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代人物周报专题 > 正文

超级书痴钟芳玲BOOK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1日18:41 时代人物周报

  -本报记者 赵倩

  钟芳玲对自己童年最深刻的印象是:一个人,在一家挤满了文字书籍和纸笔文具的传统书店里,时而好奇地游走,时而蜷缩在书店一角,翻阅着书页上似懂非懂的文字。这个书店是父母带她到城里办事的“寄存处”,每次办完事情,父母会把寄存的“行李”取回。于是在这个免费的寄存处里,钟芳玲开始似懂非懂地翻阅起书架上满是给大人看的书籍。“
就是父母亲当时不经意的举动,竟然为我打造出一座书的天堂乐园。”

  其实很难把眼前儒雅的年轻女士和古香古色的藏书家联系起来。但钟芳玲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华语世界为数不多的女书人,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游历中度过,浏览各国的书店、书展、图书馆,造访无数与书相关的人和地,是第一位西方书业的专业记录者,也是华语世界与西方书业精英的第一次近距离沟通。

  这就是钟芳玲,一个以读书、编书、买书、藏书、教书与写书为志为业的书人。在台湾和美国念了近10年的哲学,却在写博士论文的时候,发现自己喜爱古登堡甚于亚里士多德,从此抛弃哲学,成为以“书”为终身志趣的人。

  漂洋过海来看书

  出国旅行时,钟芳玲总是尽量搭乘一家航空公司的飞机,倒不是为了贪图促销的累计里程数,也不是因为该公司的服务亲切餐点可口,对她来说,飞机上提供的多样化的英文杂志和报纸,是她选择这家公司的主要原因。钟芳玲说,十几个小时的长途飞行,挤在狭小的空间里,不靠阅读这些杂志,整个旅程将多么艰难。

  钟芳玲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台湾,每逢周四,她会固定到一所外县市的大学教书。她得先要搭计程车到台北车站,再乘火车到目的地,车上来回的时间大概要两个半小时。每次出发都像小孩子出门去远足一样,只不过出发前一天准备的,都是从书架上仔细挑选的几本不太厚的书,以便第二天搭车时能阅读。钟芳玲不选择驾车出行的惟一理由就是,开车要全神贯注,无法享受途中阅读的乐趣。

  由此,钟芳玲的爱书可见一斑。

  造访某个城市或者小镇,往往是为了亲临某些书店现场:到法国巴黎,是为了一睹传奇的“莎士比亚书店”;到美国拉斯维加斯,是为了找寻世界第一家以赌博为主题的“赌博书店”;也有翻山越岭更换六种交通工具,为了走访英国威尔斯的一个偏僻书镇。

  钟芳玲说,她的旅程往往还受到欧美定期举办的书展所左右。10月份参加德国的法兰克福书展,5月份赶赴美国书籍博览会。这些年,由于她专情旧书,所以在寒暑假期间,她往往选择有不少古董书展及二手书展的美国加州小憩。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一直奔走在世界各国,钟芳玲有了和各地顶级书人最近距离接触,这在华语世界里非常少见,被著名藏书家吴兴文先生称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蓝道之家古书店”是钟芳玲在密集探寻书店的生涯中,最心仪也最梦想拥有的书店。书店隐藏在被称为“圣塔芭芭拉隐藏最佳的秘密”的私人大宅院中,书店的主人蓝道先生是国际著名的书商。如果不是事先查到了书店的地址,钟芳玲觉得自己即便经过此地数十回,也不会留意到这家令人称羡的书店,竟然就隐藏在一排树篱后面。书店里有印有“十诫”的古登堡《圣经》书页、史蒂文森与杰克·伦敦的首版作品、达尔文与爱因斯坦的亲笔信件,以及康拉德与马克·吐温的书籍原稿等等,这些耀眼的读本令人称羡。蓝道先生从小在珍本古书的环绕下成长,见多识广,父亲大卫·蓝道,更是美国古书业界中的传奇人物。这两位蓝道先生,可以说是西洋古书业中最知名的父子搭档了。钟芳玲见到蓝道先生,他一点架子也没有,热情接待了钟芳玲,并表达了对书店过于隐秘、来访者太少的遗憾。

