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20急救中心为奥运会推行标准化急救培训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1日03:11 竞报 | ||||||||
香港教官用模型授课 摄影/本报记者 胡志斌 本报记者胡志斌报道 “如果事先掌握了相关的自救、急救常识,本次印度洋地震海啸灾害中的死亡人数将会大幅下降”,昨天上午,120急救中心联手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对本市包括商场保安、公交司机、职业户外运动者、专业医护人员在内的20余个高危系统的100余名志愿者,进行了包括窒息现场抢救、心肺复苏法程序及自动体外除颤器使用等基本急救培训。
据悉,这些志愿者回到本单位后还将对各自单位职工进行指导,120也将在北京奥运前开展多层面的市民急救知识普及,争取到2008年之前,北京市民接受急救培训比例将达60:1。 香港圣约翰: 急救需要“标准化” “标准化制定的意义在于:所有急救人员能够按照相同的方法和相同的步骤对伤者进行抢救,而不会出现抢救现场混乱无序,延误抢救黄金时期的现象”,身着标准化制服的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负责人李金政先生操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向记者解释说,“例如一个大规模的车祸急救现场,统一按照诊断心肺功能、皮外伤、骨骼伤等规定顺序进行救助并且使用统一规格的救助器械的话,不仅救助效率能有较大提高,不同科室医生之间的工作交接也不会出现纰漏”。 记者了解到,所谓急救“标准化”是指急救机构按照固定的诊疗手段针对伤者采取统一的标准实施救助。以骨折为例,国际上采用的标准是:先判断骨折的位置,做到保护伤者受伤部位不被移动,然后采用夹板固定或负压充气式气囊固定,最后将伤者送往医疗机构。 记者了解到,此次接受培训的学员当中也不乏许多资深的医生。“医生的职责是‘深度生命支持’,操作起来也是一些诊断、开药、手术类的工作,况且科室不同,许多大夫根本不懂得基本急救与自救知识”,北京市急救中心张雁主任告诉记者,“为这些没有急救经验的医生培训,目的是使每个医生都能具有‘基础生命支持’的医疗基本知识”。 培训学员: 培训之前遇到险情我也慌 “看到上周在‘四姑娘山’遇难山友的报道,回想起我率队登山时看到山友遇到伤病情况时却无法帮忙,心里真的很慌。”参加此次培训的三夫户外登山俱乐部资深领队崔杰告诉记者,“像我们这种从事高危职业的人群,学会自救和急救知识是从业者必须具备的技能。”崔先生表示,在从事登山等户外活动时,脚踝扭伤甚至骨折都是常见的“小伤”,可对于不懂得急救知识的人来讲,户外生存是绝对危险的。 来参加培训的大巴车司机程师傅也表示,行车过程中也会遇到乘客突发心脏病的情况,原来就只能往最近的医院送,现在学会了心肺复苏方法,遇到乘客发病也不会再手足无措了。 120急救中心: 2008年市民受训比达60:1 “为了在2008年北京奥运前将市民接受急救培训比例达到60:1。这类的急救培训我们每个月都会搞。”120北京市急救中心主任赵永春告诉记者,新加坡国民急救知识的普及率为8:1,悉尼的普及率为20:1,而北京的急救知识普及率仅为150:1。“我们下一步不仅要在18个区县的社区当中举办急救知识技能培训班,每两年根据最新急救方法复训一次,还要通过学校的教育优势,把急救知识当作一门课程在学校中普及下去。” 据了解,北京市急救中心将于12日举办“120急救杯”急救技能比赛,现场考察本次培训班学员的“学习成绩”,并评选成绩优秀奖。以后每月一期的培训将继续针对高危职业者进行,并按照北京市物价局批准的每人180元/2天的标准进行收费,想接受培训的人可以直接到120急救中心报名。 相关专题:《竞报》出报 | ||||||||