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赴日记者谈中日关系:只能友好相处不应对抗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9日23:37 新华网 |
新华网北京9月29日电 (陈刚 沈秋欢)40年前的今天——1964年9月29日,中日两国经历了二战后长达15年的漫长而又艰难的路程,实现了互派常驻记者。 “也许,在今天看来,互换新闻记者是一件极为平常的事,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却是非常不容易的。”作为新中国首批赴日记者一员的原文化部副部长刘德有,29日在这里举行的“中日互派常驻记者四十周年纪念座谈会”上这样告诉大家。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中国和日本这两个隔海相望的邻国,共同的命运和利益紧密地把它们联系在一起。这两个亚洲大国理应和只能和平友好相处,而不应对抗。”刘德有说。 “两国媒体更应当正视两国关系中的问题或消极因素,力求不夹杂感情色彩,冷静客观地进行报道,不夸大,不渲染,积极引导人们看到能够妥善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希望。”他说。 回顾起两国互派常驻记者的历史,刘德有说,中日互换常驻记者之所以能够在那时实现,是与高瞻远瞩、力求打开陷于僵局的中日关系的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中国领导人和松村谦三等日本一些有远见的政界人士的长期努力分不开的。 他说,中日互派常驻记者的实现,是两国在法律上尚处于战争状态下,中日媒体合作的一个重大突破,它意味着双方记者可以在对方国家直接进行观察、采访,获得第一手资料,从而使信息量骤增,并且为两国人民进一步增进相互了解创造了条件。 他回忆说,当第一批中方记者到达日本时,东京奥运会即将开幕,高速公路已经开通,东京至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几天后举行了开通仪式。当时的印象是整个日本充满了活力。在驻日期间,中日关系是采访的重点,在经历了长期的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民间交流后,1972年迎来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他说,中日两国媒体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为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传统友谊,促进中日复交和友好事业的发展,发挥了自己的作用。而在两国关系正常化后,双方媒体又紧跟两国关系的发展,为中日友好合作的每一步前进,也包括前进道路上出现的问题,及时作了报道。 “不断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消除疑虑,消除那些影响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原因,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中日友好事业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建设工程。”他说。 谈到媒体的作用,他说:“新闻报道对影响国民舆论的形成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媒体应当格外珍惜两国迄今为止取得的来之不易的友好合作成果,尽量多做有利于中日友好的报道。” 他衷心希望,两国媒体能够通过新闻报道,对中日友好事业接班人的培育以及对两国青年交流的深入开展,多多给予关注并大力开展舆论工作。他说,这样做,必将有助于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并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持久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