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章启月走上外交新舞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6日12:13 南方周末 | |||||||||||||
章启月简历 女,1959年10月生于北京。 1978—1982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
1983—1987联合国总部和驻日内瓦办事处秘书处任职; 1987—1995外交部国际司任三秘、二秘、副处长、一秘; 1995—1998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任一秘、参赞; 1998—2004任外交部发言人、新闻司副司长。 (来源:外交部网站) 本报驻京记者 赵 凌 “她不再主持本周的新闻发布会,”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已经向记者作过告别了。” 12月9日,外交部记者会,在回答完最后一个问题后,章启月突然语态柔和地宣布了一个个人新闻,“这是我作为外交部发言人所主持的最后一次记者招待会,在这里,我要感谢各位记者多年来对中国外交事业和本人工作的支持。” 短暂的惊愕后,台下全体记者不约而同把热情的掌声送给了这位45岁的中国女士,向她表达最后的告别和感谢。 卸下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外交部发言人一职的章启月,如今正在为远赴比利时担任大使履新做最后的准备。她即将面对的是一个责任重大的新职。然而,对于几年间已经习惯了和她相处的记者而言,这个新变化同样需要他们去适应。“她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和理解,我很怀念这种感觉。”《华盛顿邮报》记者Philip说。 14岁的使命 公开资料显示,章启月1959年10月出生于北京一个外交官家庭。其父章曙先生是新中国第一批外交官,一名资深的外交家。曾任中国驻比利时、驻日本大使,后来担任外交学院院长。 曾经和章曙先生共事过的外交学院周尊南教授说,章曙是一位非凡的外交家,也是日本问题的专家。章启月自小深受其父影响,是四个孩子当中最为出众的一个。 对于童年的记忆,章启月也曾在某个场合谈起。“出身在外交官的家庭,并不是一件很优越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很不容易,很艰苦。”章启月4岁时,父母就双双出国。父亲章曙在伊拉克任职8年。“文革”开始,章启月和母亲在江西干校度过了两年时间,之后回到京城。“小的时候,跟奶奶住过一阵,后来就住在幼儿园里,常常没人接,有时就住在父母朋友家里,经常是一会儿换这家,一会儿又换那家。” 章启月说,童年影响了她现在的性格。“这些都对我现在的性格啊、为人处世啊有很大的影响。跟任何人在一起,都是我照顾别人。这是因为从小在家里没有人惯我。” 在北京北新桥方家胡同小学毕业后,章启月进入北京二十一中就读初中。除了寂寞,章启月的童年比起同时代的少年来说,实在是美好而幸运。在她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她比同辈享有了罕见的机会。 1972年父亲章曙结束了在巴格达的工作后被任命为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政务参赞,当时中国刚刚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翌年春天,章曙作为首批派往联合国秘书处的国际职员,出任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事务司副司长。与此同时,经毛泽东同意后外交部派遣4名子女赴美学习英文。这4名少年学生中有两位比较知名:一位是章含之的女儿洪晃,一位就是章启月。四人中洪晃最小,12岁,章启月当时未满14岁。 1974年一个夏天的早晨,在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外交官定制高级服装的红都服装店定做了套装后,章启月和她的小伙伴们登上了飞往纽约的航班。从此开始了两年半的留学生活,这成为日后影响他们人生的重要经历。 章启月等人在纽约格林威治村的“小红房”学校就读。他们在这里获得了英语的最初启蒙。“我每天上学都要坐地铁。纽约那个地铁特别可怕,黑咕隆咚的,声音特别刺耳,里面乱七八糟。刚开始的时候,我确实很紧张。”在不断的震惊和适应中章启月默默在美国进行着她学习语言的使命。 1977年1月,章启月告别了“小红房”学校,告别了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驻地回到了北京,进入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就读高二。第二年,作为恢复高考后第一批新生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 然而,时光流转,当年四个小留学生中只有章启月最终“子承父业”选择了外交工作。多年以后当她作为外交部发言人成为公众人物后,很多人还想当然把她当成章含之的女儿。章含之的女儿洪晃曾在其调侃文章《怎么还不问我妈是谁》中提到,一位书摊主人拿着其母的著作对她说,这是名人写的,她女儿也是名人,就是那个外交部的发言人。
相关专题:南方周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