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依托资源强力发展县域经济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3日08:10 南阳外宣办 |
改革开放以来,桐柏人民立足资源优势,围绕“工业主体、林牧两翼、旅游带动,科教兴县”的经济发展战略,锐意改革,强力开放,抢抓机遇,艰苦创业,经济建设日新月异,社会生活全面进步,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先后获得“全国科技综合实力百强县”、 “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等称号,形成林果、畜牧、茶叶、中药材四大涉农支柱产业和金银、碱化工、机械电器、非金属、石材、农林特产品加工六大工业产品系列。林业生产先后获“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科技兴林示范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 、“全国经济林产业建设先进县”等称号,南江黄羊的养殖推广成为江北第一县,淮源牌系列茶叶再续古老茶区的辉煌,创国家级名茶品牌。工业产品中有20余种分别在国际上获奖或被评为国优和省部优产品,系万两黄金县,乐神饮料、松花蛋、山野菜、中药材等土特产品成为出口创汇的名牌。近数年来,桐柏人民以更加振奋的精神,全方位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大踏步进行现化建设,投资环境全市最好,招商引资规模和效益全市第一。和内蒙古远兴公司合办的安棚碱矿,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年创税利4000万元。县城建设一年一个台阶地向园林、生态的目标迈进,先后获得河南省“城镇‘三优杯’竞赛先进县城”、国家建设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县城”等称号,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服务网络环环相扣,文明程度日益提高成为人们安居乐业的理想处所。县域经济也在全省上升10个位次。2003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9.1亿元,较上年增长11.8%,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2.6%、12.8%和11.9%;财政收入完成6956万元,增长19.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092元和5260元,增长8.4%和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4亿元,增长19.5%。今年主要目标任务:全县生产总值达到 32.4亿元,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6亿元,增长16%;财政收入达到9540万元,增长3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680元,增长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170元,增长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今后一段时期内,桐柏县经济发展将围绕"一山"(桐伯山)、"两线"(312国道和桐明公路沿线)、"三点"(县城、埠江和安棚化工城)做好文章,并着力打造桐柏强势产业,推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以项目为支撑,开放带动,快速膨胀县域经济规模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大项目支撑大发展。要坚持以项目建设统揽经济工作全局,大上项目,上大项目,快速膨胀县域经济规模。 1、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外资上项目。要把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作为上项目的主要途径,打破一切制约招商的束缚,落实各项引资优惠政策,加快县外优势生产要素的注入。要积极采取产业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形式,努力在全县构建一个行之有效的招商引资体系。要强化目标管理,建立招商引资领导责任制和激励机制,大员上前,定期督查,严格考评,不折不扣地落实县委关于项目建设方面的奖惩措施。要拓宽招商引资领域,放开视野,放开手脚,放开门户,敢于拿出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和盈利性项目积极与国内外知名企业挂靠联合,实现优势互补。要加强项目包装推介,对于重点项目要聘请专业科研机构进行论证,建立详细文本,提高项目引资的成功率。今年县财政要拿出100万元用于重大项目论证、争取和奖励。同时,要贴紧国家产业政策,立足淮河源头、老区、苏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实际,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性项目资金,力争有更多更好的项目进入国家、省市计划的笼子,在碱化工、矿产资源、城建、交通、农产品加工等项目建设上取得新的突破,争取完成2个投资上亿元的项目,20个超千万元的项目。 2、整合民间资本,激活内资上项目。至目前,桐柏县居民储蓄已近14个亿,孕育着强大的资本潜能。要从政策、制度、服务等各个方面积极创造条件,整合民间资本,投入项目建设。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凡是国家非禁止的领域,一律向民营经济放开;凡是国有企业享受的待遇,一律让民营经济享受;所有对外资企业的优惠,一律对民营经济优惠;所有审批、收费、税收等事项,一律对民营经济从简、从低。二是加强引导。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城市经营、农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等新兴服务业发展;鼓励支持各类人才向民营企业流动、金融资金向民营经济倾斜;鼓励民营企业推进机制、技术、管理创新,向外向型、科技型、集团化方向发展。三是激活投资主体。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支持县内各级干部利用各自优势,以投资领办、合伙经营、入股分红等多种形式参与民营经济的发展,努力在全社会营造纳税人至上、创业者有功的浓厚氛围。 3、创新机制,强化服务,努力为项目建设创造宽松环境。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精简、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的长效服务机制,完善"招商、服务、监督"三位一体的经济环境服务体系。今后项目引进后由招商局移交企业发展服务局进行全程跟踪服务,经济环境监督局对部门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对破坏经营环境的案件予以严厉查处。认真开展"千人评议政府执法部门"活动,继续实施项目特派员和企业"一费制"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投诉、热线电话作用,广泛收集群众反映的环境问题,从快从严查处"四乱"和吃拿卡要行为,公开处理破坏发展环境的案件。大力倡导诚信风尚,政府及其部门对客商要做到言而有信、有诺必守,真正使桐柏县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 (二)膨胀总量,提升质量,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碱化工业、矿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是桐柏县的优势产业,要围绕这三大优势产业上项目,深度开发,做大规模,推动工业经济优化升级。 