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暴雨考验北京交通专题 > 正文

全球气候突变引发担忧 专家建议加强心理辅导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5日06:22 东方早报

  东方早报驻京记者路北 7月10日,北京暴雨。7月12日,上海暴雨。7月14日,广州暴雨。

  进入6月以来,国内大部分地区连续出现大到暴雨天气,继而引发多起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洪涝灾害。民政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已有555人因灾死亡,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85.2亿元。

  相反,据国家气候中心气候评价与环境室透露,入夏以来,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已超过历史同期极值。

  有人担心,与1998年厄尔尼诺现象造成我国气候异常一样,今年又将是一个气候反常的年份。

  气候突变 暴露人们应对不足

  在暴雨过后的这一周内,人们都在谈论城市规划和应急机制,而大学生李科的心里却浮现出好莱坞电影《后天》的可怕景象:东京的冰雹、新德里的雪以及那涌向纽约的漫天海水。“我在想,是不是在我们有生之年,就会发生这样的可怕情景。”他对早报记者说。

  《后天》公映之后,今夏全球的怪异气候更引起李科的恐慌。据报道,今年夏天,罗马尼亚已经热死18人的高温,突然变成了夹杂着冰雹的暴雨;同样遭受暴雨困扰的还有意大利北部、法国、南亚、美国东北部和日本等地。德国和意大利的山区,甚至上演了“七月飞雪”

  此时,在北京长安街边的一个咖啡馆里,心理学家林勇在接受《东方早报》采访时叹息说,现在的人心理非常奇怪:一方面拼命破坏环境,一方面却害怕遭到报复,遇到灾难时特别脆弱。“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京沪暴雨引起的恐慌和SARS引起的恐慌一样,人们显然还没有做好应对灾难的准备。”

  去年SARS期间,中国人民大学的一群女生由于害怕,当众哭泣。北京暴雨,李科说他当时在路上也非常害怕,“我几乎是从莲花池那儿游泳出去的,当时心里想,如果北京靠海,指不定就像《后天》里演的那样了。”

  林勇说,他并不了解气候是否会突变,但作为心理学家,他觉得人们在面对灾难时,应该具备对灾难尽可能多的知识储备和强烈的生存意愿和心理承受能力。但在此方面,现在的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还有很大欠缺。

  南开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袁辛副教授也赞同这样的观点。他到过日本,同时也被这个多灾国家的政府对民众的心理辅导所吸引。

  袁辛介绍说,每年的1月9日是日本的全国消防宣传日,消防人员在市区主要街区演习,邀请民众参加。伤者死者活灵活现,怎样包扎怎样救护有板有眼。同样,为尽量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日本每年有专门的自行车日、摩托车日和轿车日,交通管理人员利用这段时间向各类驾驶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成为惯例的这种教育活动,使日本国民在面对灾难时能沉着应对。

  林勇认为,我国完全可以针对各地的不同,进行一些应对水灾、地震的演习和训练。

  美报告称2010年 中国将“北涝南旱”

  其实,李科们的担心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在电影《后天》放映前,一份被透露出来的美国国防部报告《气候突变的情景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意义》,对中国在2010年可能会出现的气候变化作了描述,并认为可能会威胁我国国家安全。

  这份报告称,中国南部地区在2010年前后将发生持续整整10年的特大干旱。中国现在“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型,到时候可能变成“北涝南旱”的降水分布型。

  从2010到2020年间,因为中国需要给其庞大的人口提供粮食,所以受到越来越飘忽不定的季风雨的打击特别大。季风带来的洪水会剥蚀土地,而季风的不稳定性有时会导致雨量减少,进而致使大气调节功能下降,冬天越来越冷,夏天越来越热,持续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这样一来,能源、淡水和食物的供应压力就会加大,中国将面临巨大移民压力。

  对这个报告实现的可能性,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刘洪滨很是怀疑。他在接受《东方早报》采访时说:“气候在未来10-20年内的突然变冷仅是一个概率非常小的事件,虽然过去几万年以来确曾发生过气候突然变冷,但目前我们所观测到的情况,还不足以作出气候将会发生突变的结论。”

