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杏兴-食以安为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31日20:43 外滩画报 | ||||||||
陈杏兴、57岁、上海人,曾做过村长,上海真新粮食交易市场(原上海米行)总经理。2004年,中国粮食市场 迎来建国以来的第六次价格上涨,他麾下的市场几乎拿下了上海九大粮油市场大米成交量的半壁江山。 〈一〉吃饭。“我不吃别人的饭,吃了饭就不好管理了。”
〈二〉吃饭。“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信任】 “他做事从不拖拉,工作作风很好。这也是我敢于和他一起干的原因。”朱云说。 朱云,上海真新粮食交易市场(原上海米行)副总经理。2003年,她和当时的总经理一起MBO了一把:从银行 抵押贷款1600万,收购了真新市场。 1600万不是个小数目,稍一不慎,可能导致债务缠身。而且他们做的是粮食,一种特殊商品。 但朱云并不太过担忧。因为她信任那个与她合作的男人。 【“陈老板”】 这个男人叫陈杏兴,“江湖”人称陈老板。 “陈老板的生意做得很大,他们占了四分之一。”上海十六铺粮油市场负责人鲁先生说。 上海有九大粮食批发市场,真新只是其中之一。但从成交量看,真新着实让其他8家汗颜:2003年上海通过粮油 批发市场走了75万吨大米(占整个消耗量的30%强,其余70%弱由大卖场、其他批发市场和零售分摊),真新一家占了 40万吨。 “他们8个,顶我1个。”陈杏兴,真新的总经理,说起这个有些得意。 在陈杏兴接手前,真新一直在亏损。当时的76个摊位,出租率仅为44%。数年过去了,如今,这里的摊位增加到 200个,出租率是100%。 【整治】 真新市场始建于1993年4月。1996年陈杏兴接手时,经营并不理想,每年的批发量只有3至4万吨。 该市场坐落在嘉定区真新街道曹安路南侧,地处312国道和沪宁高速公路出口处。占地面积16亩,无论是地理位 置还是发展空间都比较好,不应该只有那么点业务量。 陈杏兴很快就发现,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在于市场的管理十分混乱。当地的流氓势力伙同治安队长,敲诈摊主的事 情时有发生。“这样的市场谁敢来”? 陈杏兴决定整治。 他是本地人,来真新市场前做村长。兄弟三人,一个妹妹,是家里的“领头羊”。做村长的经历,让初中毕业的陈杏 兴积累了一些经验。上任伊始,他果断开除了与流氓势力有瓜葛的治安队长,并在警方协助下,惩治了捣乱的流氓势力。 随即,他又规范了管理制度,市场很快井然有序。 “起先,大家不习惯,有对立情绪?习惯了就好了。”他说。 “不管职工的工作或家里的困难,他都会想办法帮着解决。”保安队长孙志龙说。 在孙志龙眼中,口碑很好的的陈杏兴,像摊主和员工眼中的“家长”。这个家长,从摊主家庭困难他捧着募捐箱一家 一家募捐,到帮摊主抢修水龙头,他都抢着做。摊主子女考上大学,陈杏兴会专门送去800元钱奖励;职工家属去世,他会 去慰问,并送1000元安葬费;摊主年终交易超过1万吨的,他发1000元年终奖。 他把经营市场归结为管理和服务,只有好的管理才能形成和谐有序的经营环境,只有好的服务才能吸引更多人到市场 来。 “摊位养了我。我要有服务意识。”陈说。 然而,他的“服务意识”并不意味着“老好人式”的一味宽厚。他从不接受摊位老板请客送礼,“我不吃别人的饭, 吃了饭就不好管理了。”而且,他对摊主的要求非常严苛。 2004年,他“驱逐”了3户摊主,其中两户卖了50斤大米,“短”了购买者2斤6两;另1户因顺手牵羊拿人 家大米,被警方拘留。 “经营好的,我们奖励。经营差的或者非法经营的,请走。”他说。 【为政之要】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两句话十个字,是陈杏兴经营的宗旨。 粮食是特殊商品,稍有不慎,人命关天。如果不对粮食质量加以控制,后果不堪设想。这些道理,在陈杏兴心中扎了 根。为监控质量,他除了要求摊主的企业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销售发票等证件齐全外,还用自己的设备作粮食的安全检测 。 “为政之要,首在做粮。”作为上海市九大粮食批发市场之一,真新市场还担负着粮食预警和监测的使命。每天,陈 杏兴都要把市场当天的进沪粮食数量、销售数量、价格和库存量上报上海市发改委、粮食局等9个相关部门。今年二、三月份 ,粮食一天五到六个价,他都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政府根据来自市场的数据,决定控制粮价的措施。真新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市场。”上海市粮食局粮食市场管理处朱 亚马来处长对记者说。 【归一】 自认为贫农出身的陈杏兴,今年57岁。56岁那年,他从上海真新市场总经理变为公司法人。成为法人的代价是1600 万元银行贷款和78%的股份(另一股东朱云,股份22%)。 对于这一身份转换,陈杏兴觉得是一个机遇:“一周之内交完所有费用,我成为第一责任主体。过去大家都来管的企 业,现在归我一个人管。” 管理主体的归一,让陈杏兴这个自信极强的男人兴奋。 “我文化水平不高。但有十多年的管理经验,只要身体好,我不担心。”陈杏兴边说边找出自己的医疗证,“医保卡 ,我用都没用过。” 现在,他需要“养活”54名员工,为28人缴“三金”。光是这一项,每年开支就超过100万。另外,还要交纳 治安费3.2万元给派出所,保险费若干以及其他开支。而他的200个摊位,每年可以交给他近400万元的摊位费。 “抛去开支,每年赚的不到300万元。要还清银行贷款,至少需要6年。”他说。 要6年才能还清银行贷款的陈杏兴,给员工的感觉是一如既往地开心。 “成为公司法人代表后,陈总破天荒地请我们和摊位老板吃了顿年夜饭。他说,过去企业是集体的,现在是私人的啦 。”公司员工刘金发说。 许凯/采写 彭辉/摄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