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瞭望东方周刊专题 > 正文

瞭望东方周刊:湖南玉米稻风波回放(2)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1日11:10 瞭望东方周刊

  退休老人续写传奇

  万文举倒下了,但遗传稻却被一个基层农业科研人员继承了下来,他就是和万文举同岁的王子立。

  王子立曾以“水稻控蘖增粒高产栽培技术”获得1997年国家发明奖,也是迄今为止中国水稻栽培技术领域惟一的国家发明奖。此前,中国的水稻栽培一直沿用日本技术。

  在湖南张家界市,以王子立为首的7位退休老人组成“慈利水稻育种研究所”。这个被某些人评价为“丐帮”的民办研究所,却谱写了湖南乃至中国水稻研究的传奇。

  被业界公认完全属于湖南自己的第一个通过审定的超级稻“培两优慈4”,就是 “慈利水稻育种研究所”研制成功的。而其中所用的杂交父本是就万文举的玉米遗传稻。

  王子立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这么多年,他们一直用的是万文举的材料。每年,万都会把自己的玉米稻材料交给他们去选育。和王子立共同奋斗了12年的杨子朝介绍,作为基层的育种工作者,他们缺少理论研究和实验设备,如果没有万文举的玉米稻材料,他们很难出成果。

  王子立介绍,他们培育的“培两优慈4”,在4年的“全省百亩超级稻高产示范”中,是遇到了高温、低温、干旱和水淹,都能高产的品种,2003年3月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慈利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邢祖才告诉《瞭望东方周刊》,2000年慈利遭遇干旱。在国太桥乡国太桥村,插秧后总共只下了20毫米雨水,田里干坼,泥巴都晒成了白色。县里打炮人工降雨,下了40多毫米,水稻终于能够抽穗,但接下来还是干旱,水稻叶片都枯萎了一段时间。出人意料的是,几乎所有水稻减产,但王子立他们的品种竟然亩产高达640多公斤。零阳镇民和村12组则亩产超过700公斤。

  王子立说,1992年,他作为湖南农学院聘请的10个全省栽培专家之一,去建新农场为万文举育种。之后,他又带了部分种子私下去慈利选育。

  1995年,他在选育万文举的玉米稻时,发现了“一叶一心分蘖苗和一粒谷双苗株”,这是他在一生的水稻栽培中看到的惟一一次神奇现象,说明该品种有神奇的生命力。由此,坚定了他延续万文举未竟研究的信心。最终他在万文举玉米稻的基础上选育出了“培两优慈4”。

  万文举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这么多年,王子立一直邀请自己加入课题组,并成为这个民营研究所的成员。同时,在任何场合,王子立都承认成果的取得是在袁隆平院士的指导下,以万文举玉米稻为基础选育的。这种感动也使自己在继续研究玉米稻的同时,不计报酬年年为王子立他们提供玉米稻选育材料。

  科研成果不能当政绩对待

  许多人认为,玉米稻的夭折,和当地党政领导的政绩观有关。科研出了成果,领导就都来捧场,内行外行都表个态。一旦出现问题,领导没有一个站出来说话,玉米稻成果被全盘否定,彻底扼杀。

  彭干梓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当年许多专家都不相信遗传稻是真的。因为大家觉得转基因工程是个很尖端的学科,万文举的成功似乎太简单也太容易了。

  1992年9月的一天,万文举拿着一束水稻来找彭干梓汇报,说是玉米稻,只见稻株比一般水稻高很多,穗长粒大,根部有类似玉米的气生根。

  因为万文举只是教遗传学的教师,学校也拿不准。校党委召集湖南著名作物栽培专家刁操铨教授、康春林教授、彭克勤教授等一批专家讨论,大家意见不一,但倾向于肯定其价值。

  由于要立项争取科研经费是个漫长的过程,学校邀请当时的科委主任和分管文教的副省长到现场看标本,立项很快就通过了。

  当年,建新农场试种的100多亩玉米稻大获丰收,农场决定,第二年大面积试种1万亩。试种结果,又获丰收,于是有了1993年轰动全国的验收鉴定。

  后来一路绿灯,许多领导纷纷批示,对玉米稻进行扶持。

  和袁隆平一道荣获国家科委特等发明奖的生物化学家罗泽民教授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现在看来,全世界后来没有出现更先进的材料,万文举的玉米遗传稻经得起检验。11年过去,这成果的价值依然存在。当时因为部分失败就丢掉了,没有认真总结,很可惜。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专题:瞭望东方周刊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犬夜叉
封印的半妖犬夜叉
3DMM
温柔妹妹之3D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