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京报-核心报道专题 > 正文

南开大学校长:名校办民校并非利益驱动(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3日23:45 新京报
南开大学校长:名校办民校并非利益驱动(图)

南开大学校长侯自新在办公室里接受记者采访。本报记者杨杰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百年校庆之际南开大学校长侯自新接受本报专访,称不认同南开“衰落”说,表示该校发端于私有决定其办学方向更为务实

  对话动机

  中国近现代民办教育的先行者———南开学校于10月17日迎来百年华诞。百年之间,
这里走出过两位国家总理,一位副总理和无数学术大师。发端于南开学校,于20世纪初期建立的南开大学,在20世纪上半叶,成为中国最著名的私立大学。

  此前几年,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名校相继度过百岁生日,明年复旦大学又将迎来百年校庆。昔日奠定中国大学最初格局的名校如今已走到了百年周期。

  与百年前的诞生一样,中国大学正与急速变化的中国社会同时成长。领风气之先的中国名校正图谋求新求变,去年北大推行的人事制度改革已在业界引发震动,昔日领一时之风骚的南开大学如今有何“变革”,面对教育资源的国际化,中国高校格局将如何变化?记者就此采访了南开大学校长侯自新。

  历任校长都被称为“化缘校长”

  《新京报》:建立初期的私立南开学校是怎样萌芽的?

  侯自新(以下简称侯):私立南开学校诞生于风雨飘摇的晚清。1898年天津学界耆宿严修礼聘刚刚从海军退役的张伯苓到家馆教授其子侄西学。从历史角度看,严氏宅邸成为日后南开学校的发祥地。

  1904年,严修、张伯苓从日本考察教育归国后,即将严氏家馆和王益孙家馆合并,招收新生,并于当年10月17日正式成立中学。

  1919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正式创办,随后经历了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时期、全国高等院系调整时期、“文革”阶段、改革开放时期几大阶段,命运几经转折,从被日军轰炸毁校,从而与北大、清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阶段到复员回归,并最终从民办高校被国家“收编”为公立大学,可以说,南开大学见证了中国近现代高校发展的整个历程。

  《新京报》:南开大学在创立之初与其他大学有何不同?

  侯:在南开大学创立和发展时期,中国的大学划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其一为国立大学,如北京大学、北洋大学等;其二为教会大学,如东吴大学、金陵大学等;其三为私立大学,如南开、复旦等。

  《新京报》:早期南开的经费来源是?

  侯:经费除政府少许补贴和学费及校产收入外,基本依赖于私人团体和私人捐赠。历任南开校长都在社会上被称为“化缘校长”。

  并不认同南开“衰落”之说

  《新京报》:最近有很多机构都在发布大学排行榜,在有些排行榜中,南开大学的排名比较靠后,有人认为南开自解放后就衰落得厉害,你认为呢?

  侯:我认为这种排行并不准确。目前在我国,大学的评估和排行主要看各校的生源、师资力量、学科建设、科研产出等,是一种“知性取向”。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也大抵采取可以量化的“知性”衡量指标和手段。评估大学办学质量,总得有一些相对的“硬指标”,但是将“硬指标”过于夸大,必然造成许多不可用数据衡量的因素在排行中失位,比如道德教育、爱国教育、人格教育的传统,这如何在大学排行中得到体现?难道这些东西不是衡量一个大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吗?

  发端于私有决定办学更“务实”

  《新京报》:在百年之际,南开反思了什么?

  侯:南开学校在中国高校中是很有特色的,它走过的路和其他学校不一样。南开建校的时候就是一个私立学校,跟当时北大、清华等公立学校不一样,南开主要是用民间资金创办的,这决定了它与其他公立高校具有不同的办学思想和差异性。南开既然是发端于私有,这决定其必须赢得市场才能生存,这使南开的办学方向比较“务实”。南开大学的定位与其民办教育、私立学校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所以由南开经验总结出来,中国教育发展到现在,不能只走国家包办高等教育这一条路。

  《新京报》:为什么?

