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专题 > 正文

读者报料:“我爸贴身伺候溥仪28年”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3日19:57 城市快报

  记者 王志辉/城市快报

  红红的墙砖,灰色的瓦片,宽敞的院落,晾晒的玉米,构成了蓟县农村初秋的风景。就在这普普通通的乡村里,有着一位见证了中国历史变迁的老人———王简斋。20世纪初,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离开了他的龙椅,走过了一条从大清皇帝到逊帝,从逊帝到寓公,从寓公到伪满傀儡,最后被共产党改造成新人的生活道路,在历史舞台扮演了任何人不可代 替的角色。而王简斋作为这位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的贴身侍从,也和他一起走过了28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许多原本人们只在电视剧里看到的故事。

  日前,王简斋的二儿子王汝彬打来电话提供线索。搬出几把椅子,就在王家清凉的小院内,年近七旬的王汝彬给记者讲起他父亲的故事……

  觐见小皇帝 借钱买衣服

  “1916年,我父亲的四哥从北京来信,让父亲进北京,经过他的‘运动’,我父亲到紫禁城里的‘御膳房’当了一名会计。”

  看过《末代皇帝》的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印象,当时紫禁城里和溥仪比较接近的人私下都会叫溥仪为“上边”,这并不是杜撰出来的。王简斋在溥仪身边时,也这样称呼他。1918年,他在御膳房的同事陈国珍、刘荣喜先后被选到溥仪身边任“御前随侍”。“经陈国珍和刘荣喜联名,‘上边’很快就决定召见父亲。”王汝彬告诉记者,“后来父亲回忆说,虽然那时民国已经成立多年,但紫禁城里还是国中之国,觐见溥仪还是要求很多的。但当时父亲的俸银很少,没有什么积蓄,就借钱买了一件旧长袍,然后扎上朋友送的玉带,戴着缨帽,由陈国珍带领到养心殿去拜见溥仪。”

  第一次见溥仪虽然时间总长不超过5分钟,但,就是这短短的5分钟,给王简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父亲曾说过,当时他进了养心殿以后,先给溥仪请了跪安,然后又摘下帽子,行了三拜九叩大礼。当时人们还是把皇上说成是真龙天子,父亲心里有点诚惶诚恐、战战兢兢的,连眼皮都不敢抬一下。”

  溥仪看了看王简斋,觉得他年岁较大,就说:“拨到殿上吧!”王简斋听完心里就凉了半截,这个“拨到殿上”并不是到溥仪身边,而是到养心殿工作。但时隔不久,经陈国珍、刘荣喜再次保举,溥仪才同意王简斋担任了“御前随侍”。1924年,父亲开始了溥仪的贴身生活,陪他度过了在紫禁城的最后6年。”王汝彬说。

  擦脸扔毛巾 追着扣衣扣

  “父亲当溥仪贴身侍从的时候,溥仪只有10岁,还是一个孩子。虽然多年来接受皇家规矩的教育,但还是免不了有孩子气,经常会做些非常的举动,所以贴身侍从当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看着这位小皇帝。父亲对这段生活有着很深的记忆。”

  当时溥仪在宫内的生活比较规律。一般情况下,每天早晨8点左右就会起床,王简斋要在溥仪起床之前准备好凉热适度的洗脸水。

  “父亲在伺候溥仪洗脸时要和其他人手捧着毛巾和肥皂围着他站好,每次都要准备很多条毛巾,因为溥仪洗脸要用多少毛巾是不固定的。他擦脸时所有人要全神贯注地盯着,他常常是擦两下就把毛巾往后一扔,再换一条,周围等候的人必须把他扔下的毛巾接着。洗完脸后,父亲还要伺候他换贴身的内衣。换完内衣后,再到西暖阁去穿外衣,此时的西暖阁大炕上已经摆满了选好的衣服。换外衣时,溥仪有时嫌侍从们选的衣服不合心意,就自己动手翻,然后全都随手扔到地上,再由父亲一件件给整理好。父亲还说过,给溥仪穿衣服时,动作要轻而麻利,不能使他感到一点点不舒服。由于那时溥仪还是一个孩子,常常是刚披上衣服,就要急着去干别的事,他们就要在后面追着给他扣扣子。”

  饭菜好几桌 三餐讲究多

  溥仪在紫禁城的生活很是程式化,尤其是一日三餐,更是循规蹈矩。“父亲曾告诉我,当时溥仪每天都要到东暖阁前殿吃点心、喝茶,算是早餐。各式点心中,溥仪最爱吃‘火纸筒’,这种点心薄而脆,甜而香,是由前门附近的一家大点心铺供给的。而喝的茶一般是由西直门外景春茶店供给的‘鹤岭云雾’茶。给溥仪倒茶的时候,一定要用小网子过一下,不能让茶叶、茶梗之类漏下,要不然就会遭到他的斥责。”

  而吃午饭溥仪则没有固定的时间,差不多到了“饭点儿”,御膳房都要准备好饭,只要溥仪一声“传膳”,早已等候在东暖阁的御膳房首领便从内到外一直到御膳房依次传呼。声音刚停,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就端着饭菜过来了。饭菜先由御膳房的人传给在殿外等候的人,再由这些人传给王简斋等人,最后才会端到溥仪的桌上。“饭菜平时总要摆上几桌子,最少有三四十样,菜上齐后,要对溥仪说:‘老爷子,菜上齐了。’得到溥仪的允许才能打开食盒的盖子。在溥仪进膳时,父亲和侍从们也要在边上站立着,溥仪的眼睛往哪道菜上一瞥,就要马上给他递过去。”

