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珍藏奇藏故事 一楼一景一心情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8日00:03 城市快报 |
记者 张博/城市快报 “十一”期间,骑上单车到天津市名人故居集中的几个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踏上那个地方,每一步都有故事。或能打开实业家们发家的秘笈,或能知晓北洋政府时期政客们的心境,或能领略异国建筑风情,或能重新认识天津。 人常说,“近代百年看天津”,看什么?看这些建筑风格别致的小洋楼就可以了。说它小,其实并不小,只不过与上海滩比起来,天津的洋楼建筑大多是民居,这正是天津的特色。漫步在小洋楼集中的五大道、中心花园、意式风情区,能够领略到英式建筑、意式建筑、法式建筑、德式建筑、西班牙式建筑的风情,这里是文艺复兴式,那里是古典主义,还有折衷主义、巴洛克式、庭院式建筑,真像一个“万国建筑博览会”。 有统计资料显示,北洋政府时期的5位总统、1位执政、6位总理、21位总长、16位督军、4位省长、清朝遗老遗少19位、旧军政要员15人都曾在这里居住,这还不包括一些工商巨子、学界名流。 先到最为著名的五大道去看一看。在天津市和平区成都道以南,马场道以北,南京路以西的地区共有马场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重庆道五条重要的道路,俗称为五大道。 五大道开始兴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经过短短二十年的发展,这里就成了当年天津的富人区。别看这里的建筑都是小洋楼,但上世纪前半叶,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大部分是中国人,因为这里又是旧租界所在,所以,许多北洋政府的政客们在下野后都选择在这里购置房屋,置一些不动产。“要想发大财,快到北洋来”,于是,冒险家的乐园竟成了许多人争相涉奇的场所。虽然在这个地方很少能够听到枪声,但从这片区域的洋楼中密谋好的事情,却可以让近代中国硝烟滚滚。 难圆海上强国梦 “陆上舰队”拔地起 马场道路边有一幢建筑很是特别,屋顶上,长长的屋檐伸向路边,这是典型的罗马风格的大屋顶,这里现在是天津财经学院分院的地址所在。通过一个小门走到学校的操场上,站在建筑物的正面,不禁惊呆了,这是民宅吗?一幢望远镜式的建筑呈现在眼前,红色的墙体,白色的凉台,在绿树的掩映下,显得静谧安详。晨曦轻泻在这座立式望远镜造型的建筑上,为它平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用军用设备作为楼房造型的建筑在天津绝无仅有,恐怕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建筑中也不多见。 这幢楼原来的主人叫刘冠雄,1853年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二十多岁入福建马尾后学堂学习轮船驾驶,1885年同许多海军船政学堂的学员出洋到英国学习,四年后回国入北洋舰队。五年后,参加了那场屈辱的甲午中日战争,战争的惨败,成了刘冠雄心口上无法愈合的伤痛。于是,在若干年后,当他定居在天津时,按照他的意图,建起了象征海军实力的三幢建筑,分别为巡洋舰造型、航空母舰造型和望远镜造型。以此为寄托,希望中国能够成为一个海上的强国。 从这幢建筑的正面看,这是一个三层楼的建筑,整体呈现出对称形状,楼前有对称的两个8级台阶,沿着靠近校门一侧的台阶,缓缓地拾级而上,迎面是一扇对开的大门,推门而入,里面是宽敞明亮的门厅,门厅内有四根方柱,在柱顶与天花板相连接的地方,雕刻着卷式的花纹,非常精美。通往二楼的楼梯是木质地板,八十多年的踩压,已经被磨光了。踩在木地板上,听着清脆的响声,思绪也仿佛回到了20世纪20年代,当年的海战帮统,在民国时期,已经成为了首任海军总长,民初的内阁总理如同走马灯般地轮换,而刘冠雄却稳稳地坐在了海军总长的位置上,直到1917年,段祺瑞执政时,因两人政见不和,他才退了下来,此后的几年,他曾回到自己的故乡福建担任过一年的厦门海疆防御使。