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啤酒商再掀中国淘金潮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3日10:02 青年参考 | |||||||||
( 现在的情景根本想像不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蜂拥涌入中国的外资啤酒商无不以悲剧收场。) 看起来外国啤酒制造商对中国市场重新产生了兴趣。近几个月来,众多外国啤酒制造商一直在积极地投资中国市场, 其热衷程度堪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最为高涨的一次。今年目前为止中国最大的一笔并购交易就出自啤酒行业:安海斯以 7.2亿美元的大手笔击败
积极开拓中国市场的外资啤酒商可不止安海斯一家。比利时的英特布鲁已经收购了靠近上海的几家啤酒厂,从而在中 国最富裕的两个省广东省和浙江省占有重要地位。英资啤酒商苏格兰纽卡斯尔完成了出资6500万美元购入重庆啤酒19. 5%股权的交易。就连上世纪90年代忿忿撤出中国市场的嘉士伯和Foster's也卷土重来。 从现在的情景根本想像不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蜂拥涌入中国的外资啤酒商无不以悲剧收场。用SABMiller 亚洲地区的董事总经理安德烈·帕克的话说就是,外资啤酒商重新对中国市场产生了兴趣。在第一轮来华投资的高潮期,许多 外资厂商在损失惨重后撤回本土。如今,他们卷土重来。 SouthAfricanBreweries是在中国取得成功的屈指可数的外资企业之一。该公司在2002年 收购了美国的MillerBrewing之后改名为SABMiller。该公司成功的秘诀是:参股中等城市的啤酒企业 ;然后削减成本、提高效率;基本上保持原有品牌;销售大量的廉价啤酒,走大众化路线而不是试图开拓高档品牌的市场。S ABMiller因此避开了困扰其他外资企业所面临的大部分问题,如为开拓大城市和餐馆和酒吧支付过高的投资,在付出 惨痛代价后才知道在中国发展中高档啤酒的时机尚不够成熟。 哈尔滨啤酒的收购战反映出中国的啤酒行业已出现了重大转变。这种转变改变了大型投资者的竞争格局。过去10年 来,中国中产阶级的财富不断积累,使得如今的中国啤酒市场比外资厂商第一次大举进入时更具诱惑力。 同样重要的是,经过10年的行业整合,一些啤酒企业的生产已形成规模化,也建立起了庞大的分销网络。这就使得 从商业化的角度在广阔的中国市场上推广啤酒品牌成为可能。 全球的啤酒商卷土重来,他们这次仍然带着和上次相同的问题:中国市场是否已经成熟到可以销售高档啤酒的地步? 对于那些拥有充足资源的企业来说,他们的产品能否行销全国? 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推出一个全国性的品牌无异于痴人说梦。当时中国共有近千家啤酒厂商,并且大多数啤酒 品牌深受当地人的欢迎。在当时啤酒的主要销售渠道──夫妻店里,经常可以看到容积为640毫升的大瓶啤酒售价只有人民 币2元。一些企业试图销售售价是这个价格的5倍甚至更高的国际品牌企业,无不以失败而告终。 10年的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事情,但也有很多情况依然如故。一方面,中国的啤酒业仍然呈诸侯割据局面:尽管已经 经过了多年整合,但目前全国仍有500家啤酒企业。 消费市场咨询机构AccessAsia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10大城市中每个城市销量最高的啤酒品牌均不相同 ,而且有9个城市的头号啤酒商是本地公司。 当然,这些年的整合的确给中国啤酒市场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去年中国前10大啤酒商的市场占有率总和达到52 %,而1998年仅为22%。大啤酒商日益发展壮大,有些还致力于将产品推向全国——多数为中档价位产品,介于高档的 外国品牌和超低价本地品牌之间。与此同时,像SABMiller和安海斯这类早已对中国市场垂涎欲滴的外国公司开始在 中国拥有越来越多的啤酒厂和越来越多的分销经验,这也有助于它们建立全国性的品牌。 SABMiller在90年代并未涉足中国市场,这意味着它也将成为高端市场的后来者。安海斯已花费几年时间 推广全国品牌,早期甚至曾经亏损数百万美元。但它已经成功地将百威和百威冰啤推广到数十个啤酒市场。推广这些品牌可能 要比推广低端品牌耗资5倍以上,但它们毕竟已经站稳脚跟了。 一位分析师指出,如果安海斯仅仅是为了打造一家本地啤酒厂商,即使是一个非常强劲的本地厂商,那它为哈尔滨啤 酒支付的价格就太不值了,相反,如果安海斯想以哈尔滨啤酒为杠杆创出一个真正的全国性品牌,那么哈尔滨啤酒的价值就要 远远超出人们的想像。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