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代人物周报专题 > 正文

中国最后一位状元及第百年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7日17:40 时代人物周报

  -本报记者马昌博发自河北保定、肃宁

  早就想到他会很落寞,只是没想到会落寞到荡然无存。

  “状元坟早就没了,因为要盖二医院。”70多岁的刘山林说。1985年,末代状元长眠的罗四庄作为保定市最后 一个城中村被统一规划,状元坟也被平掉。“都是用大长石垒的
,用炸药才炸开。”

  如今,这位末代状元就静静地长眠在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医院的大楼之下。他叫刘春霖,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甲 辰科状元。次年,大清国宣布废止自隋文帝开皇七年(公元587年)始,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共延续1318 年的科举制,刘春霖成为中国最后一个状元。

  末代新科状元

  1904年是中国和世界都在经历巨变的一年。

  大清国自庚子开始推行的“新政”,到1904年已取得一定的进展:立宪运动兴起,不断有人上书奏请实行立宪、 变更政体。而在国外,日俄战争爆发;华尔街开始出现摩根和洛克菲勒两大经济帝国;巴黎的公共汽车取代了马车。

  这一年,恰逢慈禧七十寿辰,虽然此前一年已举行了一次科举,但这位“圣母皇太后”仍照例加了甲辰“万寿恩科” (为纪念慈禧七十寿辰而特别举行的考试)。

  史料还原了这一幕:1904年7月8日,北京皇城太和殿。光绪帝升坐,新中进士跪在阶下御道一侧,传胪官高声 诵呼:“一甲第一名,刘春霖。”连念三遍后,刘春霖由人带领出队,列跪在御道之左。名单念毕,即将榜文送太和门张贴。 随后新科进士出天安门,上彩棚,插花披红,上马游遍四城。

  这是帝国科举的最后一次仪式。状元刘春霖是一位出生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的府衙皂隶的儿子。这一年, 他32岁。

  100年后的岁末,《时代人物周报》记者来到河北肃宁县北石宝村,刘春霖的老家。这个距肃宁县城15华里的村 子已找不到任何关于他的痕迹。一个老年妇女说,刘春霖的老屋早已毁坏。因为年代的久远,熟悉刘春霖的老人相继去世,村 子中关于这位“状元郎”的一些说法更近于“传说”。

  事实上,中了状元的刘春霖很少回到这个小乡村。这位被授予四品衔的翰林院修撰,正准备沿着一条新科状元惯常的 道路在仕途上前行。

  留学与“维新”

  20世纪初的中国是一个动荡的中国,腐朽的清帝国已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祖宗遗训早已抵不过现代文明,革新从 各个方面展开,首先是器物,然后是制度、文化。

  1905年9月2日,大清帝国终于下令废除科举。早在之前两年,管学大臣张之洞就建议“将科举旧章,量为变通 ”,而在这之前又两年,“武举”制度已被废除。

  末代状元刘春霖也被笼罩在“维新”的气氛之中。清帝国在1905年派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同时还 选派了一批官吏去日本留学,学习法律政治。新科状元刘春霖也在选派之列,同批的还有同科进士沈钧儒等。

  早在中状元之前,在保定莲池书院读书时,刘春霖就已经接受过西方文化教育。当时的院长吴汝纶倡导新学,首创东 西文学堂于书院,聘请外籍教师执教。刘春霖在这里学习了世界各国政治及英语、日语。

  刘春霖在日本私立法政大学留学的具体细节现在已无从考证,可以确定的是,这位状元和他的同学们经受了西方思想 ,并把它传播到中国。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侯欣一教授曾在《清末法制变革中的日本影响》一文中,叙述了这批留学官吏对 清末法制变革的贡献。

  1907年,刘春霖回国,清政府正施行“预备立宪”,刘春霖任咨政院议员。“预备立宪”很快被证明是一场骗局 ,此时新式学堂蓬勃发展,这位科举状元也积极投身到现代“学制教育”中,他先后任直隶法政学校提调、北洋女子师范学校 监督等职。

  宣统元年(1909年),刘春霖改任直隶高等学堂监督,该学堂中西文课程兼备,其中理化等课程由外国教员任教 ,课本全部购自英文原版,可谓开一时风气之先。

  “符号”命运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给予刘春霖“状元”荣耀的大清帝国灭亡。根据河北省图书馆赵同安的考证,此时的刘 春霖隐居了一段时间,这似乎可以解释为对大清朝的一种哀悼。

  因为拥有在传统文人中的号召力,政客们纷纷请刘春霖出山。1914年,刘春霖出任袁世凯“大总统府内史”一职 。在袁世凯一手导演的各省“请愿团”进京要求恢复帝制的“劝进”中,刘春霖也曾“代表”直隶省向袁“劝进”。但袁世凯 在利用完刘的号召力后,并没有对他进一步重用,所谓“总统府内史”只不过是搞点文字应酬而已。

  此后的刘春霖一直未能摆脱“符号”命运。他先后在徐世昌、曹锟当权期间,任总统府秘书帮办、直隶自治筹备处处 长等闲职。

  1920年和1921年,他两次代表徐世昌到山东曲阜主持孔子“大成节”祭祀典礼,这是刘春霖很得意的一段时 光,他重新作为一种文化的“最高代表”名噪一时。

  1927年,北伐军节节胜利的时候,刘春霖再次辞官归隐,在北京用诗书聊以自慰。但这仍没有使他逃脱“符号” 命运的困扰,1934年,伪满政府总理郑孝胥以溥仪的名义邀刘春霖北上,他拒绝了。“七七”事变后,与他同科进士的王 揖唐出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他同样看中了刘春霖“状元”的招牌,出面拉拢刘春霖任伪北平市长,亦遭拒绝。

  热衷新式教育

  虽然出身科考,但刘春霖并未成为科举制度的维护者,而是以一个“反叛者”的姿态积极推行新式教育。

  民国初年,肃宁县创办“高级小学堂”和“师范讲习所”,刘春霖得知后非常高兴,写信推荐老师,并回乡为该校师 生演讲。他还特意为学堂题写对联,其中有“天开新学界”之语。

  留学经历让刘春霖较少封建士子“空谈”的习气,而更有“务实”的精神。其子刘海云毕业于北京大学工学院,其孙 刘大中毕业于中国大学法学院经济系,都是学的“经世至用之学”。

  1917年,在北洋政府任闲差的同时,刘春霖还兼任了5年的“中央农事试验场”场长。在这期间,他举办了气象 和农业两个讲习所,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

  根据肃宁学者田学民介绍,刘春霖曾先后创办过两所新式学堂:一个是和河北籍知名人士合办的“燕冀中学”,分男 女校,刘春霖捐资、赠书,担任学校董事;另一个是他力劝29军军长、抗日将领宋哲元办了一所“明轩中学”,刘春霖也是 董事,并捐赠图书,使学校建起了图书馆。

  只是,科举已经消亡,“状元”也终究要老去。1942年1月18日早晨,家人迟迟没有看到刘春霖起床散步,进 屋一看,才知已安然而逝。这位末代状元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路程,是年70岁。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地产大腕赶集住交会
一周缤纷家装美图循环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