  中国开始行动

  但这仍然引起了国内气象专家对于气候突变的关注。

  3月4日、5月10至12日,6月29日至30日,气象专家们连续举办了三次有关气候变化应对战略的研讨会。专家建议,应当把气候变化问题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来对待,加强对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对策的研究,建立国家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机制,并纳入国家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系统中。

  据国家气候中心罗勇研究员介绍,他们已把报告的原文、要点及有关分析和建议,报告给了中央和国务院,而中央很快就作出了批示。

  中国的气候专家们显然是受到了美国报告的启发。正如报告执笔人之一施瓦兹所说的那样:“尽管报告中所提到的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景象似乎超乎人们想像,但却非常值得提前采取措施,正如美国人曾对历史上其他一些重大事件事前就作出评估一样———比如,1995年我们就曾对世界贸易中心是否会遭受飞机撞击进行研究。”

  罗勇感叹道:“以前我们很少考虑过,气候会在慢慢地渐进发展过程中发生突然变化。比如在全球气温不断升高的趋势中,是不是会出现突然降低的可能?这一点中国科学家没有认真研究过,由此可能带来的后果也没有预计。”

  “这份报告提醒我们,气候问题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科学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问题”。他说。

  事实上,中国气象局局长、中科院院士秦大河早已作过类似的提醒。此前他多次表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洪涝干旱等气候灾害和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繁,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气候变化影响已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

  气候变异的威胁 确实存在

  在接受采访时,刘洪滨也承认,2010年中国出现南旱北涝的情况是有可能的。但他认为,“南旱北涝”并不是意味着南方将会像北方这几年一样降水非常之少,而是说南方降水可能会比现在要少一些。

  但是,一位研究国家安全的军事专家并不这么认为。他对早报记者说:“中国如果出现南旱北涝,那么我们急需未雨绸缪,你可以看看,北京一场5年一遇的暴雨已把我们搞得这么狼狈,北方的抗洪经验缺乏可见一斑;而南方长期受水灾困扰,防旱的经验也非常不足。”

  针对美国报告中提到的中国可能面临的国家安全问题,这位专家详细分析了目前的情况后认为,这份报告虽然比较夸张,但低烈度的危险确实存在。

  他说:“我国的许多战略资源,都受到气候环境的影响。比如我国的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都极不平衡;我国西部北部地区沙漠和荒漠地带较多,而我国的重要矿产资源和能源产地,多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地区。东南沿海地区是经济重心,如上海、广州、香港等地就在海边,但一场海啸就能对这些地区造成灾难性的打击。”

  在他看来,即使是中部河南等省,也存在“地上河”等危险。“黄河河床在河南部分地区高过城市地表,一旦发生水患,沿河城市将无险可守,而沿河军事集结地也将沦入水底。对照一下报告的内容,(它)确实给我们提了个醒。”

  相关专题:暴雨考验北京交通


相关媒体报道
中国青年报:北京市政府顾问谈雨灾:全世界看了北京的笑话
新华网:北京大暴雨“触动”上海神经加快排水建设
CCTV《新闻会客厅》:CCTV专访气象、防汛专家 谈北京暴雨善后问题
中国广播网:重复反思到何时? 北京暴雨凸显“国家赔偿”漏洞
新京报:北京反思暴雨袭击 暴雨灾害将纳入应急体系(图)
中国青年报:专家:由北京暴雨看我国城市规划之怪现状
浙江在线:暴雨造成北京城区房屋倒塌5处 无人员死亡事故
北京晚报:北京暴雨引发城市管理思考:北京被“呛”着了
中国广播网:温家宝要求北京反思城市建设预防下次强降雨
中国新闻网:上海市暴雨凸显防灾“软肋” 各方紧急启动预案
东方网:上海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强降水天气今晚来临
新华网:温家宝致电陈良宇 关心上海暴雨灾情
中国新闻网:强风暴雨致七死多伤 上海四项措施应对未来灾害
新华网:暴风骤雨考验上海城市危机管理
新桂网:黄浦江上海外滩段一艘货船被狂风暴雨击沉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重庆井喷事故公审
2003年审计报告
部分省市陈化粮调查
伊武装绑架菲律宾人质
长春人质事件
第15届世界艾滋病大会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激战 亚洲杯
时政类媒体文章荟萃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