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出海”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0日08:02 青年参考 | |||||||||
中国头号石油商中石油“出海”梦想成真——如愿获得勘探及开采南海油气田的许可证。 7月6日,国土资源部有关人士透露:“中石油的这一计划已经通过了国务院审批,按程序,国土资源部为它颁发了 许可证。”
这是中石油获准首次开采5米以上的深水区海上油气田。此举被视为是对中国海洋石油及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的霸主 ——中海油的挑战。同时,深海勘探和开采权许可证的发放也被视为我国国内石油业开放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三大石油巨头即将展开海上油气田开采的激烈角逐。记者获悉,和中石油一样,中石化也已递交开发海上油气田的申 请,并且范围包括南海、东海和渤海,雄心绝不亚于中石油。 虽然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加入让中海油感到突兀,但中海油应战的心态仍不错。坐内地海上石油“第一把交椅”的中海 油仍手握“法宝”——独家对外合作专营权。 中石油和中石化此番“腾出手”“出海”的动力是:已成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的中国对能源需求强劲。而经过几十 年过度开采,大庆、长庆等超级大油田已日渐萎缩。 而海上资源却有着极大的开发潜力。资料显示,中国海上油气勘探主要集中于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北部大陆架, 目前原油的发现率仅为18.5%,天然气发现率仅为9.2%。 链接 中石油目标 直指“第二个波斯湾” 中石油的这一举动不但是对中海油海上霸主地位的挑战,最引人关注的是,中石油初次“出海”目标直指有“第二个 波斯湾”之称的南海。经初步估计,整个南海的石油地质储量大致在230亿-300亿吨之间,约占中国总资源量的三分之 一,属于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 ------------- 中海油“上岸” ( 在中海油获准“上岸落地”的背后,是外资石油公司叩关声急中,中国石油业主动对内提前开放战略的确定。 ) 在多年的海上飘泊后,中海油终于圆了“上岸落地”梦。5月份,经过多年的博弈与等待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以下简称“中海油”)“秘密”获得原油国有贸易进口经营企业资格,并获准每年从国际能源市场上进口原油1200万吨的 额度。除了原油进口权外,中海油还将有一揽子的“上岸计划”正在实施之中。 5月份,中海油正式获得原油国有贸易进口经营企业资格,并获准每年从国际能源市场上进口原油1200万吨的额 度。为此,中海油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联合新组建一个国际贸易公司,新公司注册资本为2亿元 人民币。中海油出资1.2亿元人民币,占60%;中石化出资8000万元人民币,占40%。在合资协议的同时,中海油 和中石化还特别签订了一个附属协议即《中国石化购买中国海油海外分成原油框架协议》,落实了原油进口到国内的使用去向 。据悉,贸易公司的首批原油进口业务将在今年第三季度到岸。 ------------ 石油“宪法”等待出台 但一波三折,在今年6月份,国内市场并没有如期开放。原因是管理规范石油市场的新法规无法如期出台。 今年4月份,商务部制定了一个方案,欲向中海油和中化集团发放两张成品油批发牌照。但报告还没有递交到国务院 ,在向各职能部委征询意见时就被否决了。理由是“在整个产业政策没有做调整的情况,单独把这两家公司放进来,是不妥当 的。现在当务之急就是要搞出一个有法律效力的法规,也就是石油大法。没有法,市场就会更乱。”商务部一位官员介绍。 而这个法规将首先涵括石油流通环节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将包括到中石油工业的上、中、下游各个环节。是一部石 油“宪法”。作为一部法规,其宗旨是“公平、公正”。所以“一旦要对国内市场开放,国内所有的企业,包括中海油和中化 在内,只要达到相关的条件,来正常申请就行了。这也体现了国民平等的原则。”这位官员介绍。 为此,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各个部委曾组织了大量的人马,联合参与了这部法规起草、修改工作。 但由于石油市场涉及的各种或明或暗的利益主体太多,要拿出一个各方都能接受、各方利益都能照顾到的,又能把一 些现实的政策坚持下去,其平衡难度是非常大的。而且这部法规的效力不仅要管过渡期前,还要管过渡期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所以文字的推敲要比较谨慎。目前仅“定价机制的改革方案就被毙了好几个”。知情人士透露。 为此,在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给国务院打报告,要求将出台时间推迟到“今年年底、明年年初”。 “但这部法规到今年年底、明年年初是非出来不可了。因为要给国内企业至少得有个一年以上的适应期。再往后推, 就不可能再有时间让你去先练兵了,时间卡在哪里呢?!不练兵,就开放,那是硬着陆,代价可能太大了。”这位知情者这样 分析。(据新华社、21世纪经济报道)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