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荣成天鹅保护区内清淤导致天鹅数量减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30日02:57 新京报 | ||||||||||
11月27日,又一只天鹅的尸体被发现。 “天鹅就是死在这块滩涂上的”,袁学顺坐在干涸的土地上,指着旁边的大片滩涂说。 那块滩涂曾是数千只天鹅的栖息地,如今已被湖底抽上的大片淤泥所覆盖。袁说,泥沙不仅覆盖了滩涂,而且盖住了天鹅赖以生存的淡水源。他坚持认为,今年死去的4只天鹅是渴死的。“清淤还在继续,天鹅还会死”。 袁学顺是威海市大天鹅保护协会会长。该协会统计的数字显示,威海市荣成(注:县级荣成市隶属于地级威海市)天鹅湖近年来入湖天鹅数量逐年下降,从1991年最昌盛时的6000只降至前年的1200只。现在已经到了天鹅入湖的最高数量期,但据袁统计,目前入湖的天鹅不超过600只。袁说,这一亚洲最大的天鹅湖区,目前入湖天鹅数量以每年400只的数字在下降。 “清淤是为保护天鹅” 清淤公司和镇政府认为,湖底淤积造成生态系统被破坏,清淤行动“势在必行” 袁所说的“清淤”指的是天鹅湖所在地成山镇自1999年开始将湖底的淤泥抽出的工程,他将天鹅陆续死亡和逐年减少的原因均归结于此。但镇政府和清淤公司并不认可这一说法。“清淤正是为了保护天鹅”,荣成市成山镇政府官员王永卫称。 他表示,上世纪70年代开始,天鹅湖入海口处的修坝拦海、围湖造田使原有的入湖水流被阻断,湖水无法正常交换,致使天鹅湖湖底逐年淤积。由于淤积致使湖区原生态系统被破坏,天鹅的主食———大叶藻基本灭绝,天鹅因缺乏食物多次上岸啄食。“改善湖区环境,清淤势在必行。” “清淤仅在每年4—11月进行,就是为了避开天鹅越冬期”,清淤公司马山集团办公室主任王培亮称,淤泥覆盖水源造成天鹅被渴死纯属无稽之谈。“景区管理部门专门为天鹅饮水开挖了一条小河,整个天鹅湖共有两条专门开挖的水道,可以为天鹅提供充足的水源。” 对于今年来天鹅连续死亡,他认为属于正常现象,“1994年以来每年来此的天鹅近万,自然种群死亡率在1%已属偏低,10余年来死五六百只也很正常。” 为证实清淤“势在必行”,马山集团同时出示了一份由荣成政府、天鹅湖旅游度假管理委员会、成山镇党委及马山集团邀请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青岛海洋大学有关专家对清淤进行论证编写的《纳潮海湾生态系可持续发展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这样清淤是在蛮干” 参与报告研究的孙英兰认为,课题提出的绝非将泥沙抽取清淤那么简单。目前这样清淤,将湖底生态环境全破坏了。 “他们是在蛮干。”提到马山集团的清淤项目,孙英兰这样评价。孙英兰是青岛海洋大学环境海洋研究所所长,物理海洋学硕士,也是1997年受马山集团等单位邀请进行“纳潮海湾生态系可持续发展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项目课题组的研究成员之一。 孙告诉记者,上世纪70年代末为了提高海参产量,当地人在湖区入海口采取了堵坝措施,后来又在涨潮的三角洲上修建了600亩虾池。人工封闭口门的结果,导致泥沙在水道中堆积,而修建虾池则减小了潮间带的面积,致使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从而导致了泥沙流向天鹅湖堆积,泥沙的淤积反过来又增加了湖床的磨擦力,使落潮流速进一步减小,造成天鹅湖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致使当地水产业受损。 报告中提到,当时国家恢复改善这些环境的办法有两种:一是限制或消除污染物的排放,二是拆除或改造工程上设有的不合理设施。两者从根本上来说,都是减轻人为活动压力。 “当时我们提出自然恢复方案,在口门设置导流体,从而使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让泥沙慢慢向外海流出。公司这样清淤,已经把湖底原生态环境全破坏了。”孙英兰称。 据孙介绍,课题研究的是整个天鹅湖的生态改造计划,绝非将泥沙抽取清淤那么简单。课题组还计划,用一年时间进行现场调查,建立评价及预测模式,论证泥沙运移规律,提出整治方案。据孙称,可行性报告在申请报批后便一直石沉大海。“去年,就听说天鹅湖已经被破坏了。” 淤泥何以堆积滩涂 镇政府承认,清淤时对淤泥数量估计不足。而马山集团则表示,由于资金难题,何时能将淤泥运走仍不能确定。 尽管可行性报告并未真正付诸实施,但马山集团的清淤工程却在1999年即已开始。根据该集团提供的数据,目前已清除淤泥450万方。当地村民告诉记者,马山集团清淤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养参。 对此,马山集团并不否认。“企业行为肯定有经济考虑,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清淤后环境得到改善,天鹅湖旅游资源也是我们的经济增长点。从经济方面说,我们只会希望这里的旅游环境越来越好。”