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脱发展桎梏,加大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力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6日10:55 新华网 | ||||||||||||
●形势与任务 2004年经济体制改革也有新进展,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成绩明显,国有经济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进一步增强;资本、产权等要素市场发展迅速;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有新的突破,审批权力进一步下放;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垄断收入和非法收入得到一定遏制。但是,城乡体制分割,产权制度不健全,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和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思路,让市场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这就要求继续深化市场取向改革,大力削减行政权力对市场运行的过度干预,不断扩大市场化资源配置的范围和领域;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积极推进政府改革和职能转变,为非政府投资、公民创业和自主就业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激发社会成员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2005年着力点 首先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更广泛地推行以投资主体多元化为特征的股份制,实现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其次,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清理和废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体制性障碍,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第三,要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拓展城乡交流的渠道,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第四,要继续完善市场体系和改善国家经济与社会管理。这是贯穿经济体制改革全过程的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当前体制不完善的重要表现,是市场体系不健全,政府职能还没有完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转变。这两个方面的改革是相辅相成的。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当前主要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在完善商品市场的同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其他要素市场,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在改善国家经济管理方面,要继续改善宏观调控,转变政府职能,对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给予高度重视,明确了分步实施税制改革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和方向,以及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完善金融监管体制与调控机制的目标和任务。政府在转变经济管理职能的同时,要加强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经济法制建设。第五,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以达到效率与公平兼顾之目的。第六,要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第七,要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教育、文化、公共卫生等方面的体制,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国民整体素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相关专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