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拟定为“豫花”质量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5日17:48 郑州晚报 | ||||||||
10月27日12时01分,新浪网将《郑州晚报:谁在妖魔化河南》置于新闻中心“头题”位置,对两篇报道整合后进行全文转载,并做了专门讨论。不到两天时间,就有6000多网友留言。本报与新浪网联合邀请兰考县县委书记盛国民、河南大程面粉实业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冯大祥、河南籍著名作家阎连科于今日下午17时在新浪聊天室与网友见面,讲述“磕头盖楼”和“豫花”面粉蒙冤真相,并与网友探讨河南人和河南形象。
河南大程面粉实业有限公司蒙冤后,一面与各方面协调,向各界澄清事实,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质量管理,并把遭受不白之冤的10月10日拟定为“质量日”,时刻提醒员工,要把好质量关。 兰考县县委书记盛国民感谢新浪网友对兰考的支持 10月27日,兰考县县委书记盛国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非常感谢新浪网友对兰考人的支持。但他坦言,兰考县也不可能没有少数做坏事的人,因这些人的错误,可能会导致人们产生误解。 记者还采访了兰考在京老乡会会长,请他自揭“短处”。 兰考在京老乡会会长蔡普选可以说是兰考在京创业人员的代表,他结合自身的创业经历说:“我从外出打工到现在已有10多年了。说实话,也确实听说和遇到过个别老乡干了一些不好的事,做出损害别人利益的事,虽然只是极少数,但造成的影响很不好。外出打工,本身就会被别人以挑剔的眼光看待,即使不拿着放大镜看,也是在注意你。只要你犯了错误,不管错误是大是小,别人都会看到,并且可能保持很久的记忆。更为可怕的是,旁观者或受害者会将你的这种缺点告诉他的亲朋好友,‘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久而久之,你的个人错误会让操着乡音的其他老乡成为受害者。现在开老乡会,不可能所有的老乡都来参加,但我希望我们的心聚在一起,共同发愤图强,不做丢河南人的事。我们每个人树好自身形象,整个河南形象也就上去了;我们每个人都讲诚信,河南人整体声誉肯定也会上去。” 10月10日拟定为“豫花”质量日 “10月10日将成大程公司的‘质量日’。”河南大程面粉实业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冯大祥说,“我们会永远记住这次事件,近几天,有相当一部分员工建议把10月10日定为公司‘质量日’,目前还没最终定下来,但以后我们会把10月10日和厂庆日一样对待。虽然这次事件并不是公司产品质量出了问题,但我们依然要时刻记住这一天,让每个员工时刻提醒自己,把好质量关。” 冯大祥的情绪比前几天已好了许多。他说:“我们任何时候都不怕合法的检验,我们的产品也经得起检验。我们把每年的10月10日定为公司‘质量日’,是要提醒自己经常自我反省,认真自查,使公司生产的‘豫花’面粉质量更过硬。”冯大祥还介绍,为进一步强化质量管理,公司还决定让一位副总裁专门负责产品质量,公司成立了一个质量管理委员会,由执行总裁直接负责。在停产期间,公司又对工人进行了重新培训,不熟悉流程者不许上岗。公司还准备在近期再购置一套更先进的检验设备,对出厂产品的质量加强监控。 河南人自我反省是必要的 吴春燕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普通河南人,在郑州一科技公司工作。她说,因为工作关系,她出差的机会较多,到过全国的很多城市。她认为,在全国各地都有负面的东西,河南当然也不例外。河南和沿海的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相比还不富裕,从整体来说,河南人的教育程度相对这些地区还不高,有极少数河南人在处事方式上让人觉得不懂礼仪,说粗话的现象相对多一些,这一部分河南人以后在这方面应该注意,不要再讲脏话。 