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先驱导报专题 > 正文

鲍威尔对台湾问题明确表态令台湾当局吃不消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8日13:54 国际先驱导报

  提要 鲍威尔访华引发各界关注,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明确表态令台湾当局有些“吃不消”,鲍威尔此行进一步明确了布什政府在台海问题上的“战略清晰”政策。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记者刘宏报道 此次美国国务卿鲍威尔的东亚之行中,在北京停留的时间并不长,却是各界关注的重点。鲍威尔的中国之旅远远超出了事前一些分析人士认为的“告别演出”范围,产生了超乎寻常的意义,在未来谈及中美关系和台海局势时,也许会成
为一个经典之作。究其原因,鲍威尔在中国停留期间,公开而明确地强调“台湾不享有作为一个国家拥有的主权”,期望达成“各方都寻求的最终结果——统一”等谈话,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进一步完善了小布什政府在台海问题上的“战略清晰”政策。

  鲍威尔明示“清晰政策”

  鲍威尔在访华期间在台湾问题上着重强调了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美国不支持台独,台湾不是“主权独立国家”。鲍威尔在接受香港凤凰卫视采访时表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不是独立的,它并不享有作为一个国家拥有的主权。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鲍威尔重申: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是根据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及《与台湾关系法》,多年来行之有效。

  第二,明确提出以对话寻求两岸“和平统一”。鲍威尔在CNN和凤凰卫视的两次采访中,要求台海两岸不要片面行动,避免影响“最终结果”,即各方正在寻求的重新统一。他强调各方要积极“寻找提升海峡两岸对话之路,并朝着和平统一的方向前进”。

  第三,促谈。推动两岸对话是美国近几年来的一贯政策,这一政策在今年台湾“总统”选举后更加突出。加上台湾当局为了欺骗国际舆论,不断在口头上摆出积极寻求与大陆对话的姿态,促谈成为鲍威尔向中方领导人推销的“主菜”。

  鲍威尔接受凤凰卫视采访的内容很快就全文刊载于美国国务院的官方网站,连台湾当局都是从这个官方网站上下载全文后,才作出回应的。10月25日,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埃尔利在记者吹风会上表示,鲍威尔有关台湾“不享有主权”的谈话准确反映了美国在台湾地位上的长期政策,没有任何新变化。不过他对鲍威尔“统一”的谈话不着痕迹地做了些许变动,继续回到“和平解决”的老调,并解释称鲍威尔的用语意在强化鼓励对话。

  台湾对“意外”调适不良

  台湾在两岸关系上一向有给美国“意外”的传统,从李登辉的“两国论”、陈水扁的“一边一国”,到强行推动“公投”、“制宪”,总是令美国大吃一惊,忙得人仰马翻。此次鲍威尔可谓给台湾也来了个“意外”,台湾明显调适不良。

  台湾当局本来对鲍威尔的中国之行持漫不经心的态度,没有如过去常例设立专案小组,并认为这场鲍威尔的“告别演出”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所有行动会按惯例事先通知台湾。兼以这几天岛内台风灾害、军购预算攻防等新闻占据了各媒体主要版面,岛内对鲍威尔访华的报道很少。甚至在25日鲍威尔接受电视采访后,也没有多少媒体重视。由于没有及时、完整的信息,台湾当局闹了一个大乌龙。“外交部长”陈唐山于25日晚还自信地表示,美国在鲍威尔行前已向台湾进行过简报,预料事后也将再对台简报中美会谈内容,鲍威尔有关两岸应抓住机会进行对话之说,“对我们来说是正面的消息”。

  10月26日开始,鲍威尔的谈话效应逐步在岛内发酵,与自然界的台风相映,形成另一股政治“台风”。陈唐山承认鲍威尔“台湾不是主权独立国家”的说法是“美国到目前为止,最重的一句话”。台“行政院长”游锡(方方土)则称,台湾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这是一个事实。民进党的“立法委员”们更是破口大骂,“极度遗憾”,“强烈谴责”,叫称 “绝不接受”这一“昧于事实”的谈话。

  岛内舆论纷纷使用“罕见”、“颠覆”、“堪称石破天惊”等词语形容鲍威尔的谈话,指出鲍威尔挑明“反独促统”是“拿台独祭旗”。《联合报》一篇发自华盛顿的分析称,谈话一举颠覆了自1972年《上海公报》以来,美国在两岸事务一些关键问题上的“模糊”政策。

  “清晰政策”不是即兴之

  小布什上台后,曾于2001年脱口说出“尽其所能协防台湾”,后来逐步演变为常说的“战略清晰”政策,即“台湾不独、大陆不武、维持现状”。但这个名为“战略”的政策,其实质只能算是“战术性”的,没有从根本上为美国的“一中政策”定位。因此这次鲍威尔提出“台湾不是主权国家”、达到各方寻求的“统一”,名副其实地从战略层面对台海政策达成了清晰定位。如果这次谈话是美国官方的统一见解,那么鲍威尔确实代表美国政府揭去了“清晰政策”的最后一层纱。

  对于鲍威尔的谈话,连带的问题有两个:第一,背景是什么?第二,是否是美国的官方政策?

  从各种分析来看,基本上认为鲍威尔谈话的背景有两个。一是吓阻“台独”的危机控管手段。此前陈水扁不但走“危机边缘”之路,制造台海动荡,而且在“3·20”后继续无视美国的呼吁,依然玩弄文字游戏,甚至发出战争叫嚣,要搞“恐怖平衡”。种种动作迫使布什政府不得不彻底表明态度,免得民进党当局“有点阳光就灿烂”。二是建立稳定成熟的中美关系的需要。

  鲍威尔的讲话是否完全代表美国官方政策?笔者在今年7月曾在一场两岸学术研讨会上提出,美台在3月20日后的一系列看似密切的互动,并不能说明美台关系“和好如初”,而要从两个指标上判断。一个指标是陈水扁八九月间过境美国的情况,另一个是美国总统选举中关于对华政策的辩论。现在来看,这两个指标均未达到台湾方面的预期。同时,美国在对台政策上看似矛盾的言行,确有不同部门政策偏好的背景,尤其是国务院和国防部这两个关键机构的差异。可以料见,鲍威尔的谈话中“台湾不是主权独立国家”、“不支持台湾独立”这两点不会有任何人挑战,但“和平统一”要最终取代“和平解决”为美国各方接受,仍将有一段路要走。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超俱乐部酝酿大变革
中国国际通讯技术展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南方周末内地创富榜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凤凰卫视中华环姐大赛
高峰那英情感风波
狼的诱惑-终结版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