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政策的变化:此一时 彼一时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6日12:02 《环球》杂志 | |||||||||
近年来,邓小平同志关于“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政策受到了质疑,许多人觉得我们对外太软了,特别是对美国和日本。 确实,太多的事情令人气愤:1999年5月,美国导弹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2001年4月,美军侦察机侵入我领空撞落我军机;美国还不断干涉我国内政,明里暗里支持台湾分裂势力。日本政治右翼化已成定局,越来越不像话,对侵华战争毫无悔意,而且不断刺
难道说,我们的外交果真出了问题?非也。这些同志之所以有疑问,乃是不明白,每个国家的外交政策都是为了谋求国家的最大利益,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又无不审时度势,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决定自己的方针。中国的对外政策有这个变化,即是所谓“此一时,彼一时”。 毛主席为什么对美国硬?答案是:形势使然。在对外政策方面,毛主席有理想主义的一面,也有现实主义的一面。在建国前和建国后,中国政府都曾经向美国伸出友好之手,但美国蓄意与共产主义为敌,铁了心与中国人民为敌,中国没有选择。毛主席有一种与强敌对抗的勇气和激情,面对美国顽固和狂妄的反华反共政策,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对抗,而不是屈膝求和。而当他发现敌人并非铁板一块,有矛盾可以利用时,他也决不放弃机会。1969年,尼克松上台,着手调整对华关系。毛主席敏锐地抓住了机会,于1970年发出了欢迎尼克松访华的信号,并于次年拍板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从此打开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大门,避免了美苏联手对付中国的被动局面。 邓小平同志又为什么提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政策?答案也是:形势使然。那时候,苏联已经摇摇欲坠,戈尔巴乔夫遇到了极大的麻烦,而美国正在得势。仅仅过了两年,戈尔巴乔夫把核按钮交给了叶利钦,苏联随即崩溃,东欧社会主义政权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哗啦啦全都倒了。美国成了唯一的超级大国之后,把目标对准了社会主义中国,中国的国际处境非常困难。在这种形势下,更显出邓小平同志作为伟大战略家的深谋远虑,更显出下面这些话的正确:“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千万不要当头”,“头头可不能当,头头一当就坏了。搞霸权主义的名声很坏,当第三世界的头头名声也不好。这不是客气话,这是一种真实的政治考虑”。 社会主义在中国实验了三四十年,有成功的经验,也经受了种种曲折。邓小平同志看出,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是靠突击可以奏效的,大跃进时提出的“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口号是不现实的,于是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与这个客观的估计相匹配,在对外政策方面,他指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不是权宜之计,并且强调:即使将来中国强大了,也永远不当头,不称霸,不谋求势力范围。 当然,“韬光养晦”不是绝对的。当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侵犯的时候,中国人民必将奋起反击,用鲜血和生命去保卫国家的根本利益。这应该是形势所迫之下的选择,而不应是在可以避免的时候贸然采取的行动。但从国际形势发展的总趋势看,起码在今后的一二十年里,看不出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的外交格局将仍然是既有斗争也有合作,摩擦不断,合作也不断。总之,是有利、有理、有节的斗争,是有分寸、有原则的周旋。在这种既斗争又合作的周旋之中,中国也就成长壮大起来了。中国越强大,作出战争选择的几率就越低,有些问题甚至可以迎刃而解。到那时,人们将更加深切地体会到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是一份多么宝贵的遗产。作者:许博渊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相关专题: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