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杂志专题 > 正文

台湾“行政院长”恐怖平衡说背后的阴谋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6日16:52 《环球》杂志

  历史告诉我们,某些顽固分子,向来都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不撞南墙不回头”。对付他们,忍耐与退让只会被认为是软弱可欺,而力量与威慑,倒可以让他们略微清醒一些。

  历史还告诉我们,分裂祖国的图谋,隔若干世代就会出现那么一些,有时甚至还会闹出很大的动静,但终究都是要归于失败,而且最终必定连人带事一起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
上,不管他穿的是古装,还是西服,手里拿的刀枪剑戟,还是导弹核弹。

  长缨

  9月25日,台湾“行政院长”游锡声称:“要维持台湾安全,就要像过去冷战时期的恐怖平衡一样,如果你打我100颗飞弹,我也能打你100颗飞弹,就算我不要打你100颗飞弹,至少也打50颗好了;或者你打台北、高雄,我至少也可以打上海。如果今天我们有这样反制能力的话,台湾就会很安全了。”

  这篇被媒体通常称为“恐怖平衡说”的讲话,成了这段时间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初次听到这段言论的时候,一时间恍若回到了美苏对峙的冷战时代——“相互确保摧毁”、“第一次打击”、“大规模报复”等等早已不用的词汇,又浮现在眼前。不过仔细想想,却无论如何也无法将台海局面和“恐怖平衡”联系起来。

  什么是“恐怖平衡”

  20世纪60年代以后,在美苏对峙的高峰时期,双方形成了“相互确保摧毁”的局面,双方的核力量规模极其庞大,即使在经过对方第一次打击后,也能够保有足够的报复能力,摧毁对方主要的工业和人口,这就使得双方都不可能从全面核战争中幸存下来。或者说,双方之间的核战争没有胜利者,这就是后来被称为“恐怖平衡”的局面——虽然世界每天都笼罩在核战争的阴云下,但由于这种战略上基本的平衡态势,使得核大战最终没有爆发。

  而游锡的“恐怖平衡说”,其实质在于通过发展巡航导弹、弹道导弹和核武器之类的所谓“反制”手段,威胁大陆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和三峡工程之类的重要目标,借此增加大陆采用武力手段遏制“台独”的成本和风险,削弱大陆选择武力手段的决心和信心。其暗含的另外一个目的,则是试图在台海发生冲突时迅速提高战争级别和规模,将其他国家拖入战争。

  众所周知,台湾当局中的有些人一直念念不忘发展核武器,对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研发更是从未停止。此举背后,就是这些人心存幻想,认为如果对大陆构成弹道导弹威慑甚至核威慑,大陆就很难再选择武力统一的道路,“台独”也就成了可能。

  粗看这套逻辑,似乎也颇成体系。从核武器的角度看,只要有了类似浓缩铀或者高浓度的钚作为原料,核武器的制造并不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台湾虽然缺乏生产核原料的能力,但可以通过国际黑市购买核原料。这样日积月累,攒出若干件核武器来,也是有可能的。

  另一方面,台湾有发展弹道导弹的技术基础,也造出过一些初级的弹道导弹来装备部队,如果有足够的外国技术支持和关键零部件供应,再假以时日,发展出堪用的弹道导弹也是可能的。

  表面上看,有了核武器,又有了投掷工具,就可以构成核威慑,有了“反制”能力,大陆也就不敢动手了。可问题在于,就算你搞成了核弹头,搞成了弹道导弹,你能搞成“恐怖平衡”么?大陆就不敢使用武力了么?

  “恐怖平衡”不会形成

  从技术角度来讲,所谓“平衡”,无非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打击能力,一是抗打击能力。

  先看打击能力。从数量上讲,如果台湾能够研制出载有核武器的弹道导弹,那么它能部署多少呢?显然不多,因为台湾没有足够的核工业,无法提供足够的核原料;台湾也基本没有自己的航天工业,也就无法提供足够的运载工具。国际军火黑市也许可以提供少量产品部件或技术,但显然不可能提供足够的数量,否则早就有若干比台湾有钱且亟需导弹核武器的国家买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了。

