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瞭望东方周刊》常务副总编辑韩松聊天实录(3)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8日16:37 瞭望东方周刊-新浪
《瞭望东方周刊》常务副总编辑韩松聊天实录(3)

《瞭望东方周刊》常务副总编辑韩松作客嘉宾聊天室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另外特别是这十几年,我们新的一代人,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人,他生活在物质比较充裕,没有太多风浪的这么一个时代,同时人心又比较的浮躁,不愿意去多想问题,思考问题,感官的刺激,就是形象的刺激,可能这个东西更吸引人。

   前两天我跟有些科幻作家聊,他们就提出一个观点,发展下去就是一个什么趋势,以后你写任何东西,首先要考虑到,你写出来的必须能拍成电影和电视剧,否则写出来就是垃圾,以后社会发展就是这么一个趋势。

   主持人:现在很多的作家不是直接写小说,而是直接写剧本,拍完了以后把剧本改成小说。

   韩松:这对记者也是一个考验,这是一个社会上的,你要提供一个深度,有没有这么多人有时间去看,咱们追求短、平、快,这也是《瞭望东方周刊》要发展面临的很大的问题,包括中国新闻事业要发展面临的很大的问题。

   主持人:您谈到教育与实际脱节,真正实用型的人才不是很充裕。

   韩松:不是做周刊的人才,而是整个做新闻的他学的东西用不上。最突出的感觉,我们做新闻周刊做了一年,但是我们有时候甚至经常大家在为开评刊会,很多年轻的记者,新来的记者,照顾一些东西方新闻界在几十年、上百年以前就解决了新闻技术问题,互相争夺不休,这个事我觉得这是不应该的,他在大学里面不教这个。

   主持人:现在就是这样,到我们新浪来作客,其它周刊的领导也提到过这个问题,包括人才的流动性很大等实际性问题,在《瞭望东方周刊》第二个年度开始的时候,您在周刊社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上有什么想法?

   韩松:目前我们的周刊还是比较吸引人的,在我来北京之前,我上自己的邮箱看了看,还有很多人投简历来加盟这个地方,还有很多很好的媒体的人想来。但是我们更想,我们现在推出整个是培训,主要是咱们自己解决问题,培训记者,培训咱们的编辑。用学习新华社原来的一些东西,学习一些政策性的东西,还有一些先进的新闻操作方式,技术型的,先从人这方面来解决。我感觉到改观比较大,很多记者写的东西越来越纯熟。

   主持人:关于人的问题咱们谈到这儿,大家都知道,一谈起瞭望东方周刊来,很多人都会想到,以为你们是官方媒体,刚才韩松也谈到,从新华社市场化衍生出来这个东西,但是你们的社制、管理方法和你们的组成,都是很按照市场化这样来做的,我自己也有疑问,网友也有疑问,这样一个转变的过程,新生的产物本身又有新的和深厚的背景,这样的转化在这一年的时间里面会有一定难度?

   韩松:有一定的难度,现在我们尽量是发挥旧的体制有很多的优势,把它的优势发挥出来,把它的不好的东西给它去掉,利用新的优势,把两者结合起来,主要是做这个工作。难在什么地方?作为新华社70多年的这么一个机构,包括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是比较多的,在观念上,在技术层次上,这还不能完全适应这个转变,就是两者的对接,我觉得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是非常难的。但是社里面的决心也很大,他们觉得这是一个新华社也好,甚至在中国新闻史上,可能是一个很少有的事情。用党报、党刊这么一个品牌,去跟资本相结合,把导向跟市场结合起来走的这么一条路,很有挑战性;而且田社长专门到周刊来说过一段话,像这样一个东西,就是要坚持创新,创新就是它的根本。创新带有很强的探索性,允许它失败,允许它有不足,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改正它的缺点,坚持真理,改正错误,这么去前进。

   主持人:我们可以想像,整个周刊的工作人员,尤其是核心领导层,应该是在一种努力前行同时又要努力摆脱桎梏的情况下来工作的,可以这样理解吗?

   韩松:应该是这样。

   主持人:不太容易。

   韩松:是很难的,非常难,甚至有的时候感觉到比别的周刊还难,真的是觉得这样的。它作为新华社的一个媒体,举个例子,它遵守的新闻纪律非常的严格,有的时候看到别的周刊怎么这个题目也能出,我们就不能做,我们真是不能做,碰都不能碰。我们是在这么一种情况下一步一步走,我们就是找跟人家不同的角度,大家都能做的题目里面,我们找不同的角度,大部分是这样做出来的,增加它的思想内涵,其实这样做起来非常难。

   主持人:是不是有时候感觉挺痛苦,本来能够直线到达的选题,必须要绕个弯子?

   韩松:也不是这个意思。能够直接到达的点一般就能够直线到达的,一般不存在绕弯不绕弯的问题,怎么把不能到达的就不能到达,绕弯也没有用,只有这两种选择。怎么能把直线到达的东西表述的更好,你能用老百姓的话来说这个事情,老百姓听得懂的话来说这个事情,老百姓愿意听的话来说这个事情,或者是赋予它更多的背景,解读,实际上是这么一个问题,难就难在这个地方。

   主持人:另外一个方面,《瞭望东方周刊》有可能是有比较困难的地方,肯定也有别的周刊做不到的地方,应该有吧?

   韩松:应该有。就是我最开始说的新华社它的几点优势,也是最后我提到最后一点,新华社的传统,学习、调查、研究,这么一个传统的新华社,从一开始就有。新华社大部分的记者是跟现实联系的非常紧密的。我们做过好几期这样的东西,包括最近的一个乡镇改革的一个东西,记者他就是花了很长时间就研究这个问题,反复地去乡村,或者是不同的人甚至要找这么一个选题要找上百个人采访,北京、地方,时间非常长。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驻伊美军围攻费卢杰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世界杯预赛国足VS香港
歌手江涛涉嫌携带毒品
车市“小鬼”当家?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