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东方周刊:医改期待突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2日12:50 瞭望东方周刊 | ||||||||
《瞭望东方周刊》特约记者朱国栋、实习记者郑焰报道 西方国家医疗卫生过分市场化的危险值得警惕 今年春季全国人大召开时,吴仪副总理在看望医药卫生界委员并参加讨论时,曾对医药卫生界委员们郑重表态:“本届政府在医疗改革上一定有进步。”
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医院管理文凭课程公开班的开学仪式上,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科教文卫法制司副司长宋瑞霖透露,《医院体制改革指导意见》有望在未来几个月内出台。 一场波澜壮阔的医疗卫生改革已在所难免,但前路仍然艰辛。 产权改革是否万应灵药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一个方向,很可能是产权多元化。宋瑞霖表示,“国资将逐步退出国有医院。在政府所属医疗机构中,国有资产的持股权不低于51%。” 有消息人士透露,还在制订中的《医院体制改革指导意见》,将确定国有医院产权多元化的方向,只不过是具体实现形式有争议。 根据占主流的“产权派”的观点,国有医院财产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界定不清晰;医院所有者、决策者、经营者、劳动者的责权利关系急需理清。国有医院产权界定不清,导致了管理上的失控,影响到医院的管理体制和管理行为。 不过,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医疗体制改革课题组负责人李玲指出:“医院体制改革的矛头直指产权,认为产权改革一试就灵……事实上,并非这么简单。” “目前老百姓抱怨的焦点就是‘看病难、看病贵’,体制从产权上改了,医院的收费能否控制下来?例如,北京的同仁、协和等大医院都变成股份制、产权多元化之后,能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一定。”李玲教授说。 有专家指出,中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以及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等,都有一个未加言明的假设:市场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包括医疗卫生资源。但医疗领域的特征则是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如医生给患者开一些不必要的药、或高价的药)。所以,即使按照市场经济的理论,这个领域也有着“市场失灵”。 “美国的医疗体制充满教训。在21个欧美发达国家中,医疗体制的总体表现和公平程度,美国都是倒数第二。这一状况的重要原因在于过分市场化。”李玲教授认为。 城乡统一的医保体系何时建立 卫生部副部长朱庆生日前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至今,中国农村有一半的农民因经济原因看不起病。朱庆生说,中国中西部农民因看不起病,死于家中的比例高达60%-80%。 根据浙大的一项调查数据表明,哪怕是农村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的浙北地区,还是有30%-40%得了绝症的农民,因为无钱医治而死在家里。 从政府对城乡的卫生投入来看,大部分投入了农村。以1998年为例,城镇平均每人享受大约130元的政府医疗卫生服务。乡村平均每人只享受相当于10.7元的政府医疗卫生服务。城市与农村的差距是12倍。 农村卫生投入的严重偏低,已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比如河南地区农村艾滋病流行,长江中游地区血吸虫病泛滥,病人已达到100万人。 中国政府显然已认识到了这一点。2002年10月,中国政府作出了在全国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决定,明确到2010年基本覆盖农村居民。 在2004年11月初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朱庆生说,目前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310个县(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覆盖农业人口9504万人,实际参合农民6899万人。试点地区农民就医状况有所改善、医药费用负担有所减轻。 朱庆生还表示,自2002年中央做出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以后,从2002年一直到2010年这段时间,所有财政增加的卫生投入主要用于农村。 但也有专家认为,哪怕新型合作医疗能基本覆盖整个农村地区,但其保障能力和城镇医保相比,还是很有限。另外,医保是一回事,而公共卫生投入又是一回事,如果农村地区没有必要的卫生院和基层医院,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所以,建立城乡统一的医保体系和医疗体系势在必然。- 相关专题:瞭望东方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