  从质量上讲,台湾显然无力承担一个“三位一体”(陆基、海基和空基)的核力量——世界上只有美、俄、中三家能够承受,连英、法两家都承担不起——只能以陆基弹道导弹为主。而台岛地域狭小,能够部署固定式弹道导弹发射阵地的地方少之又少,一旦有限的发射基地被发现,则必然被先发摧毁。如果把核力量搞成陆上机动型的,以台湾的面积,南北长不过400公里,东西宽不过150公里,是根本回旋不开的。这些因素都大大降低了其核力量的生存概率。

  再看抗打击能力。其实看一眼地图就能知道,美国与苏联的面积对比是什么样子,大陆与台湾的面积对比又是什么样子——所谓“恐怖平衡”,无异于痴人说梦。

  台湾面积不过3万多平方公里,主要的军事目标数量有限,如果真的打核战争,这些目标会在对方第一波打击中就被摧毁殆尽。

  早年苏联和美国之所以能形成“恐怖平衡”,是有其地理优势的:苏联的大量军事设施散落在广阔的西伯利亚,而大批工厂则被隐蔽在绵长的乌拉尔山脉地下;美国则大力发展隐蔽于深海大洋的战略导弹核潜艇,广阔的中西部也部署了众多工厂和经济设施。这些决定了美苏双方都能扛得住对方的第一波打击。

  再看看大陆,就更明白台湾的劣势,中国大陆也曾经准备过核战争,上了年纪的人大致都还记得“深挖洞”、“广积粮”的时代,虽然时光已经过去了20多年,不过要重新捡起这套把式,大陆显然会比台湾要强得多。须知,大陆当年的对手是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以台湾能搞出的核武器数量和质量,不可能伤到大陆的元气,而台湾在核战争中则是经不住一击的。如果台湾当局胆敢使用核武器,那么他们将完全陷于道德上的不义之地,对他们采取任何形式的教训和惩罚,都是无可厚非的。

  进一步说,即使台湾有了核武器,有了弹道导弹,能够对大陆进行攻击,也并不意味着大陆就会被吓住、台湾就可以安然“独立”。相反,如果台海战争因为某些“台独”分子丧心病狂的举动而升级为一场核战争,大陆将具有比以往更加明显的优势。在密集的、反复的核突击下,台湾海峡将不再是什么障碍,“台独”分子以天价购买的大量用于常规战争的先进装备也将全无用处。更重要的是,与“台独”分子一向的对外期望相反,他们所指望的那些盟友,也许会制裁,也许会指责,也许会提供舆论甚至物质上的支援,但恐怕没有谁会为了一个不相干的小岛,把自己卷入一场核大战。

  “恐怖平衡”后的阴谋

  本来,以台湾一岛之力,与大陆进行军备竞赛,就毫无任何前途可言。现在,某些被“台独”欲望迷了心窍的人,还想把两岸的竞赛拖入核领域。只是,在这个领域,只有大陆一边倒的优势,没有所谓的“竞赛”,而且大陆的优势是先天具备,台湾的劣势也是先天所致,无可改变。换句话说,所谓在台海两岸之间制造“恐怖平衡”的鼓噪,压根儿就是缺乏基本常识的梦呓。游锡的这番讲话,或者是由于学问上的无知导致话语上的失常,或者是由于政治上的需要伪装学问上的无知。

  但游锡如此言论绝不是只图一时口舌痛快,这种“失言”是其内心世界的反映。从台湾整体情况来看,不管是“决战境外”的叫嚣,还是“以核拒统”的狂语,都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恐吓。不管是最近台湾当局对核武器发展计划的半遮半掩,还是最近被查获的台湾走私弹道导弹部件及技术事件,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少数顽固的“台独”分子,的确企图通过挟持2300万台湾人民为人质的办法,来达到他们走向“独立”的目标。这不是“恐怖平衡”,而是恐怖主义。这种铤而走险的做法,是大陆必须加以警惕和准备的。

  虽然“恐怖平衡”绝不可能,但“台独”势力为了蛊惑和挟持台湾民众,很有可能会大力发展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技术,并隐蔽发展核武器。以这种武器上的发展,来为自己的“台独”行为撑腰打气。对大陆来讲,立足于最严重的局面去准备台海问题,是完全必要的。只有立足于最坏的情况去计划,去准备,才有可能争取最好的结果。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相关专题:《环球》杂志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维他小子
营养健康维他小子
张惠妹
激情火爆性感阿妹
星座炫图
属于你的星座诠释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