1、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增强核心企业竞争力。要通过政策扶持、招商引资、向上争取等措施,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碱化工业,今年要突出抓好安棚碱矿二期纯碱扩建项目、月河海晶公司10万吨重质纯碱项目、安棚3.5万吨粗碱项目、吴城碱矿4万吨小苏打项目、安棚25万吨芒硝项目,力争两年内天然碱生产能力达到110万吨,并实现对外出口,提高桐柏县天然碱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要加快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启动一批碱化工下游产品开发项目,拉长产业链条。矿产业,今年重点抓好老湾金矿和银洞坡金矿西部探建项目,实施桐柏银矿破产重组,突出金银提炼、加工、精制,建设拥有系列化产品的黄金白银生产加工基地,力争今年年底全县黄金生产能力达到2吨,白银达到60吨。农副产品加工业,继续与金丝猴集团合作,扩大乐神饮料生产规模,加快2万吨金丝猴喜酒项目、中药提纯项目建设步伐,完成粮油加工和螺旋藻加工项目,实现农副产品加工增值。2004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及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 2、加快"两城"建设,构筑工业经济发展平台。淮北工业城和安棚化工城是扩大开放的平台,是工业经济的隆起带,是桐柏经济的增长极,要成立专门班子,按照"项目园区化、园区城市化"的要求,采取市场化运作办法,配套完善道路等基础设施,优惠各项政策,建立快捷的服务机制,吸引更多国内外知名品牌和对县域经济发展有战略影响的优势企业入驻"两城"。今年要启动3-5个碱化工项目进驻安棚化工城,淮北工业城要以培育龙头企业为重点,力争再上一批投资超千万元项目,尽快在"两城"形成企业聚集群,使之成为桐柏强大的经济"板块"。 3、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激发工业经济活力。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重点,以股份制改造为主要形式,加大企业改制力度。未改制企业都要制定方案,一厂一策,排定时间,加快进度,力争今年县属企业国有资本全部退出。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支持现有企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逐步实现产业、产品升级换代,打造企业新的竞争优势。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尽快培育一批本土的、在全市有影响的企业管理人员。 ( 三)培育龙头,优化结构,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坚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大力培育龙头组织,加快优质商品基地建设,优化农业结构,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1、加快优质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今年要在抓好优质专用粮食生产的同时,突出培育果、茶、药、牧四大优质商品基地。全县新发展板栗 1.3万亩、茶叶1000亩、中药材3万亩,新建一批养殖小区和专业场。要积极推行淮源镇荒山开发办法,大力实施农业招商,合理推进土地流转,借助外力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要加大312国道和桐明公路沿线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打造高效农业产业带,使之成为全县现代农业的样板和典范。要增强品牌意识,把创优势农产品品牌作为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做好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申报和认证工作,力争使桐柏茶叶、桐柏板栗、桐柏花生等特色产品在全省全国叫响,逐步成为产品的生产、销售基地。 2、大力培育龙头组织,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要把培育加工型龙头企业作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扩大特色农业规模、增加农民收入的中心环节强力推进,促进农业横向结构调整与纵向产品加工有机结合。要加快盛煌实业公司3万吨精炼油及江记1.5万吨食用油项目建设,启动年产5000万盒方便米项目,实现粮油加工增值。大力推进APP林浆纸项目建设,发展以杨树为主的用材林2.5万亩。抓好板栗冷藏加工,扶持大河镇完善板栗购销市场,尽快使之成为周边地区的板栗集散地。加快茶叶优良品种繁育,搞好茶叶精细加工,培育桐柏茶叶品牌。加快中药饮片厂、浸膏厂和螺旋藻加工厂项目建设,拉动中药材发展和螺旋藻种植。要建立健全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拓展农产品订单交易,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3、重视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把转移农村劳动力作为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环节来抓,启动县劳务输出管理局,健全县、乡、村三级劳务输出服务网络,提高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要依托人缘、地缘、血缘关系,主动与沿海发达地区和重点城市劳动就业部门攀亲结缘,全方位收集劳务信息,提高服务质量。要加大劳动力岗前培训,提高外出务工农民技能,适应城市经济的需要。要积极开拓国外劳务市场,培育劳务输出基地。今年全县劳务输出要达到6万人。 4、稳定农村政策,夯实农业基础。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政策的意见》,严格兑现种粮补贴,降低农业税税率,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今年重点要加快龙潭河水库建设,完成赵庄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加大河道治理,搞好渠系配套,最大限度利用水利资源。继续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管好用好扶贫项目资金,加大对贫困人口的救助力度,启动农村草房危房扶持改造工程,实施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建立贫困学生救助制度,确保贫困人口有房住、有水吃,不让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四)基础先行,产业支撑,加快城镇化进程 城镇是吸纳整合先进生产要素、聚集发展二三产业的重要载体。抓城镇就是抓发展、抓生产力。要坚持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位一体,做大做强县城,培育名星集镇,努力提高城镇化水平。 1、高标准推进县城建设,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以建设山水园林生态旅游城为目标,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为载体,加大淮北新区开发,完善淮河南区功能,努力提高县城建设品位。