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札:到底是谁上书总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7日19:24 外滩画报 | |||||||||
吴晨光 《南方周末》驻京记者 其中的“世界第一”就有三四个,但都在本次“瘦身”中被拿下,节省下来的钱将投入基础市政建设。 《南方周末》的《奥运“瘦身”调查》报道出台之前,关于“十院士上书温家宝”
线索就此中断。按照一般原则,可以再从“业内人士”入手。所谓“人以群分”,建筑界的事情建筑界的人会更为知情。非常感谢清华大学教授、著名建筑师彭培根先生,他向我们说:只有四名院士参与“上书”。这个消息后来得到了“上书”人之一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之子吴晨的证实。 吴晨证实,“上书”的组织者是周干峙和吴良镛两位先生。他们对采访同样保持低调,但都没有否认此事的发生。最后,另外一名上书者也被我们获悉,但他不希望披露自己的姓名。而著名反伪科学家、中科院院士何祚庥先生,也向我们证实了周先生是此次“上书”的组织者。 采访有三角求证的方法,被两个以上的知情者证实的事情才是可信的。到此,我们确信“上书”者并非十人,并在“瘦身”一稿中首次披露了他们的身份。但遗憾的是,我们没有拿到那份送交国务院的报告。 这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院士上书导致奥运“瘦身”意味着什么?从彭培根先生那里,我们获悉:在4年前,49名院士因国家大剧院的建设,也有一次上书。彭向我们提供了4年前的“上书”,那份不到两千字的文章里,言辞恳切,有理有据。但那次上书没有什么效果。 同是上书建筑不合理,最终命运却截然相反,不能不说明一些问题。在奥运工程的最初计划里,“世界第一”就有三四个,但都在本次“瘦身”中被拿下,节省下来的钱将投入基础市政建设。这难道不是本界政府“务实”和“亲民”的表现吗?此中也能看出:中国这个正在崛起的大国,正在抛弃面子上的“光鲜”,向切实为老百姓谋求利益转变。 我以为,时政新闻更在于“解读”,告诉受众:国家的大政方针和你身边的事情有怎样的联系。“科学发展观”、“五个协调”是很理论化的东西,但要通过一件件事情来反映。“勤俭办奥运”便是体现之一。 质疑一些不合理事情的进程,是《南方周末》的风格之一。有人说这张报纸就是找“给人找麻烦的”。事实也的确是这样的,但是,我们为永不停止的质疑感到骄傲。文章中,我们发问,为什么规划会朝令夕改?一些专家告诉我们,因为决策过程产生了问题。古人说“以史为鉴,可以正今”。作为一名记者,通过记录历史和现实,帮助执政者规划未来,也是其职责之一。 还有一个细节是,文章见报时,我正在青岛出差。随手买了当地的一张都市报。翻开一看,文章被转载了,半个版的样子。可是既不给作者署名,也没有和报社打招呼,只是署了“南方”两字。这种侵权行为实在让人有些不舒服。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