  不仅仅是书店,钟芳玲对美国版《东方快车谋杀案》的书衣(精装本书籍的外封面)也有特殊的偏好。目前世界上大概有十来个人在贩卖复制书衣,其中一半的人,只是以彩色影印代替,另一半的人,虽然以电脑扫描并加以修补,但他们提供的书衣却都不超过一百种。然而,马克已经累计了超过一万种书衣。在马克位于旧金山的工作室里,钟芳玲进入了这位对书有特殊癖好者的世界。马克从收藏侦探小说走上复制书衣这一条道路,把书衣复制变成了一项专门的行业。

  除了像钟芳玲这样的超级书虫,可能很少会有人去关注书店里的活动爬梯。钟芳玲得知美国纽约有一家专门搭造这类书梯的公司之后,就找机会专门拜访了百年书梯老店——普特南滑梯公司,以制造各种类型的梯子而文明于世。正巧碰到公司的掌门人葛瑞格,钟芳玲有幸在他的陪同下参观了整栋五层建筑。这位曾经是中央情报局处理间谍事务的专员,发现自己更喜欢眼前这种有质感实体的踏实工作,于是职业生涯从此改变。

  查灵歌斯路84号

  其实类似这样和书人的接触还很多,但钟芳玲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和《查灵歌斯路84号》作者荷琳·汉芙的交往。

  《查灵歌斯路84号》这个别致的书名是一家书店的地址,在英语系的国家里,少有不知道这本书的人,由本书作者荷琳·汉芙和英国书商间近20年的往返书信构成。

  钟芳玲曾经两次去伦敦,也曾两次造访查灵歌斯路84号。那里已经成为一家唱片行,但柜台前还闲置着荷琳·汉芙的书。唱片行的老板提议她:“若有机会,应该去纽约拜访荷琳·汉芙本人。”钟芳玲没有想到,这位感动众多爱书人的女作家居然还活着。

  1996年,钟芳玲到纽约,经过一番周折,终于和汉芙女士通了电话,并约好了见面的时间。“一位瘦小佝偻的老妇人缓缓走出电梯,手上叼了根香烟。”这是钟芳玲见到她的最初印象。钟芳玲说:“虽然年过八十,形体明显萎缩,但是那张脸孔却与我在书上看到的作者的照片相吻合。”

  钟芳玲是一个有着特殊癖好的藏书者,对她而言,一本喜爱的书若是有作者的题词则会觉得更有价值。于是,她拿出了在附近书店买到的平装本的几本书,每本书汉芙女士都写了灵巧的祝福语,娟秀流利的字迹很难与她迟缓的动作联想到一起。

  “几天后,我在另一家书店发现两本荷琳著的精装书,立刻买下,并在离开纽约之前和她二度见面。闲谈间,荷琳简短地通了电话,挂下后,她说一位朋友每天都打电话查看她是否存活。”当荷琳在书上题词完毕,钟芳玲翻了一下,书扉上写着:“致芳玲,希冀快快再来纽约,否则在她成行之前,我将死去!

  不到半年,钟芳玲的《书店风景》在台湾出版,而荷琳已经神志不清地躺在床上,不久后离开了人世。

  现在,钟芳玲仍然收藏荷琳的作品,特别是《查灵歌斯路84号》,她拥有英国版、美国版、精装本、平装本以及舞台剧脚本等多个版本。

  只有两个书架的书虫

  一个爱书、藏书之人,多半希望有好的书架相配。钟芳玲说,找到合适的书架像寻觅理想的伴侣一样困难。

  买不到合适的书架,钟芳玲就自己设计委托组合家具公司制作,就是这小案子,承接的老板都被她搞得战战兢兢。她细致地列出了深度若干、活动层板几块、门把位置要求等等,而且这种尺寸要求都不是标准的尺寸规格,要机器特别裁切。“辛苦终于有了代价,一个250公分宽的纯白雅致的书架成型了。”

  日后,她又做了第二个书架,两个书架都已经快溢满。英国文学家山姆·丕皮斯对于自己的书架,严格限定收藏三千本书,一旦超买一本新书,就要从旧书中找到一本最不需要的丢弃。钟芳玲于是从去年开始严把自己书架上的书,书的增长很慢,现在还没有摆满两个书架。

  一个藏书家,一两个书架的书可以打得住?钟芳玲说:“我现在买书越来越慢,但爱书的程度越来越深。爱书就一定要买很多的书吗?在我身上这个答案是否定的。我是因为太爱书了,所以我说我现在喜欢的书都在摩根图书馆,在图书馆的特藏区。那些是可望不可及的。”

