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对日索赔10年:掀开历史抢救真相(2)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3日09:54 时代人物周报 | ||||||||
童增:掀开了历史一角 本报记者 刘俊 “中国人逆来顺受惯了,这是中国最底层民众权利意识的一次大觉醒。”回首中国民
1990年春天,刚刚毕业从北京大学法律系研究生班的童增在《报刊文摘》上看到一条报道说,在欧洲,战争赔偿重新被提起。一个念头从他脑海中闪过:“既然东欧国家可以要求德国进行战争赔偿,中国是日本侵略战争最大的受害国。难道日本不应该对中国赔偿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童增跑了好几家图书馆,查阅了大量关于战争赔偿的资料。最后,他得出了结论,“战争赔偿”和“民间赔偿”是不同的,“我当时确信,虽然中国政府对日本政府放弃了‘战争赔偿’,但是对中国的‘民间赔偿’并没有宣布放弃。” 就这样,一篇名为《中国要求日本受害赔偿刻不容缓》的文章在童增笔下迅速成型,次年两会期间,他将此文直接上书全国人大,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注意,“有好几个省的代表联名提写议案支持我。”可是由于提案时间已过,议案未获人大讨论。1992年3月,在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关于向日本国索取受害赔偿的议案》在38名人大代表的签名提议下,被正式列入大会第七号议案。消息一经传出,全球媒体一片哗然。 从此,童增便被成为名人,每天都有许多受害者从全国各地来到北京找他,向他哭诉日军侵华的血泪史,与他探讨对日索赔的路子。他也一次又一次地帮这些老人到日本驻华大使馆递交索赔书,可每一次,“他们收下之后就杳无音讯。” 童增感到,不依靠法律,这问题根本解决不了。然而遗憾是,他托朋友找了好几个律师,都没有一个愿意帮他,“我特别绝望。” 1994年,一位日本律师的来访让他看到了希望。这一年是1994年,以日本民主法律家协会所属律师为中心所组成的访华法律调查团,开始了向战争受害者听取事实的调查活动。他们的到来启动了中国民间对日诉讼。 被称为“中国民间对日诉讼启蒙人”的童增从1998年起,宣称淡出对日诉讼事务,专注于他的公司业务。但在许多与对日诉讼有关的会议场合,仍然能听到他慷慨激昂的声音。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