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专题 > 正文

城厢街巷溯源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7日23:50 城市快报

  三圣庵胡同 清乾隆二年(1737)

  东起麸房胡同,西至南项家胡同,中段部分向北至府署街,南侧通中营后胡同,北侧有一分支终端不通行,长159米。三圣庵是一座道观,清初建,内供奉三圣(伏羲、周文王、孔夫子),于乾隆二年(1737)始形成里巷,因境内有“三圣庵”庙宇,故名。

  shai

  晒米厂 清朝初年

  东起更宏胡同,西至大费家胡同,南起晒米厂小马路,北至关帝庙胡同,占地9319.6平方米。天津《卫志》记:明永乐十三年(1415)罢海运,从里河运粮。今天津卫官建仓廒储粮。于宣德间增置三仓,俱在天津道衙门西,即今旧津道以西等地,故天津城内东北隅,建有仓廒存储漕粮,此处为春、秋两季漕粮运抵津门后,入仓前通风晾晒之地,崇祯末年,李自成占领北京,天津仓廒被焚毁,此地亦随之荒废,清朝初年,逐渐形成居民区,且有人在此养猪,故又叫“猪圈”,入民国始废,仅留有晒米厂地名(准确地点,难以指出)。

  晒米厂东胡同 清康熙年间

  北起河营前胡同,南至丁公祠胡同,长69米。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因位于明代晾晒漕粮厂地之东侧,故名(沿革参见晒米厂)。

  晒米厂小马路 清康熙元年(1662)

  西起旧县署后街,东转南至葫芦罐胡同,长117.4米。明朝年间,此地有官方晾晒漕粮(稻米)厂地,运粮车马频繁往来,于清康熙元年(1662)形成道路,名晒米厂小马路(沿革参见晒米厂)。

  shan

  山菊里 1983年

  位于北马路南侧,北起北马路,至南不通行,长26米。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因与三人合资开设铜铺,以“德韶昌隆”之意,取铺名三聚德,巷随其称。1952年更名为三聚里,1983年地名普查时,因重名,取“山菊傲霜”之意,更名山菊里。

  shang

  尚家胡同 清光绪年间

  位于北马路南侧,巷北两口均起北马路,南至恒德里,中段东、西侧与城守营后、西白家胡同相通,长134米。建于清光绪年间,原为两条胡同:一是尚万春建房形成的尚家胡同,另一是李永春建房形成的李家胡同,1983年地名普查时,合并统称尚家胡同。王成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