要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修编县城总体规划,制定建设性详细规划,严格规划控制,维护规划严肃性。今年县财政要拿出500万元用于县城规划与建设。要加大经营城市力度,采取土地储备开发、使用权有偿转让、争取项目、招商引资等多种形式加大投入,配套完善迎宾大道、桐银路,新建淮北新区货场路,加快淮北工业城、淮源实验中学、第三医院、机关迁建、茗香园广场、火车站广场等工程建设,完善淮北新区电力、通讯、供水、市场等基础设施,入住新区居民达到5000人以上。以县城四周山体、河岸、街道、广场为重点,启动环城生态圈和铁路防护绿地建设,提高城区绿化面积,创建省级园林城市。进一步搞好城区河道整修、供水管网改造配套、城区防洪体系建设,提高城区供水和防洪能力。加快县城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抓好小巷道路硬化和污水治理,解决污水横流问题。成立市政管理局,进一步提高县城管理水平。 2、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以宁西铁路开通为契机,以市场体系和道路、供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建设为重点,灵活经营小城镇,推动小城镇快速发展。要重点扶持埠江、毛集、月河等集镇建设,提高在全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进平氏、淮源、吴城、安棚等集镇建设上档升级,逐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省市重点镇为基础,312国道、桐明公路、宁西铁路相贯联的小城镇体系。要坚持把小城镇建设同发展乡镇企业、培育支柱产业和市场建设相结合,建立一批专业市场和专业小区,使其成为农村二、三产业的集中地,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正确处理城镇化建设与严格保护耕地的关系,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完善土地置换和调整机制,统筹安排城镇建设用地。 3、加大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要抓住国债资金重点向县乡公路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的大好机遇,立足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面推进干线公路、乡村公路建设,构建内联外通、覆盖城乡、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今年要重点搞好鲁姚线、月银路、桐家河至朱庄公路建设,完成22个村通公路。要加快能源设施建设,完成城网改造,力争使安棚电厂及早开工兴建,保证经济发展需要。大力推进农村沼气、农村改厕等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文明新村。 (五)挖掘资源,打造精品,加快旅游业发展 要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以淮河源文化为支撑,以创建国家4A旅游区为载体,依靠淮河源和国家级森林公园两个金字招牌,加大宣传推介,着力打造淮河源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品牌。要高度重视旅游规划,今年县财政要拿出50万元聘请高层旅游专家和设计单位,对全县旅游资源开发进行总体规划,重点景点要制订开发建设详规,打造精品。要创新投入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支持个人和民营企业参与景点开发建设。今年重点完成松云溪生态旅游线路和六盘谷淮河探源旅游线路的开发与建设,充分展示良好生态环境。要拓宽发展思路,争取在申报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要把打造淮河源文化作为旅游开发的重点,采取多种形式,挖掘整合文化资源,培育文化产业,提高旅游文化品位。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通过电视、报刊、互联网、旅游推介会等多种载体,加大对周边中心城市、宁西铁路沿线和沿淮城市的宣传推介,努力叫响淮河源旅游品牌。积极与信阳鸡公山连网成线,实现市场共促、客源共享。要加快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强力开发具有桐柏特色的旅游产品,增加旅游业综合效益。 (六)培强财源,搞活金融,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财政和金融是经济发展的综合反映。要下功夫做好生财、聚财、理财三篇文章,实现财政经济良性循环。 1、强化财税征管,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保障能力。要重点扶持乡镇发展民营经济,壮大乡级财政实力,尽快扭转乡级财政困难局面。要搞好税源普查,对成长型税源要着重涵养,对应税企业要依率计征。要进一步完善农业税征管机制,保证农业税及时足额入库。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坚决查处隐瞒、截留、坐支非税收入行为,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要调整支出结构,增加骨干企业改革、解决"三农"问题、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支出,优先保证教师工资。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深化部门预算,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购制度,强化财政监督,确保财政资金运行规范、安全,提高使用效益。 2、加大财政金融对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抓住国家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大力争取项目资金,重点支持骨干企业及优势产业技术改造。用足用活货币政策,努力争取信贷资金,积极支持工业、农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建设"信用桐柏"为目标,大力倡导社会信用,诚实守信,合法经营,构建良好的银企关系。今年要争取3-5个乡镇建成信用乡镇,3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信用村。 3、发展商贸,搞活流通,全面壮大第三产业。要加大粮食、商贸、供销、物资流通等国合流通企业改革力度,最大限度发挥其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促其尽快摆脱困境,走向良性发展之路。大力推行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积极培育超市、购物中心、专卖店等先进业态;改造提升交通运输、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信息、保险及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业;积极培育房地产、文化、体育等服务业。200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要达到6.5亿元,在全县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20%以上。 相关专题:河南各地市汇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