  我只是观察者和记录者

  尽管经常在世界各地旅行,但钟芳玲却是第一次到大陆,也是为了她的新书《书天堂》在内地的出版。1999年,钟芳玲的《书店风景》在内地出版,那是一本关于书的书,介绍了世界各地的书店风情,给爱书人不少启发。作为她的第二本书,《书天堂》延续了她描写书人书事的风格,穿梭在形形色色的书地之间,钟芳玲成为西方书籍的专业记录者。

  见到钟芳玲时,觉得她没有藏书家的刻板,却也缺少了某些流行时尚的元素。她说外面的世界都对她没有太大的诱惑,不喜欢逛街,也不喜欢群聚。她觉得只有阅读才是最私人的东西,不需要依赖别人,只要有一本书在,她的注意力就可以完全集中到那里。她觉得阅读是完全符合她的脾性的。“因为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出口,你的情绪和兴趣一定要找一个地方去发泄。我可能选择的就是书。”

  时代人物周报:你的每次出行都是非常有计划的吗?

  钟芳玲:我去的地方一定是我有一些研究或者朋友的推荐,但很硬性的计划是没有的,只是有大原则和前提。

  时代人物周报:你怎样和国外的书店、书人取得联系并获得顺畅的沟通?

  钟芳玲:其实没有什么难事,这需要花很多的时间。从我第一本书《书店风景》到第二本书《书天堂》的出版,中间相隔了8年。当时《书店风景》在台湾受到相当多的好评,但我直到8年以后才出第二本书,坦白讲就是一般人认为是不可思议的。你必须去了解西方书业的特点在哪里?重要人物有哪些?你要问些什么样的问题?看什么样的地方?这些都是在时间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也是花了我8年的时间才写出来。

  时代人物周报:你怎样向别人介绍你自己?

  钟芳玲:现在基本上不用介绍,人家会说“你怎么又来了?”如果是不认识的人,要看你去什么场合了。我也不一定每一个地方都要做采访,有些可能没有那么多感觉,有些可能觉得这个店的收藏没有什么特别,有些觉得店不错但是人的气味不对。那样的话,我就当作一个普通的顾客看他们的东西。但真正要是去采访,我就会直接介绍,我来自哪里,来干什么,我专门在写有关书的文章,英文里有专有名词叫book about books,你这么一讲,对方就很清楚了。

  时代人物周报:我感觉你关注的不仅仅是书,还有关于书的各个领域?

  钟芳玲:对,以前我们在谈论书的时候谈到爱书,其实我们是从爱阅读的角度讲的。我爱书已经扩展到和书相关的东西,不一定仅仅是书,而是跟书相关的东西都让我非常的着迷。遇到热爱书的人,我会觉得好像碰到了知音;遇到和书相关的东西,我都想知道它背后的一些故事。我觉得这是我个人的偏好。

  时代人物周报:你觉得世界各地的书人有什么不同的风格?

  钟芳玲:我觉得风格跟地域的关系没有那么大,而是跟人的个性有关。英美的书商多数比较喜欢跟顾客交谈,不是那么保守。但台湾的书商,就比较保守,跟读者的互动比较少,读者也比较保守。西方的特点是独立书店占的比例比较大,而台湾的比例就比较少,都是大的连锁的,综合的书店比较多。我比较倾向的是独立书店或是特色书店,书店的老板就是负责人兼售书,所以,你就比较可能和他进行近距离的接触。西方的古董二手书店也很重要,做得也非常大。

  时代人物周报:你在和他们交流以及拍照的时候会不会受到一些阻碍?

  钟芳玲:当然有,什么样的店主人都会有,有些人不太喜欢你拍他的店。但我比较幸运,十个人里边大概只出现一个人。

  时代人物周报:其他国家是不是有很多类似你这样的书人?

  钟芳玲:是的,book about books是一个专有的领域,但是和一些旅游作家、食谱作家或者一些写小说的不一样,从事这个专业的人非常少。其实在美国,一般的读者都不知道什么是book about books。

  时代人物周报:有没有想过自己开一个私人书店或者图书馆?

  钟芳玲:每个人都要弄清楚自己的角色,我只是一个记录者、一个观察者,而不是一个经营者,这是完全不同的层面。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