在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想要打造海军强国,谈何容易,终于,在1923年他隐居天津。 深宅大院庆王府 伴琴主人建起来 逛了逛马场道,再顺着马场道与重庆道的交口处向西走去,走过了新华路,在重庆道上有一座深宅大院。高大的院墙,让过往行人对这里充满了好奇心。院墙上的牌子告诉人们这里曾经居住过清朝末代总管太监小德张,后又居住着庆王载振。这里现在是天津市政府外办所在地。当年在修这座宅邸的时候,小德张给设计者们提出了一个要求,房子的外观要有西方特色,但房子的布局要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式。这种设计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式洋楼。 进入大门后,迎门就是一个17级半的台阶,台阶上两根石柱显示出宫殿一般的气派。不管多么尊贵的客人,到了这里只能仰视着与主人寒暄。为什么是17级半呢?封建帝王以九为尊,重九应为18,但修建这座府邸的总管太监小德张,不敢超越规制,因此,在修最后一个台阶时,只修了半个台阶那么高。 走上这17级半台阶,是一个二层的复合柱式门廊。推开拱形大门,在门内两侧是两面镜子,应该是主人们出行前整理仪容的地方。再往里走,左侧是一个布置豪华的客厅,客厅内装饰精美的木制陈设,透露出古香古色的味道。客厅门口的玻璃很有特色,都是彩色的进口玻璃,这是修建故居时,小德张令人从外国专门进口的,玻璃上有许多雕刻的花纹,据说,这种在玻璃上雕刻的技艺已经不多见了。几乎每块玻璃上的角上都有四个字“伴琴主人”。“伴琴主人”是小德张的雅号,他曾经专门购置了一些钢琴摆放在天井中。走过长长的过厅,突然豁然开朗,一个传统的四合院式的天井出现在眼前。惟一不同的是,天井的上方是用天棚罩住的。在天井的正中央是一个葡萄造型的吊灯,这个天井同时也具有欧洲古典风格的开敞式大厅特色。据老人们回忆,在大厅内有一个可以移动的戏台,当主人们想要看戏时,临时用木质的台板在大厅内搭建起能够唱戏的戏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京津地区一带走红的戏曲名流,都曾经在这个大厅内为主人表演各自的拿手好戏。 从过厅内走出来,走下17级半的台阶,在这个宅院一进门的左侧是一个小花园,花园内有养鱼池,尤其是养鱼池里的石头,都是从太湖运来的上等太湖石。 海河岸边小怪楼 逃生避难迷风水 从五大道出来,可以到海河岸边走一走,整修一新的海河沿岸文化带让人大饱眼福。平日里,经常在海河沿岸看见一座小怪楼,这座沿河而建的洋楼是袁氏宅邸。在海河没有裁弯取直前,这里曾经是弯曲河道的拐弯处。 人们说它怪,是因为从外观上看,在这个建筑的顶层有一个八角形角亭。红色的屋顶,白色的砖墙,具有浓郁的欧洲古典式建筑风格。整体建筑分为主次楼。主楼平面为L形,是3层砖木结构附带局部半地下室,是荷兰、比利时的建筑形式,有尼德兰式建筑特点。面向海河及民主道一侧均为山墙,临街的两个塔尖式的角楼,可以观看八方情况。 走进这幢小楼,第一个感觉就是,它的屋子多,许多屋子相连,像迷宫一样。从一些资料上看,这座楼里有可以隐身的地方。果然,在楼梯的左侧,推开一个不起眼的房门,里面是一个旋转的楼梯,上了这个楼梯,有点晕,因为每上一个台阶,都要转身,转了两三个台阶上去,后面的人就看不见已经上去的人的情况,在一层和二层中间,还有仅能容纳一个人的藏身之处,在这个地方可以让上下楼梯的人转身或是让路。如果不熟悉这个建筑的人,上了楼梯后都不知道自己位于几层。返身回到一楼,在一层有大客厅、餐厅,走上二楼,这里是主人的卧室。在二三层中间有一个“风水窗”。这个风水窗指的就是八角形角亭,设计吸取了意大利建筑的特点,从这个八角亭往外面看,能够看见海河水从建筑前川流而过,裁弯前,这里正好是个把角,因此,可以想见当年的八角亭的每扇窗户都朝向海河。按照过去的说法,水象征着财气,因此,无论河水涨落,都涌入八角亭,为主人敛财。此外,建筑中还有一个“脱身处”,在三楼的凉亭旁设有铁楼梯,可以直通后花园小门,如果一旦有什么意外发生,主人可以从这里脱身逃走。 虽然袁世凯未曾在这里居住,但据史料记载,在袁世凯执政期间,就开始整修这幢建筑,并在他死后两年修建完毕,因此,人们习惯地称这幢小楼为袁氏宅邸。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