吴春燕还认为,有少数人不懂得如何与人沟通,不懂得表达自己的感情,这难免让别人产生误解。就拿公交车上让座来说,她在公交车上经常给老人或抱小孩的人让座,但有些人连一句谢谢都不说,让人觉得很不舒服,也许他们心里非常感激,可就是不知道如何表达,但你不表达,别人怎么知道你有感激之情。 《时代青年》副主编、诗人马新朝从文艺的角度谈了如何树立河南形象问题。他认为,与周边其他省份相比,河南人的品质并不比任何地方的人低,河南也有很多名优品牌。在有些人对河南产生误解的情况下,我们作为河南人在有一些地方值得注意。马新朝说,与外地朋友聊天时他很惊诧一种现象:许多人对河南人的印象并非来自亲身体验,有些来自口头相传,有些则来自文化作品。有些用河南腔表演的作品往往出河南人自己的洋相,通过这种洋相逗得大家发笑。我们自己知道这不是代表真实的河南人生活,可对河南一无所知的外地观众会怎么想?他们或许认为这就是河南人。因此,带地方特色的作品有必要注重格调和负面效应。 外省媒体关注“磕头盖楼” 不实新闻也伤害了媒体自己 本报报道的“磕头盖楼”也引来外省媒体的关注,针对这一事件,齐鲁晚报就以《“磕头盖楼”新闻伤害了谁》为题发表了评论。 在《“磕头盖楼”新闻伤害了谁》中,作者这样评论:针对一家北京媒体“一些河南乞丐‘城里磕头,回家盖楼’”的报道,河南媒体在进行充分调查后,发现了这篇报道中的不实之处。这则不实新闻不仅伤害了河南人的整体形象,伤害了乞丐,也伤害了媒体自己。 评论还认为,媒体不实的报道对公众的同情心也极具杀伤力。评论中说,公众的同情心是乞丐的“生存之本”,否则乞丐将衣食无着。“城里磕头,回家盖楼”,这种只存在于极少数乞丐身上的事,一旦被媒体放大为地方性、群体性行为,对公众的同情心极具杀伤力。由于城市管理等原因,目前在一些大城市,乞讨已经越来越难,媒体抛出这番不真实的“调查”,进一步伤害了作为弱势群体的乞丐。 作者在文章中还说,从这个事件来看,个别北京媒体的行业操守也因此异化,《郑州晚报》记者提供的大量事实,以及发稿媒体和提供新闻来源部门的三缄其口,已经让人察觉其中可能有“猫腻”。当公众明白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后,被伤害最重的其实就是这家媒体。目光只局限于发行量和吸引“眼球”,不讲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浮躁地发出“假新闻”之后,自己也成为别人的新闻——反面新闻。对这家媒体来说,失去的远比得到的多。 网友评论高达6000多条 10月27日12时01分,新浪网将《郑州晚报:谁在妖魔化河南》置于新闻中心“头题”位置,对两篇报道整合后进行全文转载,并做了专门讨论。不到两天时间,就有6000多网友留言。 一位IP地址为222.141.66的网友说:“我是在郑州工作的南方人,并不觉得河南人像你们说的那么坏。有一次回家和同学聚会,闲聊起来他们都说河南不好。我问他们,你们接触过河南人吗?他们都说没有。我问他们,那你们凭什么说河南人不好?他们说是听别人说的。” 另一位IP地址为202.197.190的网友则对河南形象问题非常冷静地评论,他说:“我是郑州人,看到河南形象在某些人眼中如此之差,我很痛心,我们河南怎么了?出现的一些问题难道只有在河南才发生吗?奉劝那些攻击河南、污蔑河南的人就此打住,少说一些、少做一些诋毁河南的事,我们都是中国人,你看不起河南,你看得起中国吗?也劝一些河南的网友,注意你们的言行!维护河南的形象和声誉!我认为,只要我们真抓实干,河南的面貌和声誉一定会大有改观。我觉得郑州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城市,欢迎全国的网友多来郑州做客!” 还有一位IP地址为61.150.43的网友建议,河南应成立一个委员会,专门处理一些关于河南的负面报道。对提出的真实问题应该去解决,人无完人!对一些恶意炒作的报道,应动员所有河南人,采取各种手段,追究媒体的法律责任!(记者 杨宗锦 张锡磊) 相关专题:郑州晚报《独家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