“每天老白鼻总来搅局几次,是我最好的休息。”梁思礼是梁启超最大的精神安慰。1927年1月2日,梁启超在给海外孩子们的信中写道:“老白鼻一天一天越得人爱,非常聪明,又非常听话,每天总要逗我笑几场。他读了十几首唐诗,天天教老郭(保姆)念,刚才他来告诉我说:‘老郭真笨,我教他少小离家,他不会念,念成乡音无改把猫摔。’他一面念说一面抱着小猫就把那猫摔地下,惹得哄堂大笑。他念‘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又一杯。我醉欲睡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总要我一个人和他对酌,念到第三句便躺下,念到第四句便去抱一部书当琴弹,诸如此类的笑话多着哩。” 家书永留慈父情 最是疼爱“老白鼻” “其实,在我的记忆中,我只是觉得父亲很疼爱我,当时我年纪很小,认识的字不多,很多事情也是后来看到父亲书信集的时候了解到的。”梁思礼告诉记者,当他读到父亲那些充满感情的文字时,一股暖流在胸中激荡,也正是梁启超的这些记述,让梁思礼院士能够追忆更多在饮冰室的时光。在梁启超的笔下,梁思礼小时很灵巧,两岁时,梁启超只要一要香烟,梁思礼就会把抽烟的一套用具送到父亲面前,每次都让梁启超非常高兴。 梁启超在给海外孩子们的信中,经常用大量的笔墨非常细致地形容老白鼻,透过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是多么疼爱自己的小儿子。1925年,梁启超在一封信中说:“老BABY好玩极了,从没有听见哭过一声,但整天的喊和笑,也很够他的肺开张了。自从亲家收拾之后,每天总睡十三四个钟头,一到八点钟,什么人抱他,他都不要,一抱他,他便横过来表示他要睡,放在床上爬几爬,滚几滚,就睡着了。这几天有点可怕,好咬人,借来磨他的新牙。他虽然还不会叫亲家,却是会填词送给亲家,我问他‘是不是要亲家和你几首’,他说‘得、得、得,对、对、对’。” 最有趣的是梁启超有一滑稽作品寄给梁思顺(梁启超女儿),用滑稽的话语把梁思礼小时候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昨日好稀奇,迸出门牙四个,刚把来函撕吃(事实),却正襟危坐。一双小眼碧澄澄,望着阿图和,肚里打何主意,问亲家知么。”诗中“刚把来函撕吃”说的是思礼长新牙见什么都咬,借来磨他的新牙。在另一件作品中,梁启超用梁思礼的口气写了封感谢信:“谢你好衣裳,穿著合身真巧。那肯赤条条地,叫瞻儿取笑。爹爹替我掉斯文,我莫名其妙。我的话儿多著,两亲家心照。”“谢你的衣裳”是谢谢梁思顺从国外寄给思礼的新衣服。“那肯赤条条地,教瞻儿取笑”,瞻儿是梁思顺的长子周同轼的小名,他比思礼年龄大得多,但论起来却是梁思礼的晚辈。回忆起这段往事,梁思礼备感亲切,“周同轼经常用这封信的内容跟我开玩笑,谈笑之间总能勾起我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一门走出三院士 幼子圆父科技梦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圆了中国人飞天的梦想,而作为参与神五飞天工程的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院士则是圆了父亲梁启超的科技梦。梁启超生前在给子女的一封信中提到,自己的孩子没有一个从事科技方面的研究,这是他的一个遗憾。其实,梁启超的孩子中出了三位院士,可谓人才辈出。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梁启超的次子梁思永,是中国杰出的考古学家,对新石器时代和商朝的考古有重大的贡献。两人都在1948年当选为院士。梁思礼则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火箭控制系统专家,1993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我到美国留学的时候,父亲已经故去多年,我也是后来才知道父亲希望他的子女中有人从事科技方面的研究。能够圆了父亲的科技梦,是我的荣幸。更重要的是,圆了中国人数千年的飞天梦想,更是让我激动。”在记者结束采访前,梁思礼院士这样回答道。 百年风雨饮冰室 复原陈列慰后生 在天津市河北区民族路46号,有一幢白色的建筑,这里就是梁启超的饮冰室,现为梁启超纪念馆。记者日前采访时,了解到了前些年修复饮冰室的一些基本情况。 据梁启超纪念馆吕馆长介绍,梁启超故居饮冰室历经近百年的风雨,在2001年整修前损坏严重:地下室潮湿漏水,建筑损坏严重,墙面返碱,墙皮脱落,室内木地板塌陷,还有不同程度的白蚁疫情。 