马山集团办公室主任王培亮称。 马山集团始建于1956年,是由当地一个小渔村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渔业集团,是马山港天鹅湖区惟一一家进行水产养殖、旅游开发的企业。据该集团提供的资料,清淤前,马山集团每年向湖中投入价值60万的50万头海参、贝类苗种,但由于大量泥沙、青苔的存在,大叶藻生存面积大幅减少,参苗成活率不及50%.而林业局透露的另一个消息,是近年来由于渔业大环境的影响,马山集团效益已经有所下滑。清淤后天鹅湖养殖、旅游业的开发,是其谋求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渠道。 但事实上,从湖底抽出的淤泥大部分并未被及时运走,而是堆放在了湖畔,并造成泥沙对滩涂的大面积覆盖。对此,马山集团办公室主任王培亮认为,“施工时对生态造成某些影响是难免的。” 对淤泥堆放湖边的原因,成山镇政府官员王永卫称是“当时估计不足”。“以前没想到湖里的淤泥那么多,清理出的淤泥堆积面积超过了原定范围。” 他表示,需要清理淤泥的数量在进行可行性报告研究时是经过测算的。而孙兰英则告诉记者,由于报告进行到申请报批阶段即已停顿,当时的调查根本未进行到测算淤泥数量这一步。 王培亮称,促使马山集团当时清淤的一个原因是政府许诺的资金扶植,但清淤进行了一半,资金便成了他们最头疼的问题。“政府很重视环境治理,但一直没钱整治。直到1999年,政府承诺他们出大头,我们出小头共同整治。但现在我们前前后后拿了6000万了,政府的钱一分都没到位。” 在资金问题上,镇政府与马山集团说法不一。“这个项目是政府指导下的企业行为。每年他们(马山集团)都申请了国家基金扶持的。”镇政府官员王永卫称。 天鹅湖的滩涂上一位清淤的农民称,今年开始,他所在公司开始往外运泥,但总共的运量不超过千方。而镇政府官员称,这里已经搬移了泥沙20万方左右。 根据威海市大天鹅保护协会的统计,至少有百亩滩涂至今仍被淤泥覆盖。马山集团称,由于资金困难,目前仍无法对何时能全部搬离这些淤泥作出具体回答。 清淤之外的人为破坏 鸟类专家张正旺称,“如果不是由于人为破坏因素,很难想象有其他什么原因会使它们迁移。” 张正旺并不认同保护协会所提出的淤泥覆盖水源造成天鹅渴死一说,他说,“天鹅是有适应性的动物,不会等着渴死,而且湖边也有淡水源。”但他同样认为,天鹅逐渐远离天鹅湖区,与自然区的生态环境被人为破坏有很大关系。 张正旺是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鸟类专家,去年初夏专程到天鹅湖就其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考察。他到湖边的季节,正是天鹅离开的时候。“天鹅我没看见多少,倒是看见湖边大片别墅区。” 根据规划,荣成大天鹅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三个功能区,其中天鹅湖核心区占地1231平方米,核心区外围500-1000米地带为缓冲区,绝对禁止在这两个区域内开展经营生产活动。 11月27日,记者来到湖边时,紧靠滩涂的道边上几幢欧式建筑正在大兴土木,旁边还有一个未营业的游艇河道。其中一幢建筑的施工负责人告诉记者,他的老板花500万从东北一家公司手里买了这里的十亩地,十天前刚开工,准备将以前的建筑改建为别墅用于居住。 但镇政府官员称,那些建筑都是1993、1994年建的,现在已经全部停工。“人为建筑都在几百米开外,绝不影响大天鹅生存环境。” 林业局则称,从去年到今年,没有接到任何一个开发企业到该部门申请立项报批。 张正旺则表示,开发企业到林业局报批本身就是不合规定的。根据自然保护区的相关规定,在保护区内进行开发要到建委等部门立项报批。他还指出,目前天鹅湖没有进行定期巡护,对闲杂人等进入湖区的管理也不严。“自然保护区维护工作竟由当地一家企业(即马山集团)进行管理,带有很强的企业目的性,这些都是自然区管理不规范的地方。” 据介绍,天鹅喜栖息在低地沼泽、河口滩涂等地。滩涂被泥沙破坏,对它的生存环境造成影响是必然。 “天鹅的迁徙路线和迁徙地点都相对固定,在荣成每年10-11月迁到,次年3月离开。如果不是由于人为破坏因素,很难想象有其他什么原因会使它们迁移。” 张称。 11月是胶东半岛最缺水的季节。据袁学顺介绍,为了解决天鹅越冬缺水危机,大天鹅保护协会制定了找水调水计划。一期计划利用原有河道中的少量淡水直接向枯竭的饮水区注水,将河道上游拦截,不让淡水直接注入海水倒灌的下游河道,以节约利用现有淡水资源。但是,由于远水不解近渴,此计划收效甚微。 大天鹅保护协会的二期计划是调取地下水,利用抽灌设备抵御长期干旱和今后开发带来的污染。 但是,此项计划共需资金20万元。这对袁学顺以及大天鹅保护协会来说是一个难题。因为天鹅保护协会是个民间组织,目前除了当地群众和热心单位企业不定期捐助的菜粮钱物外,全靠袁个人每年投入的的万余元勉力支持。 “今后随着过度开发带来的生态破坏和淡水源的干涸,更多天鹅会生病,会死亡。仅协会一方之力,恐怕难以给天鹅一个休生养病的场所。”袁称。 本报记者王蓉山东威海报道
相关专题:新京报-核心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