  王简斋还告诉王汝彬,溥仪在吃饭的时候,还有一个太监管着溥仪,常说:“这是什么,您要少吃;那是什么,您要少吃。”有时候溥仪还会让侍从们一起和他吃饭。侍从们谢完恩后,要站着吃,夹菜时要先用一双筷子夹在一个小碗里,然后再用自己的筷子从这个碗里夹着吃。

  到了年节,溥仪的菜谱更是讲究,平日里吃惯了山珍海味,到了年初一他就必须吃长寿菜(马齿苋的别称)包的饺子,以取长寿之意;立春要吃块萝卜,名为“咬春”;榆钱下来的时候,还要吃榆钱蒸糕。此外,九九重阳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腊八吃腊八粥等等,总之到什么时候吃什么东西,而且还要做得格外讲究。

  皇帝爱提问 侍从万事通

  “溥仪爱看报纸,也常常问在身边的侍从‘这个知道不知道,那个明白不明白’,所以父亲也要时时留心翻看各种报纸杂志,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万事通,以便溥仪问到的时候能够顺利应答。”王汝彬说。

  当溥仪的贴身侍从,不但要关注他的生活起居,还要注意周围发生的各种事情。那个时候不光是中国处于军阀混战、时局动荡的时候,世界也是一样。溥仪对时事很是关心,各种报纸杂志有20份之多。他看报常常是一带而过,只有遇到重大的或者他感兴趣的消息,他才仔细看。他看完报纸随手扔到地上,溥仪身边的剪报员就要把重要的消息剪下贴在一个大本子上,以备溥仪日后随时查找。

  发怒就打人 偷吃不挨骂

  溥仪早期在紫禁城期间脾气暴躁、冷酷无情是尽人皆知的,责打太监侍从已成了家常便饭。他要打人时,除了他的乳母二嬷以外,很少有人能制止(溥仪是在他乳母的怀里长大的,对他的乳母很有感情)。有一次,溥仪在养心殿要听留声机,让王简斋去为他挑选京剧唱片。正当他选好起身的时候,溥仪就站在了他的身后,他一下子就用头磕着了溥仪下巴。溥仪当时就急了,马上就要喊人打他,乳母二嬷当时也在身边,忙说:“您看您又着急,王简斋他也不能长后眼不是?”溥仪听后,揉揉下巴笑了。

  “父亲告诉我,溥仪在许多事情上都会发火打人,但只有一件事,他不会打人,就是偷他的点心。父亲讲,那个时候御膳房经常会给溥仪准备一些糕点,以备他饿的时候吃。父亲和其他侍从经常会乘他不注意偷吃几块,有时吃的兴起,几个人就全都给吃光了。刚开始他们也害怕溥仪知道责罚他们,后来发现,溥仪知道糕点少了甚至没有的时候,只是问问是谁吃了,从来不发脾气,就让他们的胆子越来越大,以至于全部吃光也敢主动向溥仪报告了。溥仪听完后,也只是点点头了事,并不发火。”

  皇上疑心大 购物亲问价

  “那时太监经常偷盗行窃,把宫里的东西拿到外面变卖,营私舞弊,中饱私囊已形成风气,而这一切又都背着溥仪,这就使他形成了多疑的性格。他派人出去买东西,常常派另一个人去监视,或打电话亲自问好价格,看来人回报时是否诚实。而父亲每次都是如实回报,溥仪渐渐地比较相信他了。”

  “在父亲的印象里,民国以后虽然溥仪失去了帝位,但生活还是极其奢华的。为了维持挥金如土的生活,溥仪就靠变卖古玩字画来为其提供资金的来源。即便这样,他也是一掷千金。一次他让父亲去东交民巷得威洋行为其买钻石戒指和白金表,一次就花掉了40多万,那可是当时一个普通家庭几十年的生活费啊。”

  兄弟三人 同在皇宫

  “父亲一生之中,没有留下任何照片,就连他去世的时候,也没有悬挂遗像。倒不是他没有拍过照片,而是在后来的日子里全部遗失了。”王汝彬告诉记者,“我记得小的时候曾看到过几张父亲的照片,大多都是在紫禁城里拍的。其中有一张三人合影,父亲说,其他两位是我的亲叔叔,当时我们家一代三口在紫禁城里为溥仪服务。除了父亲做贴身侍从外,一位叔叔在御膳房,一位叔叔在御画房,那张照片就是父亲兄弟三人相见时拍的。别看他们都在一个小小的紫禁城里,想要见到一面,那可是真不容易呢。”

  “父亲做贴身侍从,并不像电视里演的那样,身穿黄袍马褂,而是穿着已经有些现代军装味道的军服。我记得家里曾经有过一张父亲身着军服的照片,身高1.78米的父亲腰系腰刀,笔直地站在大殿前,有些军人的感觉。父亲到了93岁高龄,还是腰不弯,背不驼,他说都是当时养成的习惯,任何时候都要把腰挺直,以防溥仪见到,因为没有精神劲而受罚。”

  妻子生病 暂别溥仪

  “父亲在溥仪身边的28年间,有一段时间回到了自己的家中,那是1924年的事。那年秋天,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溥仪开始虽然对形势十分关注,但并没有把它放在心上。正在那个时候,我母亲得了场大病,写信给父亲请他回家来看看。父亲接到信后,马上就向溥仪告假回家,等母亲病好后才回到紫禁城。谁知道当父亲回到那里的时候,紫禁城的护军已经换成了冯玉祥的国民军,而溥仪也离开了紫禁城躲到了日本公使馆。父亲经过多方努力,在日本公使馆见到了溥仪。父亲回忆,虽然当时溥仪精神不佳,但没有惊惶失措,只是对父亲说现在事情不多,让父亲先回家等候消息。当父亲再次见到溥仪的时候,就是1925年2月24日,溥仪从北京前门车站化装逃到天津张园了。父亲与他相见后,又在天津陪他度过了6年的寓公生活。”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