从20世纪80年代起,天津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纷纷呼吁加强对梁氏故居与饮冰室的保护,并建立相应的梁启超纪念馆。2001年,市政府拨款近2000万元开展修复工程。经仔细勘察后,工作人员对房屋进行了修复和加固,重新进行地下室防水施工,拆除更换开裂、变形的楼面木构件,分别对故居的门、窗等按原有造型翻制,从而使一代宗师的生活原貌再现于世。 让我们把镜头摇向90年前,1912年,梁启超从日本回国,在天津受到了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不久他到北京,但见到当时的中国动荡不定,不愿住在北京,因此在天津的意大利租界四马路择地建屋,还聘请意大利建筑师白罗尼欧设计,建筑形式采用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后梁启超此宅右侧又添置了一座两层的楼房,取名“饮冰室”。 在这里,梁启超专心致力于学术研究。虽然梁启超在天津仅仅居住了十余年,但却在这里创作了大量的学术著作,他在这里共写了60余篇著作,如《戊戌政变记》、《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脍炙人口的佳作,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掩面狂笑疾顿足 任公伟论醒国民 梁启超在津时,应京津地区的邀请,在1921年10月10日到12月21日,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公开演讲了7次;1922年4月1日到1923年1月13日,在全国各地的学校和各类团体中,公开演讲达50多次。演讲的内容从女子高等教育到国际关系,从市民与银行到护国战争的回顾,内容广泛,包罗万象,这不仅说明梁启超在当时精力充沛,还说明他关心和涉猎的范围非常广泛。他的演说风格独特,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梁启超的演讲非常吸引人,记者在采访《梁启超传》的作者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元青教授时,他向记者介绍了自己所了解的梁启超。 出门演讲遇车祸 头腿受伤仍授课 梁启超住在河北区,曾经负责给南开大学讲授课程,每天都要坐着马车到八里台上课。大年初二这天,梁启超要为南开大学学生进行演讲,上午他要到火车站接待一位来宾,不想刚刚出了家门口,就遇到了车祸,在马路交叉口处,不慎被电车撞上,幸亏当时马车已经过了马路中心,电车撞到的是马车的尾部,但马车还是被撞翻了,梁启超也摔倒在地,头部和腿部均受了轻伤,但他当天仍然坚持到南开大学演讲。他觉得如果自己耽误了学生们的功课,就会感到内疚,觉得对不住学生们。 讲演轻轻扣前额 悲喜感染听讲人 他在讲学的时候充满感情,颇具声色。有人曾经回忆梁启超讲学时的情形:“眼睛奕奕有神,讲起来有许多手势表情,笑得很爽朗。他引书成段背诵,背不下去的时候,就以手敲前额,当当作响,忽然又接着下去。” 另一位当年曾经亲耳聆听他讲演的人追述:“先生的演讲,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巾了!又听他讲杜氏‘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之中张口大笑了”。 元青教授告诉记者,正因为梁启超的学术演讲认真而又极为生动,所以当时的青年学生受其影响之大也就可想而知。有人说,能在“万声欢呼中亲聆伟论,如慰饥渴”,也有人指出,那时候,青年学生们喜欢听梁启超的演讲,不仅因为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主角,也不仅仅因为梁启超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主要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具有指导的作用。他的新民体文章开创了一代文风,像具有魔力一样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他的学术演讲更是极为感人,影响深远。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