  侯:因为国家财力有限,中国的教育发展,必须把社会上更多的资源吸引到从事、支持教育的领域来。中国教育的成功要依赖于民办教育,没有民办教育的蓬勃发展,中国教育要获得成功是不可能的。现在民办教育这条腿太细、太软,要充分发展起来才能支撑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厦,从这点讲,“南开”的民办模式有值得借鉴的意义。

  《新京报》:南开大学目前也正在涉足民办高校领域。

  侯:是的,名校办民校是一个办学路子,也是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

  南开解放后就改成了国办,但我们现在正筹划发展民办学校,以配置更多的教育资源。我们今年和天津大港区合办了一个独立学院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它是依托南开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借助社会力量办起来的,得到了国家教育部的支持。其与南开互为补充,是南开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的一次整合。教育部很提倡这种做法,这是民办教育发展的新动向。

  “名校办民校”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新京报》:名校办民校是出于增收的目的吗?

  侯:并非如此。名校办民校并非利益驱动。现在很多的民办高校一开始都是依托公办大学的教师资源创建,这些教师有的退休了,他们通过兼职或专职,一方面提高了自己收入,也减轻了公立大学进行人事改革的负担,同时促进了中国教育的发展。

  现在“名校办民校”的路子,就是在充分利用资源。我们考虑到大学现在有一批有经验的退休教师,他们身体不错,还可以工作,这个资源不利用起来就是浪费。我们的滨海学院就这样,他们教师的经验甚至比南开现在在职的教师经验还要丰富。所以我对这个依托南开建立的民办学校很放心。

  “名校办民校”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效率也非常高。

  《新京报》:民办高等教育与公立大学地位平等吗?

  侯:民办学校筹措资金比较困难,不像公立学校有财政支持;还有就是民办教育收益如何划分的问题,即投资民办教育的人如何获得合理回报的问题仍然界定不清,这些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出台已经解决了。但在落实上还(与目标)有一定的差距。

  《新京报》:会有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甚至外资进入教育领域吗?

  侯:是的。从宏观方面讲,民办高校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一个是社会需求的旺盛,一个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会有更多的社会资源以各种方式进入到教育领域。这和10年、20年前比较有了很大变化。另外,从政策上来讲,国家2002年的出台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在政策上对民办教育给予了与公立大学同等的法律地位。所以现在发展民办教育是个机会。

  《新京报》:这意味着有钱就能办好大学吗?

  侯:民办教育能不能办好?我觉得完全有可能,南开就是个例子。就硬件方面来说,南开大学成立之初教师工资和公立院校比起来低不少,但还是有很多名师追随而来,靠的就是张伯苓校长的人格魅力和南开“软环境”的吸引。“没有钱一定办不好大学,但有钱也未必能办好大学。”

  《新京报》:民办高等教育办好的关键是什么?

  侯:南开经费历来都很紧张,但就是有一种越难越开的精神来克服各种困难。物质紧张,同样能办好一所学校,关键是需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好的办学指导思想,好的环境氛围。在20世纪20、30年代天津在国内是一个飞速发展的城市,化学和商业都很发达。围绕这个,南开设立了化学系和商业系,适应了当时天津的经济发展和定位,这是值得今天的民办教育借鉴的地方。

  南开的人事改革将更“温和”

  《新京报》:北大去年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引起高校关注。

  侯:人事改革始于北大,这也是将来高校的必然路径,不改革中国的高校必定面临巨大的人事负担,难以发展。说到底,高校发展的核心还是人事体制的灵活。南开准备在未来一两年内,建立总量适度、分类管理、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的岗位管理制度,以建立灵活的用人制度为指导思想,在学校部分单位先实行较大幅度的用人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符合高校办学规律的用人机制。

  根据既定的改革计划,南开大学新建的院系和某些条件成熟的院系可以先行实施全员聘任制,学校与受聘人员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聘任合同,确定聘任关系,实行聘任合同管理。

  《新京报》:与北大的人事制度改革相比南开的人事改革有何不同?

  侯:我想南开的人事改革比较温和,不能继续担任岗位的人员可以转到其他岗位。举例来说,如果科研岗位适应不了,转到后勤岗位任职,这叫做“非升即转”,可以避免激进改革带来的人事震荡。

  对话人物

  侯自新

  侯自新,男,1941年出生于中国天津市。1967年南开大学数学系研究生毕业,南开大学数学教授。1995年起任南开大学校长。曾任南开大学数学系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中国数学学会副理事长。现兼任中国高等院校数学研究与高等人才培养中心主任、天津市学位委员会副主任等。主要从事李群、李代数及齐性空间微分几何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本报记者王文香 天津报道)

  相关专题:新京报-核心报道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美国总统大选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拉登最新录像曝光
阿拉法特病情严重
央行9年来首次加息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中国足球改革风暴
万张精彩家装美图欣赏
购房装修答疑集锦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